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10JJD790034)

作品数:18 被引量:101H指数:7
相关作者:郭剑雄刘琦李志俊鲁永刚雷小兰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农业
  • 8篇人口
  • 6篇人力资本
  • 6篇资本
  • 5篇农业发展
  • 5篇偏好
  • 4篇农业增长
  • 4篇劳动力
  • 3篇劳动力选择性...
  • 3篇工业化
  • 2篇中国农业
  • 2篇人口生产偏好
  • 2篇人口质量
  • 2篇人口转型
  • 2篇农村
  • 2篇农业技术
  • 2篇教育
  • 2篇劳动力转移
  • 2篇技术进步
  • 2篇红利

机构

  • 18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西安电子科技...

作者

  • 15篇郭剑雄
  • 6篇刘琦
  • 3篇李志俊
  • 2篇雷小兰
  • 2篇鲁永刚
  • 1篇郝小宝
  • 1篇杭帆

传媒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人口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技术经济与管...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求索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思想战线
  • 1篇清华大学学报...
  • 1篇农村经济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育率下降与中国农村女孩教育的逆歧视性增长被引量:5
2013年
"重男轻女"是长期以来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机会分配的基本格局。在生育率显著下降的背景下,农村女孩所受到的教育歧视是否获得改善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CGSS2008数据分析发现,控制其他变量,农村女孩的受教育程度与其兄弟姐妹数负相关,较少的兄弟姐妹数对应着她们较长的受教育年数;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年轻世代农村女孩的受教育程度相对于年老世代显著提升;同时,在生育率下降过程中,女孩受教育年数的增长速度快于男孩,农村女孩和男孩之间的教育差距趋于缩小。
郭剑雄刘琦
关键词:生育率下降
劳动力转移、物质资本深化与农业产出增长被引量:9
2011年
随着劳动力大规模非农转移,农业部门的物质资本不断深化。实证分析表明,以农用机械和化肥代表的物质资本的深化对农业产出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化肥资本深化是比农用机械资本深化更重要的农业产出增长的原因。在农业劳动力规模不断减少的背景下,物质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投资成为农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郭剑雄鲁永刚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农业经济增长
人口偏好结构转变下的中国农业发展
2014年
古典农业生产方式决定农村家庭偏好人口数量,高生育率导致农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引发农村家庭的人口数量向质量偏好转变,农村人口增长率下降,物质资本得到深化,农业发展跳出"马尔萨斯"陷阱,进入后"马尔萨斯"时代;当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农业推向持续增长轨道。中国农村正处在人口数量偏好向质量偏好转变的初期,中国农业将会展现出生产方式现代化、土地经营规模化、生产组织企业化和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趋同化的现代化特征,政府应在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教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规模经营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刘琦郭剑雄
关键词:人力资本农业发展
人口生产数量偏好向质量偏好的转变:来自中国农村的经验被引量:9
2013年
农村总和生育率、农户家庭规模、农村人均受教育水平等指标的变化均反映出中国农村正经历着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人口生产特征,即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转向质量偏好。中国农村人口生产偏好转变在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主要是由计划生育政策推动的,90年代之后则由工业化、城市化所主导。农村人口生产偏好转变将引致农业投入要素结构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农业发展跳出"马尔萨斯稳态"迈向持续增长,最终导致城乡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
刘琦郭剑雄
关键词:人口生产偏好计划生育政策工业化城市化
农村人口生产偏好转变下的土地规模经营被引量:6
2012年
中国农村家庭人口生产由数量偏好转向质量偏好,农村人口生育率下降,家庭注重对子女质量特别是教育方面的投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农村人口的量质变化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管理提供了最关键的条件。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加速二元经济结构朝着城乡一体化转变。
刘琦
关键词:土地规模经营人口生产偏好人力资本
从马尔萨斯陷阱到内生增长:工业化与农业发展关系再认识被引量:14
2014年
工业化驱动的农业资源结构转变、农业组织制度变迁、农业技术类型升级以及农业人均收入与非农部门的趋同,构成农业发展的基本含义。以工业化兴起和完成分别为界,存在传统农业、工业化农业和现代农业三种渐进演化的农业成长形态。由于增长动力的差异,传统农业人均收入陷入一种难以脱离生存陷阱的马尔萨斯稳态;工业化农业的人均收入不但逃离了马尔萨斯陷阱,而且实现了快速增长;与工业化农业不同,因人力资本及内生技术变量的引入,现代农业人均收入增长呈现为一条持续的、平稳上升的路径。工业化的农业物质资本深化效应,引发了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工业化的农业人力资本深化效应,则是促成工业化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因素。
郭剑雄
关键词:工业化农业发展马尔萨斯陷阱内生增长
人口偏好结构转变、人口质量红利与农业发展:以中国东部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由工业化、城市化引致的农村人口偏好结构转变加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为农业由人口数量红利型向人口质量红利型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作为内地经济最发达的东部地区在农村人口偏好结构正在发生转变的背景下,人力资本虽对农业增长具有正向作用但低于现代物质资本的贡献,东部地区农业发展仍依赖物质资本红利。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农村人口质量偏好进一步得到强化,东部地区将率先实现人口质量红利型农业发展模式。
刘琦郭剑雄
关键词:农业发展
人口生产转型、要素结构升级与中国现代农业成长被引量:6
2013年
在技术层面,农业成长即农业要素结构的转变。人口生产量质转型由于其劳动力增长率下降、人力资本深化和劳动力非农转移等多重相互强化的效应,成为推动农业成长的重要动因。具体而言,人口量质转型通过减少农业劳动力供给和提高农业物质资本积累率导致古典农业向新古典农业的演化,进而通过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的动态深化最终实现现代内生农业的形成。加速劳动力转移和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率,是当前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郭剑雄李志俊
关键词:现代农业
劳动力选择性转移下的农业技术进步被引量:3
2011年
技术结构内生于特定的资源结构。劳动力选择性转移通过加速劳动力非农化、提高农业部门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率等途径推动农业资源结构转换,进而促进农业技术由劳动数量体现型向物质资本体现型以及广义资本体现型演进。未来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基本方向,是在加速物质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的同时,创造人力资本体现型技术进步形成的资源条件。
郭剑雄
关键词: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人口生产转型、红利结构变迁与现代农业增长——来自21个高水平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被引量:1
2014年
人口生产量质转型带来农业增长人口红利结构的变化。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生产,实现了传统的报酬递减型技术向现代递增型技术的转换,从而使其成为现代农业持续增长的源泉。对21个高水平工业化国家1980—2011年农业增长的相关经验数据分析表明,人力资本超越土地、劳动力、物质资本已成为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农业增长已进入人口质量红利驱动阶段。中国农村人口生产正处在数量偏好向质量偏好的转变期,这预示着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到来。
郭剑雄刘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