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03157)

作品数:31 被引量:442H指数:15
相关作者:常庆瑞齐雁冰贾科利刘京刘梦云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宁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土壤
  • 11篇农牧
  • 11篇农牧交错带
  • 11篇交错带
  • 8篇陕北农牧交错...
  • 5篇遥感
  • 5篇土地利用
  • 5篇寒地
  • 5篇高寒地区
  • 4篇植被
  • 4篇植被恢复
  • 4篇人工植被
  • 4篇荒漠化
  • 4篇肥力
  • 3篇土壤肥力
  • 3篇农业
  • 3篇人工植被恢复
  • 3篇荒漠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机构

  • 31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宁夏大学
  • 2篇河南省土地整...
  • 1篇西北大学
  • 1篇烟台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0篇常庆瑞
  • 11篇齐雁冰
  • 8篇贾科利
  • 7篇刘京
  • 6篇刘梦云
  • 4篇张俊华
  • 4篇刘举
  • 3篇郑顺安
  • 3篇张静
  • 2篇杨云贵
  • 2篇熊广成
  • 2篇孟庆香
  • 2篇李云驹
  • 2篇陈涛
  • 1篇惠泱河
  • 1篇李锐
  • 1篇潘靖平
  • 1篇魏欣
  • 1篇王占礼
  • 1篇焦峰

传媒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草业科学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4篇2007
  • 10篇2006
  • 9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信息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8
2003年
信息农业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应用的结果。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更加信息化。由于我国信息农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如农民的信息化意识薄弱,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农业成本过高,农业信息基础水平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的问题,我国农业目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从农业发展的方向看,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贾科利常庆瑞张俊华齐雁冰
关键词:信息农业智能化精确化数字化
陕西关中土垫旱耕人为土样区的基层分类研究被引量:24
2005年
选择陕西关中土垫旱耕人为土地区为样区,以该地区代表性土壤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娄)土)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室内分析及查阅大量有关剖面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对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娄)土)的基层分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应用土壤颗粒大小级别、矿物学型和土壤温度状况等3项指标对土族进行划分,在0~160 cm的控制层段中小于2 mm的土壤平均质地,多数剖面为粘壤土,少数为壤土或砂质壤土,矿物学型属伊利石型、伊利石混合型或蛭石型,土壤温度属温性或温热土壤温度状况.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娄)土)土系的控制层段拟定为从表土层上界向下160 cm,对于诊断层的底部在160 cm以下的,则从表土层至诊断层的下部边界,特征土层有肥熟表层、土垫表层、暗沃表层、耕作淀积层、粘化层、粘质层、CaCO3高度淀积层、CaCO3中度淀积层、CaCO3低度淀积层、氧化还原层和稚育层.根据样区9个典型剖面,结合关中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土娄)土)的有关研究资料,划分了土族和土系,并描述了各土系的典型特征及土系间的变异情况.
闫湘常庆瑞王晓强潘靖平
关键词:土壤基层分类特征土层
黄土高原不同类型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34
2006年
选择黄土高原地区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土壤有机质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理化特性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不同人工林对林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成龄油松和刺槐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超过其幼龄林;成龄油松林和刺槐林土壤几乎无石灰反应;在树龄相同的条件下刺槐林对土壤培肥效应优于油松林。
郑顺安常庆瑞
关键词:油松刺槐培肥效应土壤肥力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应用遥感技术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陕北农牧交错带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校正、增强和自动分类识别,得到1986,1993和2000年3个时期土地荒漠化分布图(数字地图)、空间数据库及其面积统计。结果表明,近15年来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面积增加,严重荒漠化土地大幅度减少,中度和轻度荒漠化土地增多;荒漠化土地的时空转换频繁且复杂,耕地沙化和林地退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来源,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自然恢复使荒漠化土地发生逆转,区域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但土地生态系统还相当脆弱;其中人畜数量增加、社会经济发展是驱动荒漠化的主要因子。
常庆瑞贾科利刘京杨云贵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土地荒漠化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
荒漠化地区土地覆被光谱特征与遥感信息提取方法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为了提高地物识别的正确性,探讨荒漠化土地类型自动分类的有效途径,克服异物同谱和同物异谱现象。以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为例,利用Landsat 5卫星的TM数据,探讨了荒漠化土地覆盖信息的提取方法。在对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光谱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归一化指数(NDVI)和差值指数(TM5-TM4)及TM3、TM5、TM7波段的光谱值,提出了分层信息提取方案,利用该方案分步提取地表覆被信息。结果表明,此方法简单、实用,是地物遥感信息提取的有效途径。
刘文娟常庆瑞贾科利刘京刘梦云
关键词:TM数据荒漠化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2007年
陕北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强度大,为掌握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及空间格局的变化,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机制,利用1986,1993和2000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1986~2000年陕北农牧交错带旱地、林地、草地、城乡建筑用地等12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变化和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5年间旱地面积减少了28.32%,沙地面积增加了3.94%,林地、草地和城乡建筑用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31240.5,47663.0和8427.1 hm2。表明干旱、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导致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贾科利常庆瑞刘梦云刘京
关键词:遥感与GIS土地利用动态监测陕北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需要,土地管理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必须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设计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大大地提高榆林地区土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决策水平,改善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刘举常庆瑞刘梦云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农牧交错带系统设计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被引量:17
2007年
利用1986、1993及2003年3期LandsatTM遥感影像,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陕北农牧交错带1986—2003年土地沙漠化景观格局的演变.结果显示,该区近17年来沙漠化面积减少了206655.2hm2,景观结构上斑块数量减少,破碎化程度减轻.沙漠化程度明显下降,沙漠化主导类型已由严重沙漠化转变为中度和轻度沙漠化.1986—2003年沙漠化景观整体上向西南和东北方向扩展,严重威胁着西南和东北部黄土丘陵区的生态安全.
贾科利常庆瑞
关键词: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沙漠化
渭北黄土高原不同林型植被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研究了渭北黄土高原侧柏、刺槐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土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人工林后能增强土壤腐殖化作用,促进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发育,对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全磷、及碱解氮、速效钾等营养元素含量提高有很大帮助。不同林型植被,土壤的腐殖化作用有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各营养元素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不同,除全钾、速效磷以外,表现为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侧柏>荒地。固氮树种与非固氮树种混交栽植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提高较纯林栽植效果显著。因此在退耕还林时,避免营造单一树种纯林,应该以固氮树种为主,合理搭配非固氮树种,混交栽植。
张静常庆瑞
关键词:人工纯林混交林土壤肥力培肥效应
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程度土壤评判指标的确定被引量:1
2006年
以陕北农牧交错带的荒漠化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因子分析,确定了荒漠化程度的土壤评判指标。结果表明,评判土地荒漠化程度时,土壤物理性质指标应选择0.25~0.05mm砂粒含量,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应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运用这两个指标建立了荒漠化程度土壤评判指标体系,即通过荒漠化土壤表层0~20cm上述两个指标的量值来评判荒漠化程度。
齐雁冰常庆瑞刘梦云张静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