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

作品数:700 被引量:3,799H指数:26
相关作者:张晓君阎斌伦凌去非毕可然徐钢春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99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9篇农业科学
  • 67篇生物学
  • 42篇环境科学与工...
  • 3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0篇经济管理
  • 9篇医药卫生
  • 7篇理学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83篇养殖
  • 81篇池塘
  • 59篇水产
  • 56篇螯虾
  • 51篇中华绒螯
  • 50篇中华绒螯蟹
  • 50篇绒螯蟹
  • 44篇克氏原螯虾
  • 32篇沼虾
  • 32篇河蟹
  • 31篇鱼类
  • 30篇饲料
  • 30篇苗种
  • 29篇养殖技术
  • 29篇泥鳅
  • 28篇黄颡
  • 26篇水产养殖
  • 26篇黄颡鱼
  • 25篇免疫
  • 23篇营养

机构

  • 97篇江苏省淡水水...
  • 78篇中国水产科学...
  • 76篇南京农业大学
  • 68篇苏州大学
  • 55篇淮海工学院
  • 4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8篇江苏省海洋水...
  • 35篇江苏省农业科...
  • 35篇扬州大学
  • 35篇上海海洋大学
  • 31篇扬州市水产生...
  • 24篇江苏农牧科技...
  • 21篇南京大学
  • 21篇江苏省渔业技...
  • 20篇南京市水产科...
  • 19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江苏里下河地...
  • 15篇连云港市海洋...
  • 14篇江南大学
  • 13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29篇张晓君
  • 28篇阎斌伦
  • 27篇叶元土
  • 25篇毕可然
  • 25篇凌去非
  • 24篇蔡春芳
  • 21篇刘文斌
  • 21篇徐钢春
  • 20篇叶金明
  • 20篇秦蕾
  • 19篇唐建清
  • 18篇杨家新
  • 18篇潘建林
  • 17篇王权
  • 16篇陈爱华
  • 16篇徐跑
  • 15篇吴杨平
  • 14篇秦钦
  • 14篇王建国
  • 13篇杨显祥

