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3DFG70990)

作品数:45 被引量:277H指数:9
相关作者:李传哲彭少明刘佳穆文彬崔长勇更多>>
相关机构: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水利工程
  • 13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水资源
  • 5篇土壤
  • 4篇地下水
  • 4篇调度
  • 4篇水库
  • 4篇流域
  • 4篇河流域
  • 3篇优化调度
  • 3篇生态
  • 3篇水文
  • 3篇土壤含水率
  • 3篇坡度
  • 3篇缺水
  • 3篇缺水地区
  • 3篇黄河
  • 3篇含水率
  • 3篇干旱
  • 2篇调度方案
  • 2篇调度图
  • 2篇影响因素

机构

  • 20篇黄河勘测规划...
  • 11篇中国水利水电...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6篇华北水利水电...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东华大学
  • 2篇河北工程大学
  • 2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浙江省水利厅

作者

  • 9篇彭少明
  • 9篇李传哲
  • 8篇刘佳
  • 6篇崔长勇
  • 6篇穆文彬
  • 5篇于福亮
  • 5篇党国锋
  • 5篇王煜
  • 4篇田济扬
  • 4篇肖洪浪
  • 4篇赵娜娜
  • 3篇杨立彬
  • 3篇蒋桂芹
  • 3篇刘争胜
  • 3篇张新海
  • 3篇郑小康
  • 3篇武见
  • 3篇李克飞
  • 3篇郝新梅
  • 2篇郭萍

