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1168) 作品数:12 被引量:80 H指数:4 相关作者: 赵巧华 秦伯强 邱辉 陈健 宋玉芝 更多>> 相关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科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理学 机械工程 更多>>
春季太湖光量子产额空间分布的特征分析 2010年 基于2009年4月28日、5月4日、5月5日及5月6日在太湖梅梁湾的栈桥头、直湖港的河口区、太湖中心及胥口湾中心测定的初级生产力及水下光场数据,计算了各测点的藻类光量子产额和P-I曲线,并分析了其空间差异的特征.太湖栈桥头的P-I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光抑制现象;在胥口湾中心和直湖港河口,P-I曲线呈现出弱的光抑制现象;而在太湖中心区域,P-I曲线只达到了光饱和状态,并未出现光抑制现象.单位叶绿素a的最大光量子产额的大小顺序为太湖中心区域、梅梁湾的栈桥头、直湖港的河口区及胥口湾的湖心区. 赵巧华 邱辉关键词:光子数 光抑制 初级生产力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enetration depth in Taihu Lake (China) during spring and autumn 被引量:1 2013年 In the context of remote sensing, sunlight penetration depth is the depth above which 90% of the diffusely reflected irradiance from a water body surface originates. Model algorithms to simulate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such as chlorophyll a,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suspended matter, and Secchi depth are sensitive to the variations of this variable. The penetration depth for Taihu Lake in China, a shallow and turbid lak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a multiple scattering model, and in situ optical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May and October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penetration depth generally increased from west to east during spring and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during autumn, reflecting the prevailing wind direction and; 2) there was strong dependence of the penetration depth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suspended matter. 赵巧华 魏瀛珠 欧阳潇然江苏省年最大风速的时空分布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19 2010年 根据江苏省34a年最大风速资料,用EOF、REOF方法研究了江苏省年最大风速的空间分布形式和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34a年最大风速基本在11m/s以上,其中最大值区位于盐城的南部和南通的北部,在15m/s以上。近34a来具有明显的波动,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2)EOF分解的第一特征向量场空间分布绝大部分为正值,说明其变化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第一时间系数的变化相当于年变化。但是各特征向量场之间的特点相差明显。(3)REOF分析方法表明其可以被分为5个区,分别为西北区、西南区、东南区、中部地区、东北区,各个区域的年最大风速均呈现减小的趋势,但是减小的程度各不相同。突变特征各个区域表现也不同。 陈兵 邱辉 赵巧华浅水湖泊中介质吸收系数的反演 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在太湖、天目湖观测的水下光场资料,假定在水体中无内光源及无非弹性散射的情况下,通过水体中向上、向下的辐照度廓线分布,及由此确定的漫射反射率、漫射衰减系数,较为成功地反演了水体中介质的固有光学参数——吸收系数,且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由波浪及船舶阴影所带来的误差。同时将该反演结果与通过定量滤膜技术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得较好。该方法有利于研究进入水体的太阳辐射能在各介质之间的分配及水生生态系统对水下光场的响应、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水华的暴发机理、提高二类水体水质定量遥感精度。 赵巧华关键词:辐照度 反演 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光谱吸收空间的分异特征 被引量:17 2008年 利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分析了冬、夏季全太湖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吸收系数谱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就太湖CDOM的组成而言,冬、夏2季的CDOM均可大致划分为2类,夏季,一类位于太湖西部沿岸及北部湾区,另一类位于太湖东南部区域;冬季,其一位于太湖北部及北部湾区,其二位于太湖的南部.