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J[2010]2009)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严伟叶孝勇郭建兵杨挺李庆丰更多>>
相关机构:国家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阳学院贵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OMMT
  • 2篇聚丙烯
  • 2篇丙烯
  • 1篇乙烯
  • 1篇有机蒙脱土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制备及性能
  • 1篇熔融
  • 1篇熔融接枝
  • 1篇酸酐
  • 1篇尼龙
  • 1篇尼龙1212
  • 1篇阻燃
  • 1篇阻燃聚丙烯
  • 1篇无卤阻燃
  • 1篇无卤阻燃聚丙...
  • 1篇力学性能
  • 1篇马来酸酐
  • 1篇蒙脱土

机构

  • 5篇国家复合改性...
  • 4篇贵阳学院
  • 1篇贵州大学

作者

  • 4篇严伟
  • 2篇李庆丰
  • 2篇杨挺
  • 2篇郭建兵
  • 2篇秦舒浩
  • 2篇叶孝勇
  • 1篇罗恒
  • 1篇李娟
  • 1篇田井速
  • 1篇胡智
  • 1篇薛斌
  • 1篇李素莲
  • 1篇罗军
  • 1篇王丽娥
  • 1篇秦书浩

传媒

  • 2篇塑料工业
  • 1篇塑料
  • 1篇贵州化工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A1010/PP/OMMT纳米复合材料形态结构的研究
近年来,OMMT优异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燃、阻隔性能,使得聚合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通过熔融插层法制备PA1010/PP(70/30 w/w)/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讨论OMMT对...
严伟秦舒浩罗军郭建兵叶孝勇杨挺
关键词:PA1010PPOMMT
文献传递
高刚性无卤阻燃聚丙烯的制备及性能被引量:2
2011年
在合理选择型无卤复配氮磷阻燃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复合增强方法,制备出高刚性无卤阻燃聚丙烯材料。
罗恒徐国平李庆丰郭建兵田井速秦书浩薛斌胡智
关键词:高刚性聚丙烯
ABS/OMMT、PA6/OMMT复合材料形态及性能被引量:2
2011年
熔融挤出制备了有机蒙脱土(OMMT)含量不同的ABS/OMMT,PA6/OMMT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仪器研究OMMT分别在ABS、PA6基体中的分布情况及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BS/OMMT复合材料中,OMMT主要为插层结构,大部分OMMT片层以聚集状态存在;而对PA6/OMMT复合材料,OMMT片层主要以剥离形态分布在PA6基体相中;随着OMMT含量增加,ABS/OMMT复合材料的拉伸、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都先上升后下降,且当OMMT含量在3份时性能较好,其缺口冲击强度呈下降趋势;PA6/OMMT复合材料在OMMT含量为3份时,其拉伸、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都出现极值现象,而缺口冲击强度线性降低。由于OMMT与PA6有较好的亲和力,在PA6中分散性较好,使PA6/OMMT复合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比ABS/OMMT复合材料的优异。
严伟秦舒浩叶孝勇杨挺李素莲
关键词:PA6ABSOMMT力学性能
OMMT对PA1212/PP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熔融挤出法制备了尼龙1212(PA1212)/聚丙烯(PP)(质量比70/30)/有机蒙脱土(OMMT)共混物。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研究了OMMT在PA1212/PP共混物中的分布状态及其对PA1212/PP共混物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1212/PP/OMMT共混体系中,OMMT用量较低时,主要为剥离形态分布,当OMMT用量为7 phr时,OMMT片层主要为插层结构;随OMMT用量的增加,PP分散相尺寸逐渐减小,PA1212/PP/OMMT共混体系的强度逐渐提高,缺口冲击强度呈下降趋势。
严伟罗军叶孝勇杨挺郭建兵
关键词:尼龙1212聚丙烯有机蒙脱土
马来酸酐-苯乙烯熔融接枝POE的研究
2011年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了苯乙烯(st)协效马来酸酐(MAH)熔融接枝乙烯-辛烯共聚物(POE);采用正交实验设计重点考察MAH、MAH/DCP及st/MAH含量对接枝率Gd(%)的影响。结果表明:MAH含量对Gd(%)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MAH/DCP,st/MAH的影响最小;MAH(%)=2%、MAH/DCP=5、st/MAH=0.6为最优配比,以此配比再次进行实验得出的接枝率Gd(%)=1.84为最大值,证明了最优配比的真实性;红外光谱证明MAH成功接枝到POE上。
李庆丰严伟李娟王丽娥
关键词:正交设计熔融接枝接枝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