传媒

  • 131篇水产养殖
  • 56篇江苏农业科学
  • 49篇科学养鱼
  • 27篇淡水渔业
  • 21篇安徽农业科学
  • 21篇水产科学
  • 15篇水产学报
  • 14篇江苏农业学报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3篇海洋科学
  • 13篇当代水产
  • 12篇水产科技情报
  • 1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1篇海洋渔业
  • 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0篇水生生物学报
  • 9篇食品科学
  • 8篇食品工业科技
  • 8篇动物营养学报
  • 7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4篇2022
  • 4篇2021
  • 16篇2020
  • 34篇2019
  • 64篇2018
  • 61篇2017
  • 68篇2016
  • 71篇2015
  • 55篇2014
  • 71篇2013
  • 66篇2012
  • 58篇2011
  • 35篇2010
  • 19篇2009
  • 21篇2008
  • 14篇2007
  • 21篇2006
  • 17篇2005
  • 13篇2004
  • 3篇2003
7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配套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索"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集约化种养的配套技术体系及经济效益表现。[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示范方法,研究明晰该模式的资源配置、配套工程建设方案以及稻田养鸭、鸭鱼共育的配套技术。以常规稻-麦轮作方式为对照,分析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的比较效益。[结果]集成了"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系统的时间、空间、水资源、疫病防控等耦合技术及其配套技术体系,阐明该模式的运行效益是稻-麦轮作方式的2.11倍。[结论]推广"双链型"稻-鸭-鱼循环农业模式,是实现农牧渔种养结合、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益的新途径。
张家宏韩光明唐鹤军王守红寇祥明王桂良毕建花朱凌宇徐荣杨建春
关键词:循环农业模式农业结构调整
鲤鱼2种脂酰辅酶A脱氢酶基因cDNA克隆、表达及活性研究
2017年
为探究脂酰辅酶A脱氢酶对脂肪酸β氧化的调控机制,使用RT-PCR在鲤鱼肝脏克隆了脂酰辅酶A脱氢酶家族中的MCAD和LCAD全长c DNA序列,阅读框分别为1 275,1 326 bp,编码424,441个氨基酸,分析表明他们均具备ACADs家族的特征序列:FAD结合位点、底物结合位点、催化位点等,与斑马鱼MCAD和LCAD的一致性分别为93.16%和94.56%。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MCAD和LCAD主要在肝脏和心脏表达;不同脂肪源对MCAD的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但鱼油对LCAD的表达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此外,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MCADs-p EASY(E2)和LCADs-pEASY(E2),经IPTG诱导获得了原核表达蛋白,分子量分别为43.0,43.6 kDa。经检测这2个蛋白在370,450 n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表明他们能自然结合FAD辅基。吩嗪硫酸甲酯反应法结果表明:MCAD和LCAD酶活性最适温度均为28℃,酶活分别为9.12,10.29 U/g。结果表明,与哺乳动物类似,鲤鱼MCAD和LCAD在肝脏和心脏表达量高;高不饱和脂肪酸对LCAD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喻文娟俞菊华李红霞李建林唐永凯于凡何枫傅纯洁
关键词:鲤鱼MCAD克隆原核表达酶活性
螺-草水质净化系统氮素环境归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构建螺-草模拟系统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池塘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氮素的环境归趋,结果表明,以底泥为基质的螺-草系统中,实验结束后苦草湿重增加了580%,分株数增加了6.6株,苦草根部吸收储存了1.07%的15N,苦草茎叶吸收储存了7.74%的15N,环棱螺吸收储存较少,只占0.06%,底泥滞留了5.73%的15N.结果分析表明: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苦草对水体中溶解态氮的吸收较少,沉积物是苦草生长的主要营养源;水体中氨氮主要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行迁移转化,大部分被苦草根系吸收利用转化为生物体,少部分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其余则滞留于沉积物;苦草是系统中氮素去除的最终载体,环棱螺的存在通过促进苦草生长及加强泥-水界面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加快系统中氮素的去除.因此,在养殖的不同阶段合理配置螺-草结构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的关键.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高华梅孙明波
关键词:苦草营养盐环境归趋
急性胁迫对团头鲂铁稳态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急性应激反应对鱼体铁含量及铁稳态相关基因的影响,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皮质醇来模拟急性应激,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对团头鲂的血液、肠和肝脏进行取样,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和肝脏中的铁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铁稳态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皮质醇注射后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血浆中铁含量在4、8、10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肝脏中的铁含量在4、8、10和12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团头鲂肝脏中铁调素(hep)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并分别在8和10 h达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肠道和肝脏中转铁蛋白基因(Tf)的表达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急性应激下机体细胞内储存铁大量释放到体液中,造成病原感染和体内增殖风险增加;hep及Tf上调表达降低细胞内铁释放和促进体液铁向胞内蓄积,在鱼体内铁稳态的调控和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金伟习丙文滕涛陈凯秦婷谢骏