太湖北部区域入湖河道输送的有机物是造成该区域CDOM的组成类型及浓度区别于太湖南部的主要因素.冬、夏2季不同盛行风引发的风生流,是造成CDOM在太湖呈现不同季节、不同空间分布的基本原因.在这2季中,北部湾区的CDOM的浓度均大于其南部区域,且南部CDOM浓度的空间变化较北部平缓.冬季全太湖CDOM组成的空间变化较夏季更为均匀. 赵巧华 秦伯强关键词:有色溶解有机质 风生流 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被引量:12 2010年 根据遥感专业发展特点及学生具体情况,在分析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和方向凝练、课程体系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3个方面探讨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情况,并结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总结与探讨,使该专业能够适应我国遥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赵巧华 陈健多次散射对向上漫射散射系数及漫射吸收系数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4 2009年 在假定水体表面为镜面、水体中无内光源及非弹性散射的情况下、利用多次散射理论,研究了在固定体散射函数的情况下,不同的入射天顶角、单次散射反照率和散射系数对向上漫射散射系数,上、下行漫射吸收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紧贴水表的下层,向上漫射散射系数随入射辐射天顶角的增大而增大,但不随单次散射反照率和散射系数的改变而改变;当入射辐射为垂直入射时,向上漫射散射系数的深度廓线随深度呈现单调增的趋势,并逐步接近一个恒定状态;随着入射天顶角的增大,该单调现象发生了变化,出现先增大后减小,再逼进恒定状态,且这个恒定值随单次反照率增大而增大。下行漫射吸收系数随着入射天顶角的增大,其廓线由单调增加过渡到先增大后减小;在散射系数和单次散射反照率相同的条件下,不同入射天顶角的下行漫射吸收系数逐渐收敛于同一稳定的状态。且单次散射率越小,这种收敛的速度越快,达到恒定状态的深度也越浅。上行漫射吸收系数的主要特征基本与下行漫射吸收系数类似,而且两个恒定值均大于属于固有光学参数的吸收系数,其中向上漫射吸收系数最大。 赵巧华 宋玉芝关键词:多次散射 春季太湖梅梁湾水体中藻类光量子产额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2 2009年 藻类光量子产额是表征藻类对环境因素响应的重要参数之一。利用中国科学院太湖生态网络站栈桥头测定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及水下辐照度数据,计算了4个观测时段藻类的光量子产额,结果表明,自表层至30cm处,藻类的光量子产额随深度基本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但随深度的进一步增加,光量子产额增加的趋势变缓,直至接近于平直状态(在到60~80cm之间),该最大值也基本为0.12mol(O2)/mol(光子),且该处的光量子产额是表层的10倍左右。春季,在太湖梅梁湾60cm以上,光并不是藻类生长的限制条件,而在60cm以下,由于光的衰减,使得光成为限制其光合作用的条件。 赵巧华 秦伯强关键词:辐照度 夏季太湖水体固有光学参数对光传输行程、积分平均余弦影响的研究 2010年 基于2006-07-29~2006-08-01于太湖采集的水体固有光学参数和部分水质参数,利用辐射传输的理论,研究了夏季散射对太湖水体中光传输行程的作用、散射和吸收对光场积分平均余弦的影响,并分析了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垂直入射的辐射沿入射方向的平均传输行程和积分平均余弦呈现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的趋势;垂直入射的辐射沿入射方向的平均传输行程、水柱的积分平均余弦与叶绿素a、悬浮物浓度、有机悬浮物浓度及无机悬浮物浓度均呈非线性相关,其关系可用对数函数来描述.本研究对水体中光合有效辐射的环境效应、及建立生物-光学模型有着重要意义. 赵巧华 张运林关键词:散射 藻类的光谱吸收特征及其混合藻吸收系数的分离 被引量:20 2008年 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定了实验室培养的聚球藻(Synechococcus 7942)、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直链硅藻的吸收光谱(Melosiragranulate Var.angustissima),通过其标准化吸收谱,分析了同种藻不同生长时期的吸收谱特征,并比较分析了不同藻类的标准化吸收谱.结果表明,同一藻的标准化吸收光谱在不同生长时期基本恒定不变.色素组成及其比例的不同是引起藻类间吸收光谱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大型浅水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群演替的原因之一.蓝藻光谱主要存在620nm左右的吸收峰,使得其在水体中较易获取生长所需的光能.直链硅藻在短波范围内稍强的吸收能力被非藻类颗粒物、黄质所弱化,而其在630nm的吸收峰较低,因而难以成为浅水湖泊中的优势种;绿藻在655nm处的吸收肩峰有利于其光能竞争.通过纯种藻的标准化吸收谱,较为成功地对混合藻的吸收谱进行了分离. 赵巧华 秦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