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ZH251)

作品数:6 被引量:58H指数:4
相关作者:杨玉珍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宅基
  • 3篇宅基地
  • 3篇农户
  • 3篇农户宅基地
  • 2篇边缘区
  • 2篇城市
  • 1篇动机
  • 1篇心理预期
  • 1篇意愿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宅基地换房
  • 1篇视阈
  • 1篇诉求
  • 1篇资源环境
  • 1篇资源环境约束
  • 1篇自然村
  • 1篇利益诉求
  • 1篇内层
  • 1篇经济耦合
  • 1篇环境约束

机构

  • 5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篇杨玉珍

传媒

  • 1篇调研世界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经济经纬
  • 1篇经济地理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及保障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针对城镇化视阈中人地挂钩的多种要素、多元主体间的制度创新动因、运行模式、损益及冲突、流程设计和保障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论表明,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动因是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脱节、土地粗放利用与经济产值及人口承载力的偏差、土地空间融合与人口身份隔离等人地脱钩,是制度供需矛盾的必然产物。人地挂钩的制度具有协同管理、要素流动、权益保障、宏微观定位等功能,运行模式有城市化率增长匹配模式、地随人走模式以及"有效就业"指向的激励模式。人地挂钩制度创新对城市新市民、城市原市民、迁入地企业、迁入迁出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等不同参与主体具有正和或零和收益,但推行过程面临创新主体利益、进程快慢、地区差异引起的潜在冲突与挑战。实践保障上,人地挂钩制度包括8个环节操作流程和4方面的系统支撑。
杨玉珍
关键词:城镇化
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研究综述被引量:21
2014年
国外不乏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双向作用关系、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等研究,但由于城镇化进程和国情不同,国外鲜见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活跃的地带,又是矛盾多发、尖锐的地区,存在生态、环境、经济诸多问题。有必要梳理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发展的文献,查找研究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贯彻生态文明,指导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当前快速城镇化地区的研究梳理为3个方面:其一,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区位布局层面快速城镇化地区内涵外延界定,其存在的区内生态、环境、经济问题、以及区际矛盾;其二,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维度、环境维度、经济维度等单一维度、某一方面的研究;其三,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多要素、多维度间耦合关联与协同发展的研究。总结出当前研究存在的3个不足:即单维度研究多、两维度次之,多维度、系统性、多学科研究缺乏;结构、功能构成论研究多,耦合生成内在机理研究少;东部发达地区研究多,中西部加速城镇化地区研究少。基于此,提出了快速城镇化地区生态-环境-经济耦合协同研究努力方向,应针对微观、中观、宏观不同区域层次界定和研究快速城镇化地区;研究重点由单纯注重东部地区状态分析和问题验证,转向东部地区经验借鉴和中西部地区过程监督、指导并重。研究视角上综合运用经济学、系统学、地理学等多科学知识和方法;研究主要内容从生态、环境、经济系统构成论走向生成论。借鉴一般性区域生态-环境-经济耦合模式和耦合协同量化测度方法。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的对接,实现农户、企业、政府等主体,产业、生态、环境等政策,科技、制度、信息等要素,土地、规划、建设等管理部门的协同。
杨玉珍
城市增长管理理念下的资源环境约束与缓解路径被引量:3
2013年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入50%-70%的快速爬升区,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城市增长面临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多重约束,导致土地资源紧缺、城市拥堵、内涝、地面塌陷等问题。其缓解路径包括:导入城市增长管理的理念和实践,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空间的"高密度、紧凑型"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提高能源利用率,建设低碳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
杨玉珍
农户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调查报告--基于河南省1211个农户的调研被引量:4
2013年
宅基地整理是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关键环节。了解农户宅基地利用状况、腾退意愿和利益诉求有利于公正、合理、有序地推进宅基地整理工作。通过对河南省1211个农户的实地调研,得出以下结论:河南省宅基地闲置严重,具有整理的必要性;农户具有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的意愿,对城市生活成本有心理预期;90~120平方米的城镇置换房能够满足大多数的需求,农户可承担5万~15万额度的住房贷款;就业技能和创业技能成为农户进城后关心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提出了将宅基地腾退与产业发展、农民安居、培训、就业相结合,建设多位一体示范区等建议。
杨玉珍
关键词:农户宅基地换房意愿心理预期利益诉求
城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动机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6
2012年
依据农户的理性、生存性、商品性、社会性特征,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市、鹤壁市边缘区27个自然村为样本,基于对751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宅基地特征、农户特征、理性和生存预期、社会性行为特征20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城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置换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有宅基地腾退动机的农户比例接近50%。按照作用程度,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依次为腾退政策的满意程度、社会保障问题、房屋使用年限、家庭成员的赞同、腾退成功者的赞同意见、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宅基地距城镇距离、人均住房面积、农户的文化程度等。
杨玉珍
关键词:城市边缘区农户动机影响因素
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6地市33个自然村的调查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因素,将农户宅基地使用中超面积、闲置部分释放出来用于满足工业化、城镇化刚需用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政府合理引导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豫西、豫北、豫南、豫中等6地市内层边缘区33个自然村为样本,基于对1152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建立反映宅基地特征、农户特征、理性和生存预期特征、社会性行为特征等20项指标的影响因素集,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测度各因素对城市内层边缘区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影响系数。研究结果:有宅基地腾退意愿的农户比例接近50%。按照系数从大到小排列,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的因素依次为农户腾退政策满意度、社会保障问题、家庭成员的赞同意见、房屋建筑年限、腾退成功者的赞同意见、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宅基地距城镇距离、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人均住房面积等。研究结论:城市内层边缘区宅基地腾退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农户合法利益,针对农户关心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问题,将宅基地腾退与产业发展、农民安居、培训、就业相结合,切实完善户籍、社保、医疗、就业等各项制度。
杨玉珍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农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