传媒

  • 13篇人民黄河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利水电技术
  • 2篇冰川冻土
  • 2篇节水灌溉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水利经济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利学报
  • 1篇中国电力
  • 1篇水力发电
  • 1篇水文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水利
  • 1篇水力发电学报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12篇201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库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及发电调度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水库调度图以其操作简单、方便直观等优点,成为指导水电站水库运行调度的常用工具,但依据常规调度图运行时,调度结果很难达到最优,难以充分发挥水库的运行效益。针对水库发电调度图难以充分发挥水库运行效益的特点,建立了梯级水库联合发电优化调度模型,并采用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DPSA)与动态规划(DP)嵌套方法进行求解。通过调度图模拟结果与所建发电优化模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优化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同时应用概率统计方法进一步挖掘水库汛期和非汛期的发电调度规律。对某流域梯级水库的实例应用研究表明,优化运行能够获得更好的发电运行效益,同时,发电调度规律对水电站年调度计划的制订和水库的实际运行具有指导意义。
李克飞武见谢维侯保俭苏柳
关键词:发电优化调度
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以海河流域的重要支流大清河流域为研究区,从气象因素和土地利用的角度对该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小波分析法,分别对气象要素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大清河流域四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1970—2011年,大清河流域年降水量呈不显著的"减—增—减—增"的变化趋势,年均气温则变现为显著增加的态势;年潜在蒸散量在近54年来变化也较显著,呈"减—增"的变化;(2)流域年降水量几乎未发生突变,年均气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分别在1991年和1973年发生突变;(3)年降水量、年均气温以及年潜在蒸散量的演变周期分别以22年、28年和28年为主;(4)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而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则处于耕地与城乡、工矿、居民用地,林地与草地之间。通过对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演变规律的分析,可为进一步在该流域开展基于水循环理论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穆文彬李传哲刘佳范玲雪喻丽萍田济扬
关键词:气象因素土地利用大清河流域水循环影响因素
中尺度数值大气模式WRF在水文气象领域的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近几年中尺度数值大气模式WRF迅速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为阐释WRF模式的机理,揭示其发展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介绍了WRF模式系统构成,探讨和总结了物理参数化方案、数据同化方法、以及合理的空间尺度对WRF模式在水文气象领域的模拟预报效果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1)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时段的研究应选取不同的物理参数化方案组合;(2)目前WRF模式常用的数据同化方法是三维变分数据同化,混合数据同化方法是改进WRF模式模拟预报效果的发展方向;(3)并非水平分辨率越高,模拟效果越好,应依据实际情况选用合理的空间尺度;(4)WRF模式的模拟效果好、预报精度高,未来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田济扬刘佳李传哲于福亮
关键词:WRF模式数据同化
基于排队理论的灌区渠系地表水及地下水优化配置模型被引量:8
2016年
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运用于农业灌溉是中国大部分灌区主要采用的灌溉形式,但目前的优化模型对地下水的运用情况过于简化,常采用定值作为优化模型的参数,所以不能真实反映地下水随时间对灌溉面积的影响。该文基于排队理论,研究分析了地下水灌溉的农田面积随等待地表水灌溉的历时的影响,并建立灌区渠系优化配水模型,以灌水历时最短为目标,根据渠首引水、渠系供水、作物用水等方面的用水关系建立约束条件。通过河北石津灌区的实际应用,说明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并提出该灌区5条主要干渠的合理优化配水方案。结果显示最优的灌溉历时为25.6 d;干渠B1的灌水周期贯穿了大部分灌水周期,是影响整个系统灌溉效率的关键渠道;子区C5分配的地下水资源较多,该子区的地下水灌溉面积占到了43%。该模型可更加真实地反映用于灌溉的地下水水量随时间变化的不确定性,能够为中国大部分地区建立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灌溉优化模型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杨改强郭萍李睿环李茉
关键词:灌区水资源水资源优化配置
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下裸地和草地的降雨产流试验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是降雨产流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探讨其对降雨产流过程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对太行山前平原区不同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下草地和裸地降雨产流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草地和裸地的径流量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且裸地在稳定阶段的产流量以及累积产流量均高于草地;同时,前期土壤含水率较高时,累积产流量与降雨历时呈现出分段函数的关系;(2)径流系数、产流滞时以及入渗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分别呈现出增大、减小和减小的趋势,且两影响因素对草地径流系数、产流滞时及入渗率的影响程度均强于裸地;(3)裸地和草地的入渗率均随坡度和前期土壤含水率的增加,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且较其他入渗模型,Horton入渗模型可以很好地估算土壤入渗率以及入渗量。通过试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探索太行山前平原区降雨产流规律提供参考。
李义豪李传哲穆文彬刘佳严登华
关键词:裸地草地坡度
基于不确定性的渠系水资源优化配置被引量:3
2015年
在以渠灌为主的灌区,设计合理的渠系工作制度,将水资源在渠系间进行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灌溉中,同级渠道的灌水时间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在灌区渠系建立0-1线性整数规划优化配水模型,并考虑了此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模型运用到汾东灌区,进行求解。首先将支渠划分为两个灌溉组同时进行灌水,然后对每个灌溉组内的斗渠划分轮灌组,最后再将斗渠下的农渠划分为若干个轮灌组,实现在某次灌溉过程中的轮流输水。这样就缩短了各条渠道的输水时间,有利于提高灌水效率,且因不确定性信息的加入,结果更符合实际。通过上述优化过程,可以得到整个灌区的渠系工作制度,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
李睿环郭萍张冬梅
关键词:灌溉用水渠系优化配置不确定性
基于GIS的秦巴山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以陇南山区为例被引量:12
2017年
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前提条件,也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进行土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理念,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对推动陇南市可持续发展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根据陇南市山地生态系统基本特征,运用GIS技术,从土壤侵蚀、石漠化、和地质灾害3个方面对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展开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并对综合评价结果进行趋势面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在东西方向上为东高西低,整体呈递减趋势,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较为明显的"n"字型,南部略高于北部;(2)运用自然断点法,将陇南市土地生态敏感性分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市域总面积的19.18%,24.61%,25.71%,16.88%和13.61%;其中极敏感区和高敏感区主要分布在宕昌县和武都区等周边地区,该区生态敏感极强,需要加强保护,开发强度不宜过高;低敏感和不敏感区域主要分布在礼县、西和县、徽县和成县等大多数区域,可以适当进行开发。
党国锋纪树志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GIS
基于空间自相关分析的山区耕地质量分区研究──以陇南市武都区为例被引量:8
2015年
利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和Moran散点图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家级耕地质量等级指数为对象,探讨陇南市武都区耕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以此为依据提出耕地保护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武都区耕地质量整体偏低,在山区条件下,武都区耕地质量在空间上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规律,正相关类型(HH型和LL型)聚集性较强,负相关类型(HL型和LH型)分布零星,无明显分布规律。基于空间自相关方法的耕地保护分区方案,综合考量了耕地自然条件,利用水平、经济状况和空间分布特征,拓宽了耕地保护依据,为耕地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党国锋朱晨
关键词:空间自相关耕地保护
海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为充分了解水资源支撑当前农业发展规模所处的状态,以科学调整农业发展战略及相应政策,保障海河流域水安全及粮食安全,开展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在构建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采用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五元联系数法对海河流域农业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模糊综合分析法验证该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两者计算结果基本相同,表明计算方法可行。研究结论为:山西、内蒙古、辽宁的承载潜力处于V3级临界状态,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处于V4级饱和状态,表明海河流域的农业水资源承载力的强弱与地下水失衡状况密切相关。通过承载能力"等级逆推",得出现状条件下流域内各行政区的地下水开采率及有效灌溉面积的适宜区间,即:未来海河流域地下水需减少开采1.782×10^10~2.031×10^10 m^3。
康健王建华王素芬
关键词:集对分析熵权法
陇南山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解决好山区乡村问题对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景观格局指数,以陇南市为研究对象,借助Arc GIS、Geo Da空间分析工具,从数量、规模、形态、邻近度出发,探索了山区乡村聚落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陇南市独院和小型聚落数量庞大,占乡村聚落总数的79.25%,大、中型聚落数量相对较小,但面积占乡村聚落总面积的79.66%;(2)西和县的中西部和徽县的中部是单位土地面积上乡村聚落数量和面积高值出现的热点区;(3)陇南市乡村聚落规模在东西方向上呈现"中部较东西两侧大,东部略大于西部"的特点,在南北方向上呈现"自南向北缓慢增加"的特点;(4)陇南山区最西端有一个狭小的聚落形态规整带,其余地方乡村聚落的形态普遍不规整;(5)陇南山区乡村聚落形状指数存在高值与高值聚集、低值与低值聚集的特点;(6)陇南市乡村聚落的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较高,聚落显著聚集的村有1937个,占全市行政村个数的61.16%,并且显著聚集的村在空间上集中分布。
党国锋秦雯
关键词:景观格局指数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