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10000498)

作品数:7 被引量:43H指数:6
相关作者:牛丽颖王鑫国张玲非刘敏彦李向军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芍药
  • 7篇芍药内酯苷
  • 7篇内酯
  • 7篇总苷
  • 7篇白芍
  • 7篇白芍总苷
  • 6篇芍药苷
  • 3篇药代
  • 3篇药代动力学
  • 2篇药代动力学研...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正常大鼠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相色谱
  • 2篇免疫性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机构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石家庄以岭药...
  • 2篇河北中医学院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石家庄制药集...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篇牛丽颖
  • 6篇王鑫国
  • 4篇张玲非
  • 3篇刘敏彦
  • 3篇王玉峰
  • 3篇李向军
  • 3篇谢敏
  • 2篇潘会敏
  • 2篇韩丽
  • 1篇师哲
  • 1篇张肖玲
  • 1篇刘恩荔
  • 1篇曹文利

传媒

  • 4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白芍总苷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探讨白芍总苷在正常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特点,为预测其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正常大鼠按2.82 g/kg灌胃给予TGP药液后1、3、6 h取心、肝、脾、肺、肾、胃、小肠、大肠等组织,各组织匀浆后,将匀浆液制成冻干粉,HPLC法测定冻干粉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浓度,计算各组织中两者浓度。结果显示1 h各组织中均能测到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3 h除胃和小肠外,其他各组织中两者浓度均达到最大值,小肠、胃、大肠及肾、脾、肝中浓度较高,6 h小肠、大肠、胃中浓度较高,其他各组织中浓度较低。说明灌胃TGP后组织分布迅速且广泛,胃、小肠、大肠及肾、脾、肝是主要分布器官,容易在胃肠蓄积,其他组织中蓄积较少,为进一步研究白芍总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理提供了指导,同时为白芍归经理论提供了一定的现代科学依据。
张玲非李向军王玉峰刘敏彦王鑫国牛丽颖
关键词:白芍总苷冻干粉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芍总苷大鼠在体胃肠吸收动力学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胃、肠道吸收的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为指标,测定白芍总苷分别在1 mg/ml、2 mg/ml、4 mg/ml 3个浓度下在体胃吸收情况,白芍总苷3个浓度(其中芍药苷浓度分别为40μg/ml、80μg/ml、120μg/ml,芍药内酯苷浓度14.275μg/ml、28.55μg/ml、42.817μg/ml)的肠循环液在小肠整个肠段的吸收情况,白芍总苷溶液(芍药苷浓度80μg/ml,芍药内酯苷浓度28.55μg/ml)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等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3个浓度白芍总苷在胃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白芍总苷3个浓度在小肠内吸收量与药物浓度呈正比,3个浓度吸收速率常数值基本一致。白芍总苷在十二指肠、空肠的吸收量较回肠、结肠大,在十二指肠、空肠吸收速率常数值较回肠、结肠大,在十二指肠、空肠吸收半衰期较回肠、结肠短,经SPSS11.5软件统计分析显示均有显著差异。结论:白芍总苷在胃内吸收可能为被动扩散机制,十二指肠可能为白芍总苷在肠段内吸收主要部位。
韩丽张玲非贾春英谢敏王鑫国牛丽颖
关键词:白芍总苷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在体胃肠吸收吸收动力学
白芍总苷在CCl_4肝损伤大鼠和正常大鼠血浆中蛋白结合率的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以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为指标成分,建立白芍总苷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比较其在CCl4肝损伤大鼠及正常大鼠血浆中蛋白结合率的异同。方法 :采用大鼠血浆平衡透析法,HPLC法测定透析袋两侧溶液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质量浓度,分别计算其在CCl4肝损伤大鼠血浆中和正常大鼠血浆中的蛋白结合率。结果 :白芍总苷血浆浓度为50,100和200μg/ml时,芍药苷与肝损伤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5.5±0.4)%、(16.5±1.4)%、(27.9±1.6)%,与正常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2.7±1.6)%、(13.5±0.8)%、(15.6±0.6)%;芍药内酯苷与肝损伤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2.4±1.5)%、(13.2±1.6)%、(20.2±2.1)%,与正常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8.1±0.9)%、(9.7±2.3)%、(14.7±1.4)%。结论 :白芍总苷中主要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与CCl4肝损伤大鼠及正常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均属低度结合,且与血药浓度有一定的依赖性,CCl4肝损伤后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较正常大鼠提高,提示白芍总苷临床应用时可能受患者肝功能状态的影响。
谢敏刘敏彦王玉峰李向军王鑫国牛丽颖
关键词:白芍总苷芍药内酯苷平衡透析法蛋白结合率
