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428)

作品数:11 被引量:143H指数:7
相关作者:徐军谢平温周瑞张敏吴功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太湖
  • 3篇植物
  • 3篇水生
  • 3篇水生植物
  • 3篇同位素
  • 2篇秀丽白虾
  • 2篇营养化
  • 2篇营养级
  • 2篇沼虾
  • 2篇日本沼虾
  • 2篇食物网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暖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纳木错
  • 2篇洱海
  • 2篇浮游植物
  • 2篇富营养化
  • 2篇白虾
  • 2篇变暖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湖北省水产科...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作者

  • 9篇徐军
  • 8篇谢平
  • 5篇温周瑞
  • 2篇曹特
  • 2篇倪乐意
  • 2篇张敏
  • 2篇吴功果
  • 1篇张萌
  • 1篇李中强
  • 1篇熊鹰
  • 1篇康世昌
  • 1篇张大文

传媒

  • 4篇湖泊科学
  • 3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科学
  • 1篇Scienc...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洱海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的历史变化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3年
水生植物与浮游植物是湖泊清水稳态和浊水稳态的优势初级生产者代表类群。洱海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经历了从贫营养、中营养到富营养化初期的过程。文章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了从1977到2009年期间沉水植物种类、水生植物分布面积、浮游植物细胞数量等变化,研究发现伴随着藻类水华暴发频次的增加,沉水植物种类、水生植物分布面积随时间显著减少,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显著增加。通过对1985—2009年水体总磷和总氮分析发现,营养盐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成显著正相关;而同期水体透明度显著降低,并且与沉水植物种类数成显著正相关,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成显著负相关;同期气温随时间显著升高,且与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成显著正相关;同期洱海水位波动也很大。水体氮磷营养含量的增加、透明度降低、气候变暖、水位波动等是影响洱海草藻长期变化的重要因素。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控制水体氮磷等营养含量、提高透明度、提高沉水植物种类多样性、科学制定合理的水位是促使洱海保持清水稳态、避免进入浊水稳态要采用的重要措施。
吴功果倪乐意曹特谢平徐军
关键词:沉水植物浮游植物气候变暖富营养化
青藏高原纳木错水生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野外采集和文献记载结果显示纳木错共有水生植物34种(变种),隶属于15科19属。其中,轮藻门植物1科1属1种、单子叶植物7科8属16种、双子叶植物7科10属17种。纳木错区水生植物区系整体上表现出鲜明的北温带性质。种联结分析表明纳木错水生植物种间相关性显著,这些种组构成一个连续体。样地调查显示,纳木错主要水生植物群落有11种,以沉水植物群落类型为主,兼有少量的浮叶植物群落。β-多样性测度表明,样地间种类组成随水环境差异变化明显。
李中强张萌徐军
关键词:水生植物群落区系环境异质性纳木错
氮稳定同位素基准的可变性及对营养级评价的影响被引量:60
2010年
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成为生态学家研究生态系统特征与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利用稳定同位素研究植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营养关系或者进行多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过程中,通常需要选择某种生物的稳定同位素作为"基准(baseline)"。同位素基准的目的是反映食物网生物最初物质来源的同位素特征。同位素基准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研究问题与系统。本文综述了水域生态系统研究中初级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氮稳定同位素作为基准的应用。不同的研究都根据自身所关注的生态学问题对基准进行选择和校正。然而,找到适当的同位素基准取决于同位素基准种内、种间和时空上的同位素变化特征,同时还取决于所关注的生态学问题的时间、空间尺度。本文评估了季节性和种内的同位素变异性对消费者营养级位置的影响。质量平衡模型的计算结果说明同位素基准可变性可以显著影响对消费者营养级位置的评估。
徐军张敏谢平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营养级指示生物同位素分馏
太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现存量的周年动态研究--以梅梁湾、贡湖湾为例被引量:6
2011年
太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资源较为丰富,在太湖渔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两种虾类资源动态的研究较少。对梅梁湾和贡湖日本沼虾、秀丽白虾现存量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梅梁湾和贡湖湾日本沼虾丰度和现存量一年内出现波动,冬季较低,春季开始增加,夏季达到高峰,9月后丰度和现存量大幅下降,随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又有所上升,说明其资源量在短期内受繁殖和捕捞的影响会大幅震荡。不同湖区日本沼虾丰度和现存量存在差异,夏季沿岸带的丰度和现存量明显比敞水区大,主要是6~9月沿岸带分布量增多,说明日本沼虾繁殖季节的亲虾及当年繁殖的幼虾大量栖息于沿岸带,而非敞水区。贡湖秀丽白虾水草区丰度和现存量最高,说明秀丽白虾喜栖息于有沉水植物分布的水域。为合理利用太湖虾类资源提供依据。
温周瑞张大文谢平徐军
关键词:秀丽白虾日本沼虾生物量太湖