关键词:团头鲂皮质醇铁调素转铁蛋白
饲料低蛋白、高脂肪和高消化能对斑点叉尾一龄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探讨高脂肪条件下不同的蛋白和能量水平对斑点叉尾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设2个蛋白水平(22%,28%),2个脂肪水平(10.0%,14.0%),2个消化能水平(12.56 kJ/g,14.23 kJ/g),共8组,分别为P28L10E14.23,P28L14E14.23,P22L10E14.23,P22L14E14.23,P28L10E12.56,P28L14E12.56,P22L10E12.56和P22L14E12.56。试验饲料配方使用鱼粉和豆粕调节蛋白含量,混合油脂(鱼油∶玉米油=1∶1)调节脂肪含量,α-淀粉、次粉和麸皮调节消化能含量,并以微晶纤维素为填充物,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141.5±1.0)g。饲养60 d后,进行生产性能测定,并采集组织样本,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鱼体末重(FW)、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饵料系数(FCR)不受饲料蛋白、脂肪和消化能单一营养水平影响(P>0.05);但与饲料蛋白、脂肪和消化能三者的交互作用(P<0.01)有关。胴体蛋白、脂肪含量与饲料脂肪和消化能水平相关(P<0.05)。由此可见,饲料过高脂肪和消化能对斑点叉尾没有额外的促生长作用;饲料蛋白水平达到22%时,即可满足140~300 g斑点叉尾的营养需要;饲料中22%的蛋白、10%的脂肪、12.56 kJ/g的消化能即可满足斑点叉尾仔鱼的生长需要,同时又能保证其正常生理机能,建议可在实际生产配方中作参考值。
蒋广震刘文斌梁丹妮姜雪娇庄苏
关键词:体组成
杂交青虾“太湖1号”和日本沼虾抱卵量的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分别对杂交青虾"太湖1号"和日本沼虾各40尾进行测量,对其抱卵量进行计数,并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t-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了它们的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结果表明:杂交青虾"太湖1号"的绝对繁殖力与相对繁殖力极其显著高于日本沼虾(P<0.01),两种虾的抱卵量与体长、体重呈正相关,单位体长抱卵量与体长、体重也呈正相关,单位体重抱卵量与体长、体重无明显相关性。
颜慧丛宁黄仁国叶金明
关键词:日本沼虾抱卵量
池塘养殖刀鲚卵巢发育的形态及组织学研究被引量:34
2011年
采用石蜡连续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池塘养殖刀鲚(Coiliα nasus)卵巢的各个发育阶段进行了形态和组织学研究,并对卵母细胞各个时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分析了刀鲚卵巢发育的周年变化规律和产卵类型。结果显示,刀鲚卵巢发育可为6个时期:I期卵巢较细,呈线状,长约25mm,以卵原细胞向初级卵母细胞过渡的细胞为主。Ⅱ期卵巢细柱状,长为40~50mm,外观呈浅肉红色至肉黄色,2时相卵母细胞占92%以上;Ⅲ期卵巢呈肉色直至浅青色,长55~65mm,中部逐渐膨大,细胞处于初级卵母细胞的大生长期,由2~4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中3时相卵母细胞占60%~75%,出现油滴;Ⅳ期卵巢青色直至灰色,体积急剧增大,呈囊状,约占体腔的2/3,肠大部分被掩盖,肉眼可见增大的卵粒,晚期可见游离的卵粒,细胞处于初级卵母细胞发育的晚期,油滴充满细胞,第4时相卵细胞占86%以上,最大卵径482μm;V期卵巢柔软膨大,占据腹部绝大部分,外观呈玉绿色,卵粒充满卵巢,清晰易辨,细胞中卵黄和原生质表现出明显的极化现象,核膜消失,卵径为750~900μm;Ⅵ期卵巢为酱紫色,体积明显减小且松软,卵巢腔萎缩,以空的滤泡细胞和2时相细胞为主。刀鲚繁殖高峰期在4-6月,10月中、下旬起卵巢重新进入Ⅱ期,直到翌年2月都停留在Ⅱ期,3月下旬部分刀鲚卵巢开始重新发育。研究表明,刀鲚属一次产卵类型的鱼类,但个体间卵巢发育差异显著,产卵持续时间较长。
徐钢春万金娟顾若波张呈祥徐跑
关键词:刀鲚卵巢发育形态学组织学
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污水除磷效果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为克氏原螯虾的健康养殖提供可借鉴的基础参数。[方法]共设8组处理,对克氏原螯虾养殖污水进行25 d净化处理,定期检测各处理组水体中的总磷含量(TP)。[结果]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处理)对水体TP去除效果显著大于单纯的混凝土或水蕹菜,并呈现出一定的时间和生物量效应;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TP、水蕹菜初始生物量密度(D)和处理时间(t)的二元函数模型。[结论]水蕹菜植生型混凝土对水体TP去除效果的函数模型可以为实践提供理论参数。
窦寅黄越峰唐建清黄成
关键词:水蕹菜除磷量效
禁食和再投喂对中华绒螯蟹消化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本试验通过禁食和再投喂处理,研究其对中华绒螯蟹消化和免疫机能的影响。试验蟹平均体质量为48g,养殖水温25&#177;2℃,用商品饲料和杂鱼驯养一周后,一组河蟹继续过量投喂(对照组),另一组河蟹开始禁食,分别在禁食1、3...
吴韬宋霖蔡春芳叶元土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禁食免疫胃肠道
虾青素在河蟹养殖中的应用试验被引量:1
2018年
河蟹为名贵淡水水产品,是江苏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我们以膨化颗粒饲料作为河蟹主要饵料来源,并在饲料中添加80毫克/千克的虾青素,旨在探究虾青素对河蟹免疫力、成活率等方面的影响,为做好河蟹的养殖示范、推广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王杰尹晓静周静华顾建华何奇
关键词:河蟹养殖虾青素膨化颗粒饲料水产养殖品种淡水水产品
共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