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2011083)

作品数:2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董蕊葛丽华杨晶汤晓飞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增殖
  • 2篇体细胞
  • 2篇前体
  • 2篇前体细胞
  • 2篇细胞
  • 1篇外胚间充质细...
  • 1篇矿化
  • 1篇间充质
  • 1篇间充质细胞
  • 1篇TGFΒ
  • 1篇TGFΒ1
  • 1篇BFGF

机构

  • 2篇武汉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葛丽华
  • 2篇董蕊
  • 1篇汤晓飞
  • 1篇杨晶

传媒

  • 2篇北京口腔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TGFβ1和bFGF对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FGF)对大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OMLPPC)的增殖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培养OMLPPC,利用5ng/mL TGF-β1、10ng/ml bFGF单独及联合作用于OMLPPC,利用MTT方法检测OMLPPC的增殖,利用试剂盒检测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以RT-PCR方法检测各组矿化基因骨钙素(OCN)的表达。结果对细胞的增殖,3d时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7、14d,bFGF单独作用明显促进细胞的增殖(P<0.05),TGF-β1单独作用抑制细胞的增殖(P<0.05)。TGF-β1+bFGF组7d时增殖不受影响,14d时增殖变缓。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对照组及bFGF组各时间点增加均无显著性差异。TGF-β1组间7、14d比3d时ALP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TGF-β1+bFGF组14d时ALP活性显著增强(P<0.05)。RT-PCR检测OCN结果显示,各组培养14d后,TGF-β1组、TGF-β1+bFGF组表达OCN,对照组、bFGF组未见表达。结论一定浓度的bFGF和TGF-β1联合作用,不仅可保证OMLPPCs的增殖,而且能诱导并促进其向矿化方向的分化。
董蕊刘晓亮葛丽华汤晓飞杨晶樊明文
关键词:前体细胞增殖矿化
大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与外胚间充质细胞生长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大鼠口腔黏膜固有层前体细胞(oral mucosal lamina propria progenitor cell,OMLPPC)与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ecto-mesenchymal stem cells,EMSC)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免疫磁珠筛选OMLPPC,差速贴壁法分离EMSC。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分离细胞进行鉴定。分别利用CCK-8、流式细胞等方法检测其生长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并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观察并比较两种细胞的体外增殖特性。结果体外培养过程中,两者都是梭形类成纤维样细胞,OMLPPCs贴壁、克隆样生长,细胞汇合后,细胞呈短梭形。生长曲线结果显示,OMLPPCs无明显的生长滞缓期,8天后仍保持强的增殖活力。EMSCs具有明显的缓慢生长期、对数生长期及平台期。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比较,EMSCs的克隆形成能力比OMLPPCs强。流式细胞检测结果显示,EMSCs第1代增殖指数为9.78,OMLPPCs为14.97;第2代时EMSCs为40.04,OMLPPCs为30.38。结论 OMLPPC具有与EMSC相似的间充质干细胞形态,EMSCs为更早胚胎组织来源的干细胞,而OMLPPCs细胞组成相对单一。OMLPPCs在体外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增殖适应性,可以作为间充质前体细胞的来源,为相关口腔组织的组织工程构建提供候选种子细胞。
董蕊刘晓亮葛丽华樊明文
关键词:前体细胞外胚间充质细胞增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