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9YJA870014)

作品数:13 被引量:436H指数:9
相关作者:朱庆华赵宇翔吴克文郑华谈晓洁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南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篇用户生成内容
  • 3篇用户
  • 3篇UGC
  • 2篇动因
  • 2篇动因研究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社会网络分析
  • 1篇动机
  • 1篇动机分析
  • 1篇信息系统
  • 1篇信息用户
  • 1篇信息资源
  • 1篇性格
  • 1篇用户分类
  • 1篇用户使用
  • 1篇用户行为
  • 1篇知识图
  • 1篇知识图谱
  • 1篇中标
  • 1篇实证

机构

  • 10篇南京大学
  • 1篇南通大学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作者

  • 10篇朱庆华
  • 8篇赵宇翔
  • 7篇吴克文
  • 3篇郑华
  • 2篇谈晓洁
  • 1篇梦非
  • 1篇田莹颖
  • 1篇肖强
  • 1篇黄永勤
  • 1篇赵文兵
  • 1篇黄奇
  • 1篇范哲
  • 1篇王千君

传媒

  • 5篇情报学报
  • 2篇情报理论与实...
  • 1篇知识管理论坛
  • 1篇中国图书馆学...
  • 1篇情报杂志
  • 1篇现代图书情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会化标注系统中标签检索质量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社会化标注系统近年发展迅速,伴随出现的垃圾标注泛滥现象不容忽视。本文以社会化标注系统中标签检索质量为研究对象,细化普通用户标注行为,建立社会化标注模拟系统,明确定义系统内用户结构、标注规则、检索策略和检索质量算法,从实证角度评估用户规模变化、用户结构变化、用户标注量变化和垃圾用户的攻击策略选择对标签检索质量的影响。本文对于改善社会化标注系统中的标签检索算法以及提高用户体验具有重要意义。
吴克文朱庆华赵宇翔郑华
关键词:模拟系统
用户生成内容共享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性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随着Web2.0的发展,个体逐渐参与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的活动中来。但是,关于个体在Web2.0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共享现象的研究还不常见。本文以此为视角,主要运用TRA、社会交换理论等,研究了影响用户生成内容共享意愿的因素。经实证性研究,本文发现预期贡献、预期报酬、工作协同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共享态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感知易用性对主观规范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态度和主观规范对用户生成内容共享意愿具有相同的显著正向影响作用。通过对用户生成内容共享意愿的研究,可以指导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
肖强朱庆华
关键词:WEB2用户生成内容共享平台
知识图谱视角下的用户生成内容(UGC)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以Web of Science、CNKI和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借助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进而梳理UGC领域的演进路线和知识基础,分析出其概念、方法、技术和应用四大层面的研究热点,归纳出其知识管理、传播模式及关系挖掘、商业应用和社会服务的4个前沿主题,可视化分析结果为UG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黄永勤
关键词:UGC用户生成内容知识图谱可视化CITESPACE
性格理论视角下的信息系统用户使用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用户动因一直是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从用户对信息系统的初期采纳到持续使用,一系列的理论模型被提出并得到了检验。性格作为反映用户个体特质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得到了社会心理学、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关注,然而在信息系统领域关注较少。本文选择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模型与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作为反映用户初期采纳和后期持续使用动因的典型模型,试图将性格五因素理论与这两个模型相整合,以深入理解不同用户性格特质对于用户信息系统使用的影响。
吴克文赵宇翔朱庆华郑华谈晓洁
关键词:信息用户影响因素
用户生成内容(UGC)概念解析及研究进展被引量:261
2012年