白芍总苷在急性CCl_4肝损伤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在急性CCl4肝损伤大鼠与正常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异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Cl4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采用HPLC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不同时间点的Pae和Alb的血药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在模型组大鼠体内,白芍总苷中芍药苷(Pae)和芍药内酯苷(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t1/2分别为5.02、4.52、4.91 h;5.22、5.04、5.05 h。ρmax分别为22.54、14.52、5.49μg.mL-1;9.02、5.04、2.34μg.mL-1。AUC0-t分别为(146.55±7.52)、(84.14±7.84)、(31.62±2.97)μg.h.mL-1;(56.56±8.70)、(32.18±3.49)、(13.48±1.66)μg.h.mL-1。tmax均为2 h。在正常大鼠体内,Pae和Alb在高、中、低剂量(0.047、0.141、0.282 g.mL-1)时的t1/2分别为3.95、3.69、3.95 h;3.74、3.98、3.79 h。ρmax分别为19.16、11.60、4.46μg.mL-1;7.16、4.00、1.93μg.mL-1。AUC0-t分别为(116.26.6±19.99)、(67.74±12.79)、(25.01±2.62)μg.h.mL-1;(45.03±5.84)、(27.26±3.57)、(10.59±1.86)μg.h.mL-1。tmax为2.5 h。结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ρmax、AUC0-t显著增大,t1/2延长,tmax明显缩短。模型组和正常组的tmax和t1/2不受白芍总苷剂量影响,但剂量与ρmax和AUC0-t具一定的相关性。
刘恩荔谢敏王玉峰李向军牛丽颖
关键词:白芍总苷芍药苷芍药内酯苷药代动力学
白芍总苷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免疫性肝损伤小鼠体内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卡介苗加脂多糖尾静脉注射法建立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HPLC法测定模型小鼠和正常小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0.47g/kg、1.41g/kg、2.82g/kg)后15、30、60、90、120、150、180、240、360、480、720min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11.5软件分析各组各剂量间药动学参数的异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内白芍总苷的Tmax明显提前,t1/2明显延长,Cmax、AUC0-t和AUC0-∞显著增大;各剂量间白芍总苷的Tmax和t1/2没有差异,芍药苷剂量与Cmax、AUC0-t和AUC0-∞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对白芍总苷的吸收速度较正常小鼠加快,吸收量较大,消除减慢。
韩丽张玲非张肖玲王鑫国牛丽颖
关键词:白芍总苷药代动力学芍药苷芍药内酯苷
白芍总苷在大鼠体内的排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在正常大鼠体内的排泄特点。方法:正常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1.41g/kg)后,分段收集其尿液、粪便和胆汁,采用固相萃取法处理样品,RP-HPLC法同时测定白芍总苷主要药效成分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含量,不同比例的乙腈-0.1%冰乙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2ml。结果:尿液、粪便及胆汁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专属性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0.34%~109.54%,提取回收率为96.09%~109.9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10%。大鼠灌胃给予白芍总苷后,48h尿液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累积排泄量分别占给药量的0.583%、0.424%,48h粪便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59.11%、74.70%,36h胆汁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4.88%、5.98%。结论:正常大鼠口服白芍总苷胃肠吸收较差,吸收后主要以原形经由胆汁排泄。
潘会敏曹文利王鑫国牛丽颖
关键词:白芍总苷芍药苷芍药内酯苷高效液相色谱法排泄固相萃取
白芍总苷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TGP)在免疫性肝损伤大鼠和正常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的异同,为临床制定给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建立大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以HPLC法测定模型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给予3个剂量白芍总苷后15、30、60、90、120、150、180、240、360、480、720min血浆中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浓度,根据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SPSS 11.5软件分析各组各剂量间药动学参数异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内白芍总苷的Cmax、AUC0-t和AUC0-∞明显增大,Tmax明显提前,T12明显延长;各剂量间白芍总苷Tmax和T21没有差异,剂量与Cmax、AUC0-t和AUC0-∞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肝损伤大鼠对TGP的吸收速度较正常大鼠快,吸收量较大,消除较慢,提示临床要针对不同的机体状态,设计合理安全的剂量,以免给药量过大引起蓄积和毒性反应。
张玲非刘敏彦潘会敏师哲王鑫国牛丽颖
关键词:白芍总苷药代动力学肝损伤芍药苷芍药内酯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