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D09B00)

作品数:13 被引量:233H指数:9
相关作者:白伟孙占祥冯良山郑家明潘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玉米
  • 4篇水分
  • 4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4篇春玉
  • 4篇春玉米
  • 3篇玉米产量
  • 3篇水分利用
  • 3篇水分利用效率
  • 3篇农牧
  • 3篇农牧交错带
  • 3篇作物
  • 3篇利用效率
  • 3篇交错带
  • 3篇耕层
  • 3篇北方农牧交错...
  • 2篇虚实并存
  • 2篇土壤
  • 2篇农田
  • 2篇作物产量

机构

  • 8篇辽宁省农业科...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内蒙古农牧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白伟
  • 6篇郑家明
  • 6篇孙占祥
  • 6篇冯良山
  • 5篇潘志华
  • 5篇蔡倩
  • 3篇潘学标
  • 3篇刘洋
  • 2篇李超
  • 2篇赵沛义
  • 2篇侯志研
  • 2篇刘勤
  • 2篇郝卫平
  • 2篇杨宁
  • 2篇冯晨
  • 2篇董智强
  • 2篇王立为
  • 1篇牛世伟
  • 1篇邓林军
  • 1篇靖凯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2篇华北农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产量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6
2016年
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分别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花生单作4个种植模式,开展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物量和根系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个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6-1.24,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和较高的土地利用效率。间作中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单作接近,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量较单作明显下降。对根系研究发现,间作减少作物的细根生长,2M4P、4M4P处理的比根长(SRL)较单作玉米和花生分别下降了25%、23%和18%、12%,复合系统作物根表面积密度(RSAD)在0-40 cm土层中能够占到总土层的80%以上,间作作物的RSAD显著高于单作,表明作物根系在表层分布较为密集,间作影响了作物的根系生长与分布。
高砚亮孙占祥白伟冯良山蔡倩冯晨张哲
关键词:土地当量比干物质积累量
不同施肥水平对旱地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2
2012年
基于内蒙古武川县旱地农田试验,研究施肥对马铃薯耗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显示: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耗水量加大,但施肥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耗水量开始减少;在多雨年,产量和耗水量都较高;在少雨年,产量和耗水量均较低。马铃薯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相关关系呈对数型曲线。综合考虑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在多雨年,中肥处理既能保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也能保证较高产量;少雨年采取低肥处理,正常年采取中低肥处理较适宜。研究表明,农业生产中应根据不同降水水平,通过适度施肥来提高马铃薯田水分利用效率,从而达到稳产并节水保墒的目的。
王立为潘志华高西宁陈东东张璐阳程路周蒙蒙李超赵沛义
关键词:马铃薯旱地施肥水平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科尔沁沙地南缘旱作农田不同作物配置土壤水分效应及作物响应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针对科尔沁沙地南缘风蚀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在大田条件下,以仁用杏、花生、谷子、甘薯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旱作农田不同作物配置土壤水分效应及作物响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作物配置方式在西侧距仁用杏2 m(W2)、1 m(W1)、仁用杏树带下(T0),东侧距仁用杏1 m(E1)、2 m(E2)处土壤水分效应均为负值,且程度不同。在垂直方向上,农林复合系统可有效保持表层土壤水分,但仁用杏与农作物之间也存在着水分竞争,20~80 cm 为水分的主要竞争层,其中40~60 cm 竞争最为强烈,不同作物的竞争程度表现为甘薯>谷子>花生;水平方向上,随带距的变化,土壤水分均呈现出中间小、两侧大的开口向上类似抛物线形状的分布趋势,但不同作物表现程度不尽相同。在作物产量方面,间作作物产量均出现一定程度的减产,花生、谷子和甘薯的产量分别比对照降低70.7%、63.3%和64.0%。
贾微孙占祥白伟郑家明杜桂娟冯良山杨宁吕林友
关键词:旱作农田农林间作土壤水分作物产量
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被引量:17
2012年
当前干暖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生长发育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农作物耗水特征及其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对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与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例,基于1960年-2007年的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1983年-2007年的土壤水分数据,分析气温、降水变化特征,划分降水年型,研究小麦、莜麦和马铃薯三种当地典型作物的生育期耗水特征,探讨气温、降水对作物耗水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0年来,武川气候呈现干暖化趋势,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3℃,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0.9mm;近25年来,干暖化趋势更加明显,生长季平均温度每年升高0.08℃,生长季降水每年减少2.5mm;作物耗水量随之呈现减少趋势,小麦耗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5mm,莜麦每年减少2.04mm,马铃薯每年减少3.85mm。作物耗水量在不同年型表现出差异性。马铃薯、莜麦耗水量明显多于小麦。降水变化对作物耗水量影响显著,当前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不利于北方农牧交错带作物生产,培育抗旱品种、发展抗旱栽培管理措施是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
赵凌玉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赵沛义
关键词: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年型
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被引量:39
2014年