用户生成内容(UGC)是Web 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本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检索和梳理,在类型理论基础上提出了UGC的概念分析框架。从用户的类型与角色(Who)、内容的类型与属性(What)、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因(Why)以及用户生成内容的模式(How)四个维度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深入解析UGC概念中最为本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通过关键词分析方法,提炼出UGC研究的焦点和重心,归纳出UGC研究的五个分析单元(用户、内容、技术、组织、社会)、四大视角(资源观、行为观、技术观、应用观)和三个层面(微观层面、中观层面、宏观层面)。试图从理论上规范并完善了UGC研究的思路,帮助信息管理领域的研究者在今后的UGC研究中寻找并挖掘相关研究主题,清晰定位研究层次,并选择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图4。表2。参考文献64。
赵宇翔范哲朱庆华
关键词:用户生成内容网络信息资源
基于用户贡献的UGC群体分类及其激励因素探讨被引量:17
2011年
UGC是Web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创作与组织模式,其激励因素分析和激励机制设计对于Web2.0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综述在线用户分类研究以及UGC动因和激励因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不同类型和粒度的社会化媒体平台中采集UGC的用户ID和贡献内容数量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基于用户贡献度的用户群体分类框架,包括潜水者、普通参与者、活跃参与者以及核心贡献者四个群体;并在此基础上,参考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通过调研和访谈的方法针对四个不同的用户群体挖掘其在线UGC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并探讨其相关的激励策略,提出相应的建议。
赵宇翔朱庆华吴克文梦非郑华
关键词:UGCWEB用户分类动因研究激励机制
Web 2.0环境下影响用户生成内容动因的实证研究——以土豆网为例被引量:30
2010年
用户生成内容是Web 2.0环境下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资源组织模式,它集中体现了Web 2.0的诸多特征,如去中心化、用户参与、协同创作等特点。然而,目前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在介绍用户生成内容的定义的基础上,对用户生成内容的动力因素进行文献综述,借鉴相关的理论背景提出了整合模型,并通过定性的扎根理论分析法提出了实证模型和研究假设。以土豆网作为实证对象,采用定量的分析型调研法获取并分析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检验。最后,呼吁图书情报界应该把握用户生成内容这一研究契机,利用传统上对于信息用户研究的优势开展这一部分的研究工作,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赵宇翔朱庆华
关键词:用户生成内容动因研究用户行为
维基百科信息内容评议模式及其对传统期刊评议的借鉴被引量:6
2010年
本文介绍了维基百科信息内容评议的主要思想和实现方法,并分析了信息内容评议的优势。针对期刊同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内容评议的思想引入期刊同行评议,对期刊评议进行改进,并详细描述了改进的流程和实施步骤。
田莹颖吴克文赵宇翔朱庆华
关键词:维基百科同行评议
抽样方式对社会网络分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社会网络分析(SNA)是一种从定量角度研究分析对象网络的关系结构及其属性的方法,近年来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现有的研究多注重分析SNA各项指标所带来的解释意义,然而在具体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抽样方式的选择还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研究选取了抽样技术中最为经典的四种方式(节点抽样、边抽样、深度优先抽样和滚雪球抽样)作为分析对象,在无标度网络数据集下评估其对于SNA五种典型指标,即直径、平均距离、聚类系数、点度中心性和中介中心性的影响情况。本文的结论对SNA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具有重要意义。
谈晓洁吴克文赵宇翔朱庆华王千君
基于IPP视角的用户生成内容特征与机理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11年
介绍用户生成内容(UGC)的源流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引入信息生产过程理论(IPP)的视角,介绍其基本概念及其数理表达形式,并从理论角度和模拟实证角度探讨IPP应用于UGC的可行性。通过8个不同类型的UGC网站开展实证研究,包括:Flickr、Delicious、Youku、YouTube、Amazon、FanFiction、CiteULike、Yahoo!知识堂。根据不同的数据采集规则采集相关元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累积分布函数分析以及数据分布拟合,在IPP视角下从定量的角度揭示UGC的特征与机理,如UGC的离散分布与集中趋势、UGC的帕累托最优表现、UGC中长尾理论的特征、UGC的自相似性及粒度分析等,试图从理论上揭示UGC的生成规律,为研究相关UGC动因做好前期准备,并为UGC运营商提供相关激励机制设计的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
赵宇翔吴克文朱庆华
关键词:用户生成内容IPP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