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1-Y-02)

作品数:24 被引量:1,809H指数:18
相关作者:张增祥刘纪远周全斌赵晓丽王思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家庄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经济管理
  • 6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3篇土地利用
  • 12篇遥感
  • 6篇GIS
  • 5篇地理信息
  • 5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信息系统
  • 4篇遥感技术
  • 4篇耕地
  • 4篇GIS技术
  • 2篇遥感与GIS
  • 2篇植被
  • 2篇沙地
  • 2篇数据库
  • 2篇空间数据
  • 2篇耕地资源
  • 1篇地表
  • 1篇地籍
  • 1篇地籍管理
  • 1篇地籍管理信息
  • 1篇地籍管理信息...

机构

  • 2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石家庄经济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湖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作者

  • 15篇张增祥
  • 11篇刘纪远
  • 10篇周全斌
  • 7篇赵晓丽
  • 5篇王思远
  • 4篇田光进
  • 3篇钟耳顺
  • 3篇庄大方
  • 3篇王长有
  • 3篇刘斌
  • 2篇张树文
  • 2篇潘瑜春
  • 2篇刘巧芹
  • 1篇白淑军
  • 1篇刘荣高
  • 1篇张宗科
  • 1篇魏成阶
  • 1篇宋关福
  • 1篇常丽萍
  • 1篇张国平

