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C08B02)

作品数:11 被引量:135H指数:7
相关作者:李英年张法伟赵新全汪诗平赵文吉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植被
  • 3篇高寒草甸
  • 3篇草甸
  • 2篇遥感
  • 2篇蒸散
  • 2篇蒸散量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气候
  • 1篇氮含量
  • 1篇信息提取
  • 1篇遥感数据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信息提取
  • 1篇一枝黄花
  • 1篇影像分割
  • 1篇有机质
  • 1篇支持向量
  • 1篇支持向量机
  • 1篇植被覆盖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教育部
  • 1篇青海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北京市地质研...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7篇李英年
  • 6篇张法伟
  • 4篇赵新全
  • 3篇汪诗平
  • 3篇赵文吉
  • 2篇李家存
  • 2篇胡德勇
  • 2篇薛晓娟
  • 2篇王建雷
  • 1篇王昌佐
  • 1篇古松
  • 1篇王桥
  • 1篇刘洪岐
  • 1篇周华坤
  • 1篇赵彬
  • 1篇刘克
  • 1篇刘连刚
  • 1篇李红琴
  • 1篇刘晓曼
  • 1篇刘安花

传媒

  • 3篇山地学报
  • 2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特征被引量:3
2009年
根据祁连山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2004年观测的太阳总辐射和反射辐射资料,分析了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植被反射率(A)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金露梅灌丛草甸A在日间或一年间均表现出"U"型变化规律,晴天、昙天和阴云天气状况下的早晚略有差异,中午前后的A值三者无明显差异。季节不同下垫面性质不同的影响,A的分布不同。海北高寒金露梅灌丛草甸A的月平均在植物生长季内5~9月为0.15,植物非生长季的10月~翌年4月为0.20,年平均A为0.18。
李英年赵亮赵新全王勤学杜明远张法伟
关键词:反射率
基于RS和GIS的北京潮白河流域沙化现状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潮白河流域是北京市主要的供水源地之一,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出现了沙化现象。了解潮自河流域沙化现状,研究其沙化成因对于科学地进行防沙治沙,从而改善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7年4月的SPOT5卫星的多光谱和全色影像,结合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这3种辅助数据,进行沙化信息提取。根据所提取的信息,分析潮白河流域沙化现状,研究不同的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沙化情况,并探讨该区域沙化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度为30%~60%的沙化土地面积较大;绝大部分沙化土地为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沙化是自然和人为双重作用下的结果。
刘克赵文吉胡德勇
关键词:沙化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
一次降水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CO2通量和热量输送的影响被引量:12
2008年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的热量输送和碳收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降水过程对其影响较为复杂。利用三维超声风速仪和红外CO2/H2O分析仪,以及常规微气象要素的涡度相关观测系统,分析了2002年8月8—17日的一次降水过程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CO2通量和热量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过程使气温、地温和辐射等有所降低,大气湿度和CO2通量有所升高;气温、地温、总辐射、地表反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PAR)、净辐射、土壤热通量、潜热通量和显热通量分别下降了23.3%、23.1%、61.9%、58.9%、61.7%、57.9%、268.3%、61.6%和71.0%,大气湿度和CO2通量分别升高了27.0%和38.6%;降水削弱了PAR对白天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的影响,而增加了地温对夜间呼吸的控制;降水强度对白天NEE几乎没有影响,但能降低夜间呼吸。
张法伟李英年赵新全古松王勤学杜明远唐艳鸿
关键词:降水过程高寒草甸CO2通量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气温、降水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周期特征被引量:18
2009年
依据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1980—2007共28年的气温、降水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数据,采用墨西哥小帽母函数对其进行周期特征的小波分析.结果表明:气温、降水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均存在13年的主要周期,但气温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次要周期(均为2年)对其年际变化的影响较小,而降水次要周期(4年)的影响较大.三者的滞后相关分析发现,地上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在20年时间尺度上主要受控于气温,且对后者存在5~9年较弱的延迟效应;而与降水的关系较小.