太湖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的食性与食物碳源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2005年1月至11月对太湖梅梁湾和贡湖湾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与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的食性与食物碳源进行了采样分析。经胃含物显微观察,太湖梅梁湾、贡湖湾日本沼虾与秀丽白虾主要食物种类有有机碎屑、浮游植物、水生植物、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底栖动物、鱼类等。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是有机碎屑、水生植物、枝角类、浮游植物、轮虫等。食物出现频率的高低表现出时空变化,与水体中食物的丰富度有关。稳定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沼虾和秀丽白虾δ13 C值表现出空间差异,同位素混合模型分析表明,日本沼虾比秀丽白虾更偏向于底栖食物性,沿岸带的虾类比敞水区更偏向于底栖食性,与胃含物分析结果相符。
温周瑞谢平
关键词:日本沼虾秀丽白虾食性太湖
青藏高原湖泊纳木错水域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7
2010年
青藏高原湖泊群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分布最密的湖群区。藏北地区的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同时也是我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咸水湖。在纳木错开展全面的水域生态学研究,对青藏高原湖群区具有重要借鉴和示范意义。论文综述了关于纳木错水域生态系统的已有研究。鉴于纳木错水域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尚未得到全面认识的现状,建议纳木错生态研究应集中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与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流域人类活动的生态学效应研究、纳木错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纳木错与藏北湖泊的比较湖沼学研究等几个范畴。
徐军康世昌
关键词:青藏高原纳木错
气候变暖和营养水平对洱海浮游植物的长期影响(1980-2009年)被引量:6
2013年
气候变暖下湖泊富营养化进程是近年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1980-2009年期间洱海富营养化进程研究发现,水体总磷、总氮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气温、水体总磷和总氮均能显著促进浮游植物增长.统计分析表明,气温对浮游植物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受水体总氮、总磷的影响;水体总磷对浮游植物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受气温的影响,受水体总氮的影响;水体总氮对浮游植物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受气温和水体总磷的单独影响,受它们共同的影响.因此,气候变暖与营养水平的增加共同促进了洱海的富营养化进程.
吴功果倪乐意曹特张敏谢平徐军
关键词:富营养化气候变暖洱海
太湖高等水生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3
2016年
高等水生植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能够反映其生理生态学信息.从太湖贡湖湾和梅梁湾采集高等水生植物,分析两湖湾高等水生植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时空变化和种类差异.结果显示:水生植物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值因时间、空间和种类而发生变化,总体上时间变化规律不明显,空间变化有一定规律性:梅梁湾中穗花狐尾藻、马来眼子菜、苦草、凤眼莲的δ^(15)N明显高于贡湖湾,挺水植物芦苇的δ^(15)N差异不显著,反映了梅梁湾较贡湖湾有较高的营养水平;贡湖湾中穗花狐尾藻、苦草的δ^(13)C显著高于梅梁湾,其它种类没有显著差异.从种类特征来看,贡湖湾和梅梁湾浮叶植物与挺水植物芦苇、凤眼莲、菱的δ^(13)C偏低,而微齿眼子菜、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苦草、伊乐藻、穗花狐尾藻等沉水植物的δ^(13)C值较高,这与它们所处的环境和碳源有关.
温周瑞徐军谢平
关键词:太湖水生植物稳定同位素
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6年
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δ^(13)C和δ^(15)N)研究了太湖贡湖湾食物网特征,结果显示由于食物来源变化多样性影响,导致贡湖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变化较为复杂,贡湖主要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表现出较大的种间差异。消费者δ^(13)C值从摇蚊幼虫的–32.3‰到锯齿米虾的–22.1‰,其值大小与营养级的关系没有规律性。消费者平均δ^(15)N值从褶纹冠蚌的10.3‰到位于顶端间下鳙的19.0‰,随营养级位置而升高。群落中所有种类的δ^(15)N、δ^(13)C值之间没有相关性(r=0.1835,P>0.05),表明该食物网是非线性食物网。研究结果验证了杂食性生物有机体普遍存在于富营养化的贡湖水域生态系统中,且δ^(13)C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固着藻类以及沉水植物为贡湖食物网中大多数生物有机体的主要碳源。贡湖食物链长度为4.44营养级。
温周瑞熊鹰徐军谢平
关键词:食物网营养级
太湖贡湖湾虾类种类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1年
分别于2005年4月、7月、10月利用蹦网对贡湖湾虾类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进行调查.共采集到虾类9605尾,属于2科3属5种,分别是秀丽白虾(Exopalaemon modestus)、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锯齿新米虾中华亚种(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细足米虾(Caridina nilotica gracilipes)、细螯沼虾(Macrobrachium superbum).其中,秀丽白虾的数量占总数量的63.79%、细足米虾占13.93%,锯齿新米虾中华亚种占12.69%,日本沼虾占9.46%,细螯沼虾占0.11%.虾类密度分布随生境类型和季节不同而有差异,不同生境中虾类密度分布由大到小顺序是:微齿眼子菜区、混合植被区、马来眼子菜区、沿岸少草区及裸地区,生物量分布的大小顺序是:微齿眼子菜区、马来眼子菜区、混合植被区、沿岸少草区及裸地区.季节分布中,虾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布最大的均为夏季(7月),其次为春季(4月)和秋季(10月).
温周瑞谢平徐军
关键词:虾类太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