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7JA810008)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孔兆政张顺柏维春张毅李佳泽更多>>
- 相关机构: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乡财县管”改革的公共治理效应与完善对策被引量:3
- 2011年
- "乡财县管"在规范我国乡镇财政收支的同时,也改变了县乡政府权力结构和管理体制,从而表现出了丰富的公共治理效应。我国需要适时把财政体制的改革切换到我国行政体制的完善,改进我国政府的乡村治理策略和管理方式,推动中国乡村治理结构的良性转型和乡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
- 孔兆政李佳泽
- 关键词:乡财县管
- 儒家的音乐治理与审美共通感的政治功能被引量:3
- 2011年
- 审美是儒家生命的存在方式和展现方式。儒家的中和之乐作为本体之和的显现,具有规范政治活动,达致社会和谐的功能。音乐的审美共通感是现代社会最为天然的沟通纽带。当代需要借鉴古代儒家的音乐治理实践,通过审美共通感培育民众共同的心意状态、共同的情感,让生命在美的愉悦的自由感中舒展开来,实现审美主体与情感共同体的审美化生存。
- 孔兆政
- 关键词:儒家审美共通感
- “德”与儒家公共治理的结构
- 2009年
- 我国古代的儒家相信,人类的存在是由包括政治生活在内的公共生活联系起来的,公共生活是人的一个基本属性。古代的儒家以"德"为"治",以道德为处理公共问题的基本方式。儒家的"德治"思想体现着道德对政治的观照,它在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超越出对人们个体性的内心关注,外化为社会的同一性规范。
- 孔兆政张顺
- 关键词:公共治理同一性
- “天下”观念与中国民族团结意识的建设被引量:5
- 2010年
- 人类的集体生活需要在利益依赖之上发展出超越功利的社会团结意识。我国近代以来的中华民族团结意识将我国对天下观念的认同转化成了对民族国家的忠诚,奠定了我国民族团结的思想内涵和集体思维方式。我国的民族团结意识建设需要以古代儒家和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的思想资源,培养和塑造人们中华一体的民族认知、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理念,建构公正、平等的民族间制度规范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生活形式。
- 孔兆政张毅
- 关键词:中华民族团结意识
- 儒家公共生活的反思性构建及其制度伦理取向
- 2010年
- 在儒家那里,人自身生命境界的提升与良性公共生活的构建紧紧联系在一起。公共生活不仅是人们利益的互相依存所需要的,同时它还应该具有人们内在相通的心性基础。我国需要自觉地反思、改造、发展中国传统"公"哲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形成社会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价值原则和制度规范,实现我国社会的外在制度结构与个体道德反省的良性互动。
- 孔兆政柏维春
- 关键词:公共儒家
- 儒家“公”观念的公共考量及其社会化路径被引量:1
- 2010年
- 儒家之"公"是一种内省自律的德性理想,蕴含着儒家的公共意识和公共追求。个体的道德反省总是镶嵌于特定的社会结构之中。我国公共社会的发展,需要儒家"公"观念客观化为公共理性基础上的普遍价值原则和行为规范,也需要社会结构性因素的参与和互动,形成外在社会规则与内省的道德意识相得益彰的公共生活范式。
- 孔兆政柏维春
- 关键词:公共儒家社会规则道德意识
- 中国古代政府管理文明基本价值取向论析
- 2011年
- 政府的管理文明,是遵循于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价值取向体系而实现的。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中国古代所倡导的"敬天保民"、"内圣外王"和"贵和尚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政府管理文明实现的重要思想依托。这对于我们当前的政府管理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 张顺王怀兴
- 试论政府管理文明的内涵与标志
- 2009年
- 张顺袁野
- 关键词:管理文明政府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关系管理行为政府公共管理
- 当代西方国家政府管理创新的价值取向论析被引量:2
- 2009年
- 政府管理创新既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实践。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普遍发起了政府管理创新运动,这场运动通常也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政府再造"或"政府重塑"等。不管人们从何种角度来审视和界定这场运动。
- 张顺董晓璐
- 关键词:政府管理创新政府制度新公共管理运动管理价值经济基础行政改革
- 儒家乐政:政治认同的美学逻辑被引量:1
- 2010年
- 音乐审美是审美主体与客体间的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它可以有效地实现个体的内在情感体验与政治秩序的一致性。儒家的音乐审美不仅要感知外部事物之"美",同时也在美化人自身,它诉诸人内在情感的陶冶,培养着人们在思想意识、社会关系和政治结构等方面的共同性,由此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治理形式和政治认同的建构途径。
- 孔兆政
- 关键词:儒家音乐审美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