为了探明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利用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furrow loose and ridge compaction plough layer,FLRC)、全虚耕层(all loose plough layer,AL)、全实耕层(all compaction plough layer,AC)、以及作为对照(controlled trial,CK)的上虚下实耕层(up loose and down compaction plough layer,ULDC)4种耕层结构,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2011和2012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P〈0.05),2a平均表现为FLRC>AL>ULDC>AC,FLRC和AL比CK分别增加16.39%、5.30%,收获指数在0.38~0.44之间。在平水年(2011)和丰水年(2012)虚实并存耕层和全虚耕层均可有效蓄积降水,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明显提高玉米的降水利用效率,2011年FLRC比ULDC提高11.95%(P〈0.05);2012年FLRC和AL分别比CK提高21.23%(P〈0.05)和12.43%(P〈0.05);不同降雨年型和不同耕层结构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 WUE)影响不同,2011年FLRC比CK增加15.68%(P〈0.05),2012年FLRC比CK增加23.13%(P〈0.05),2a平均提高18.43%。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土地生产力和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耕层结构。该研究为辽西旱作农业区合理耕层构建、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和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郝卫平刘勤刘洋冯良山蔡倩
关键词:农作物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辽宁省西部地区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效应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的方法,以中密玉米品种(沈玉21)为试验材料,在三比空密疏密、大垄双行和等行距3种配置方式下,设计51 000株/hm2(常规种植密度水平)、56 000株/hm2(常规密度水平下增加10%)和61 000株/hm2(常规密度水平下增加20%)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单作玉米田间优化配置对玉米生长发育、群体光合特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产量、群体叶面积指数、群体光合效率均有提高。在不同配置间,三比空密疏密的产量、叶面积指数、穗位叶叶绿素含量、群体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在一定密度水平(增加10%)条件下,三比空密疏密配置方式更有助于中密玉米品种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穗位叶绿素含量、提高群体光合速率,从而提高单位产量。因此,在本试验和辽西特定的自然条件下中密玉米品种以三比空密疏密配置方式和56 000株/hm2的密度水平是提高玉米单产的最佳配置方式。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刘洋靖凯邓林军
关键词:玉米
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4
2015年
为了探明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设置了虚实并存耕层、全实耕层、全虚耕层、上虚下实耕层(CK)4种耕层结构,利用2011-2014年数据研究了不同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平均产量虚实并存耕层与上虚下实耕层和全实耕层差异显著,分别增产17.64%,6.79%。无论在枯水年还是丰水年,虚实并存耕层构造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百粒质量的提高。在干旱年份,特别是2014年遭遇严重伏旱的情况下,全实耕层表现出了一定的增产效果;枯水年(2011年)和丰水年(2012年)单株干物质虚实并存耕层比上虚下实耕层分别增加7.19%,7.88%;在干旱年份(2011年)耕层构造并不能促进株高和茎粗的增加,丰水年苗期(2012年)能够促进茎粗的增加。2011,2012年SPAD全生育期平均值虚实并存耕层比上虚下实耕层分别增加2.66%,3.94%;在枯水年(2011,2014年)虚实并存耕层和全实耕层的光合速率高于上虚下实耕层,在丰水年(2013年)虚实并存耕层和全虚耕层的光合速率高于上虚下实耕层。综合分析认为,虚实并存耕层是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改善作物生长发育特征的最优耕层结构;研究结果可为辽西旱作农业区合理耕层构建、确定适宜的耕作技术和实现作物的高产稳产提供参考。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郝卫平刘勤冯良山蔡倩冯晨
关键词:耕层构造春玉米
半干旱区气候变化背景下近20年内蒙古武川县耕地质量变化被引量:17
2013年
耕地质量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该文以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气候敏感区武川县为例,利用1989—2009年历史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资料,研究了气候变化对生产潜力、标准耕作制度和产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和土地利用等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武川县气候呈显著干暖化趋势,在其影响下,武川县耕地自然质量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分是制约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关键因素;旱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呈下降趋势,水浇地土地利用等指数则呈上升趋势。该研究能够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制定土地利用制度,保护和提高耕地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王立为安萍莉潘志华赫迪董智强
关键词: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干旱区耕地质量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4
2015年
2013年在辽宁省昌图县设秸秆还田和不同施氮量两个因素试验,探讨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不同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影响显著,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表现为增产,但玉米产量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还田对土壤温度有明显影响,其中0-10 cm和11-20 cm处地温整个生育期平均温度分别增加0.5℃左右;秸秆还田能降低土壤容重,在收获期5-10 cm、25-30 cm和45-50cm处的土壤容重分别比秸秆不还田低3.76%、2.61%和1.32%;土壤平均含水量秸秆还田处理比秸秆不还田处理的土壤含水量低14.59%。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量为9 000 kg/hm2(全量还田)和配施氮(纯氮)112.5 kg/hm2是辽西北地区比较理想的秸秆还田模式。
白伟逄焕成牛世伟蔡倩安景文
关键词:春玉米秸秆还田施氮量
旱作农田耕层构造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
【研究背景】玉米是世界和中国种植范围最广、产量最高的谷类作物,在三大作物(玉米、小麦、水稻)总排名第一,对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辽宁省是我国的玉米生产大省,目前每年种植玉米面积200×10~4hm~2以上,其中...
白伟孙占样郑家明冯良山蔡倩
关键词:旱作农田耕层构造玉米水分利用效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