张法伟李红琴李英年李以康林丽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小波分析
利用对象和支持向量机的遥感信息提取方法探讨被引量:8
2010年
土地利用/覆被专题信息的快速、高效、准确提取是遥感图像处理研究的重要方向。传统的遥感分类方法常依靠像元的光谱值,未充分利用影像的空间信息。本文将面向对象影像分割和支持向量机方法相结合,复合光谱和纹理信息,建立了Object-SVM分类模型,并与面向对象的模糊函数和基于像元的SVM方法相比较,探寻区域尺度土地利用/覆被信息提取方法。结果显示,Object-SVM模型有效地提高了遥感图像的分类精度和分类效率,对于区域尺度影像的快速、准确、客观的信息提取具有实际意义。
肖奥赵文吉胡德勇刘连刚李家存
关键词:面向对象影像分割支持向量机光谱纹理
Spatial and Temporal Analysis of MODIS Vegetable Index of Different Grassland Styles
This paper mainly reports the annual spatial variation of primary types of the grass in the study area through...
Zhuowei HuShanshan LiXiaoshuang WangFeng Xu
关键词:MODISEVI
祁连山冷龙岭南坡小气候及植被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09年
在祁连山冷龙岭南坡3 200 m到4 200 m建立样带,每200 m为梯度设置7个样地,利用微气象自动观测仪观测气温和土壤温度,同时调查样带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及地上生物量等。结果表明,气温日变化幅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气温随海拔增加降低明显,年平均气温直减率0.51℃/100 m,不同季节直减率有所不同。日平均气温稳定≥0℃、≥3℃和≥5℃的积温直减率几乎相同,为92℃/100 m,持续天数直减率9 d/100 m。土壤表层温度随海拔变化具有与气温相近的变化趋势。依植被景观及气候特点可将祁连山冷龙岭南坡分为亚高山高寒草甸、亚高山灌丛、高山草甸及高山冰雪稀疏植被气候带。观测植被区地上生物量表明,植被地上年净初级生产力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王建雷李英年杜明远王勤学唐艳鸿薛晓娟张法伟汪诗平
关键词:气温土壤温度海拔梯度气候带生产力
长江黄河源区气候变化及植被生产力特征被引量:21
2008年
近半个世纪以来长江、黄河源区的气温、蒸散量升高的倾向率趋势明显,而且东部大于西部,气温、蒸发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波动变化明显,是导致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年降水量变化态势较为平稳。1987年以来土壤湿度下降明显,表明在气候温暖化状况下,土壤蒸发量远大于降水的补给量,导致土壤向暖干化发展。1987年以来植被地上净初级生产力在气候环境影响下,年际波动明显,而且在近十几年也下降明显。
李英年赵新全周华坤汪诗平
关键词:气候变化蒸散量生态环境
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入侵植物监测被引量:9
2010年
生物入侵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对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充分利用高光谱遥感数据的宏观和区分不同光谱地物的能力,实现入侵物种的位置和面积监测,从而可辅助地面的人工清除工作,节省人力物力,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该文利用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数据对江苏宜兴市的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空间分布进行了遥感监测。结合地面调查数据,选取发生面积最大的样区所对应的像元为纯像元,采用光谱角度分类的方法进行物种分布提取。研究得到本市的加拿大一枝黄花发生面积为212hm2,略高于实际发生面积。利用高光谱数据实现物种定位具有可行性。
万华伟王昌佐李亚王桥李静刘晓曼
关键词:卫星生物入侵加拿大一枝黄花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对不同土地利用格局的响应被引量:38
2009年
草地土地利用格局的变化强烈影响着其土壤营养元素的含量与垂直分布。对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草甸不同土地利用格局(封育植被、放牧利用和人工种植)下不同深度(0-10cm、10-20cm和20-40cm)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对比研究表明:封育植被下土壤营养元素在表层和深层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与土壤深度表现出一定的负线性相关(R2>0.40,P<0.05)。放牧利用和人工种植对营养元素在不同土壤层次的分布无显著影响(P均值>0.05),前者的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与土壤深度略呈负线性,后者则无此关系。放牧利用和人工种植较显著地(P均值<0.05)降低了土壤表层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增加了土壤表层全磷的含量,对土壤深层的影响较小。人工种植对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效果略大于放牧利用,但两者差异不显著。
张法伟李英年汪诗平赵新全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地利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