传媒

  • 5篇地理学报
  • 4篇资源科学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地理学与国土...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测绘学报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中国地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4
  • 3篇2003
  • 1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50s中期以来东北地区盐碱地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论文以1950 s中期1:100 000地形图和2000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地学知识重塑1950 s中期盐碱地分布状况,通过人机交互解译方式获取2000年盐碱地分布状况,然后采用G IS空间分析方法对近50年盐碱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东北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占90%以上)和呼伦贝尔草原,盐碱地由58.51×104hm2增至219.31×104hm2,吉林省盐碱地扩展最显著,盐碱地面积最大;②盐碱化程度从以轻度盐碱化为主发展为以中重度盐碱化为主;③气候变化、水利灌溉设施和道路网建设、过牧和滥垦、油田开采等多种因素导致东北盐碱地扩大,但在局部地区由于生态恢复和改良利用措施、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水位大幅度下降,使得盐碱地也有缩减。
张树文杨久春李颖张养贞常丽萍
关键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盐碱地
基于遥感与GIS的海口市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95
2001年
利用1986、1996和2000年三期TM遥感图像,得到海口市1986~1996和1996~2000年土地变化情况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海口市的土地变化规律表现为耕地、林地、滩涂及未利用地转化为城镇、农村居民点和独立工矿建设用地。通过分维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海口市林地、水体等自然景观随着人类的干扰,分维度降低;耕地面积大量减少,分维数降低;城镇扩大,斑块数量减小,用地趋于集中;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增加,用地趋于分散,复杂度增加。海口市土地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城镇面积的扩大,其次是农村居民点和工矿建设用地的扩大。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农村用地扩大,海口市土地结构表现为利用程度逐渐深化的趋势。
田光进张增祥王长有刘斌魏成阶
关键词: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矩阵驱动力GIS遥感图像
中国风蚀景观面积变化与地表风场强度的关系被引量:20
2002年
利用遥感调查的1995-2000年中国土地利用成果进行中国风蚀景观变化过程的分类,对不同风蚀景观发展过程进行了地理分区。探讨风蚀景观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特别是土地发生风蚀沙漠化的趋势。在中国近400个气象站点1999年每日4次观测数据的基础上,进行风向频率、风场强度及风能参数的计算,分析风速频率Weibull分布的形状参数k和幅度参数c。利用GIS方法生成覆盖中国的1km网格,对风场强度等数据进行空间化处理,生成中国地表风速空间分布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1999年风速变化状况并探讨风场的变化过程。利用RWEQ风蚀预报模型中的计算方法生成了的风场强度指数。结合风场强度数据,进行风蚀区内风蚀景观变化类型分布数据的对比,指出强风场的存在促使中国西北广大干旱区的草地和耕地遭到破坏,并探讨了风能对土壤风力侵蚀和风蚀景观的驱动过程。同时,在分析风能与风蚀景观空间分布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降低土壤风蚀的措施。最后指出了建立风速和风向驱动下的不同景观的土壤颗粒侵蚀和堆积量模型的重要性。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赵晓丽周全斌
关键词:风能WEIBULL分布土地利用
土壤风力侵蚀的时空格局及其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关系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正>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本文对1995至2000年内蒙古自治区土壤风力侵蚀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70%以上的盟区土壤风力侵蚀加重了。土壤风力侵蚀的动态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在这5年期间,侵蚀强度...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
关键词:土地利用遥感
文献传递
近10年来中国耕地资源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215
2003年
根据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耕地数据以及20世纪80年代末期、1995年和2000年3期覆盖全国时间跨度约为10年的遥感数据,对中国耕地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总趋势表明,近10年来我国耕地资源总量有所增加;东部及沿海地区优质耕地迅速减少;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耕地大量开垦;水田旱地转换明显。利用GIS方法将耕地变化数据与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数据进行叠加,表明近10年来耕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了。近10年耕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表现出13种动态格局。对80年代末至1995年(前5年) 和1995年至2000年(后5年) 这2个时间段内的耕地变化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了前5年与后5年耕地变化的动态格局有空间上的相似性,但前后变化幅度相差较明显。近10年来气温的升高与中国水田北移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降水的减少对西北地区耕地的撂荒和开垦有明显作用。中国经济的发展所导致的城市化过程使得大量耕地被占用。近10年来相关的耕地政策对控制耕地面积的减少有作用,但耕地的总体质量却下降了,这直接影响了粮食产量。
张国平刘纪远张增祥
关键词:耕地土地利用遥感GIS
中国城镇扩展占用耕地的遥感动态监测被引量:30
2002年
论文在1988~2000年全国土地利用矢量图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占用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城镇占用耕地指数将全国分县市占用剧烈程度进行分级,沿海及平原地区侵占剧烈程度为3~6级的占全国耕地损失的88.68%,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造成耕地损失分别占全国总数的31.27%、17.8%和6.02%,这3个地区是全国城镇扩展最快、耕地损失面积最大的地区。按地区分析,城镇占用耕地面积最大的是江苏、山东、河南、河北和广东,占全国的50.99%;其次是北京、浙江、四川、广西和上海,占全国的22.85%;从城镇造成耕地资源减少的速度看,北京、上海占用耕地最快,其次是江苏、广东、浙江、天津、山东、河北、海南等。耕地资源减少在某些地区已经造成了粮食产量减少的问题,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粮食总产量降低较快。随着城镇化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扩展与耕地资源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只有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才能取得耕地资源的动态平衡和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
田光进周全斌赵晓丽张增祥谭文彬
关键词:耕地占用土地利用城镇化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制图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该文通过分析当前地籍管理系统在制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研究了空间数据库技术和工作流管理技术在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制图中的应用 ,并研究了基于GIS技术的地理数据可视化原理和基于GIS的数字地图制图实现过程。在此基础上 。
潘瑜春钟耳顺刘巧芹
关键词: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工作流管理技术GIS
近10年中国土地利用格局及其演变被引量:217
2002年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通过1:10万中国土地利用数据库经过分层提取,生成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格局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分析;而后在引入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破碎度指数以及土地利用重心迁移模型和景观类型转移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其空间演变模式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中国耕地重心向北偏东偏移20.93km左右,林地重心向南偏西移动20.35km,草地重心向南偏西方向迁移了18.45km,建设用地重心向南偏东移动,而未利用地重心则向西北偏移7.21km。
王思远张增祥周全斌王长有刘纪远
关键词:GIS技术土地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支持下不同生态背景的土地利用空间特征分析被引量:27
2001年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 ,分析了不同生态背景下的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的空间分布。具体表现为对不同温度带、不同降雨带、不同高程带上的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总体上我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2 5 0 mm的干旱带、高程在 1 0 0 0~ 3 5 0 0 m的地区。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中温带、降雨在 40 0~ 80 0 mm的半湿润带、高程在 1 0 0 m以下的低平原区 ;林地分布在中温带、降雨为 40 0~ 80 0 mm的半湿润带、高程在 1 0 0 0~ 3 5 0 0 m的中山区为最多 ;草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 <2 5 0 mm的干旱区、高程 1 0 0 0~ 3 5 0 0 m的中山区 ;建设用地则主要分布在暖温带、降雨 40 0~ 80 0 mm的半湿润带、低平原区 ;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 <2 5 0 mm的干旱区、高程在 1 0 0 0~ 3 5 0 0 m的中山区。
王思远张增祥赵晓丽刘斌周全斌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530
2001年
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近5年来土地利用的时间动态特征和空间动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学建模,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垦殖指数模型等对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5年间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变化比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特别是东北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比较剧烈,而西部变化相对缓慢;土地利用各类型中面积增加的有耕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而林地、草地面积减少;耕地增加的区域位于东北部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耕地面积增加最多;林草地以及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和黑龙江等地区,其它地区变化幅度相对较小。
王思远刘纪远张增祥周全斌赵晓丽
关键词:遥感技术GIS技术土地利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