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2011DFA32190)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4
相关作者:彭双清赵增明赵君何俊俞光岩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干细胞
  • 15篇胚胎
  • 15篇胚胎干细胞
  • 8篇人胚
  • 8篇人胚胎
  • 8篇细胞
  • 7篇药物
  • 7篇人胚胎干细胞
  • 6篇毒性
  • 5篇多能干细胞
  • 4篇分化
  • 3篇毒性测试
  • 3篇毒性评价
  • 3篇诱导多能干细...
  • 3篇鼠胚
  • 3篇鼠胚胎
  • 3篇纤维细胞
  • 3篇小鼠胚胎
  • 3篇小鼠胚胎干细...
  • 3篇角质

机构

  • 13篇军事医学科学...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北京大学口腔...
  • 4篇国家食品安全...
  • 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浙江大学
  • 1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12篇赵增明
  • 12篇彭双清
  • 9篇何俊
  • 7篇方海琴
  • 6篇赵君
  • 5篇俞光岩
  • 4篇刘鹤
  • 4篇李盛林
  • 4篇束玉磊
  • 3篇路璐
  • 2篇苑晓燕
  • 2篇任玉兰
  • 2篇贾栗
  • 2篇耿雪
  • 2篇武瑞琴
  • 2篇邓旭亮
  • 2篇周维
  • 2篇欧阳宏伟
  • 2篇杨嵘
  • 2篇邹晓晖

传媒

  • 4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2篇毒理学杂志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2013年(...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视黄酸对人胚胎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究视黄酸对人胚胎干细胞(ESCs)的增殖、干性及其向拟胚体分化的能力的影响,探索应用人ESC为模型研究先天发育畸形机制的可行性.方法 用real-time PCR、MTS细胞增殖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视黄酸处理前、后H9 ESC增殖和干性的变化;用real-time PCR比较H9 ESC向拟胚体分化后,视黄酸处理对三胚层标志基因及成骨和成脂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随着视黄酸处理时间和浓度的增加,H9 ESC的增殖速度在指数生长早期显著上调,干性标志基因OCT4,Nanog和Sox2及Oct4翻译调控因子Lin28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Oct4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视黄酸处理后拟胚体出现空泡结构,外胚层标志基因NeuroD1、Noggin,中胚层标志基因Brachyury、Twist和内胚层标志基因AFP,GATA-4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并以AFP的变化最为显著(P<0.01).此外,成脂相关基因C/EB Pα表达水平也显著提高,但成骨相关基因OPN的表达水平在视黄酸处理5d后显著下调(P<0.05).结论 高浓度的视黄酸可诱导H9 ESC丧失干性,并使其向拟胚体方向发生过度分化,同时破坏早期拟胚体形成过程中成骨成脂分化的平衡,这可能与其诱发先天性颅面发育畸形相关.
傅歆刘文博谢方南肖苒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视黄酸拟胚体胚胎发育
基于人多能干细胞(hPSCs)的药物毒性测试
<正>目的药物毒性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准确的预测药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因此评价模型对毒性预测的准确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进行毒性评价主要有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两种:动物实验因与人之间存在种属差异,在毒性结果外推至人...
赵增明何俊束玉磊方海琴彭双清
文献传递
胚胎干细胞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 用作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细胞系主要有有限细胞系、连续细胞系及干细胞系等3种。有限细胞系要么难以获得(如肝细胞、神经细胞等),变异性大,要么只能进行有限的几次传代增殖;连续细胞系(人永生化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已经异化,与...
赵增明方海琴何俊武瑞琴彭双清
关键词:药物安全性评价
生物安全性检测是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方向被引量:2
2015年
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材料、生物制剂以及环境的质量和健康安全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国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常用的外源性化合物多达6~7万种,包括工业化学品、农药、环境污染物、食品添加剂、医用化学品、
俞光岩
关键词:生物制剂人胚胎干细胞安全性检测工业化学品环境污染物
人胚胎干细胞向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方法的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15年
近年来,口腔材料及器械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口腔医学的进步。应用于口腔的药物和材料长期暴露于组织液及唾液中,药物和材料的析出物或降解物会被周围的组织如根尖周组织、牙髓、牙周膜及口腔黏膜上皮吸收,致组织延迟愈合、牙龈炎症和黏膜水肿等不良反应。因此,新型材料在研发阶段和进入临床应用前的实验阶段必须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口腔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创建人胚胎干细胞的预测健康安全新体系项目专家组
关键词:人胚胎干细胞角质形成口腔黏膜上皮口腔材料复层鳞状上皮
基于人胚胎干细胞的药物毒性测试替代法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传统的药物研发及安全性评价对实验动物的需求量大,费用高,周期长,种属差异性问题难以克服。人胚胎干细胞(h ESC)可自我更新及定向分化为多种类型的细胞,逐渐成为毒性测试体外替代法的新工具。h ESC的体外替代模型预测受试物对人体各种靶器官的毒性及毒作用机制,如生殖毒性测试模型、神经发育毒性测试模型及体外代谢模型等,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组学技术快速高效地分析多条代谢通路,寻找潜在的毒性生物标志物。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贾栗彭辉赵增明乌瀚宝栎尔彭双清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毒性试验生殖毒性神经毒性
胚胎干细胞毒性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其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用作药物安全性评价的细胞系主要有有限细胞系、连续细胞系及干细胞系等3种。有限细胞系要么难以获得(如肝细胞、神经细胞等),变异性大,要么只能进行有限的几次传代增殖;连续细胞系(人永生化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已经异化,与人...
赵增明方海琴何俊武瑞琴彭双清
关键词:药物安全性评价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药物早期毒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与人胚胎干细胞相似,在体外可分化为各种类型的体细胞,其来源充足,可针对个人或某种疾病取材,为药物早期毒性评价体外替代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可选细胞模型。目前,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得的心肌细胞用于药物引起的心率改变、QT间期延长和心肌损伤等心脏毒性评价;利用其获得的神经细胞,结合高通量、高内涵技术及电生理学技术,可用于药物引起的神经突出生长异常、电生理改变及神经发育毒性评价;利用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可获得个体特异性的大量肝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人肝细胞的代谢特征,用于评价药物肝细胞毒性;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有多能性,在体外可分化为外、中和内胚层,具有用于发育毒性评价的可能性,对三胚层相应标志分子的检测有助于发育毒性评价终点的确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还可用作3D培养的种子细胞,构建三维立体组织和器官模型,用于药物早期毒性评价,进一步缩小细胞水平与体内水平评价结果的差异。
赵增明何俊束玉磊赵君彭双清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药物评价药物毒性
T-2毒素对小鼠胚胎干细胞线粒体功能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T-2毒素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线粒体功能的毒性作用,探讨其胚胎毒性的可能作用靶点与作用机制。方法处于分化过程中的mESC加入T-2 0.5μg·L-1分别作用24,72及120 h,同时设Trolox 200μmol·L-1预处理后30 min再加入T-2毒素0.5μg·L-1染毒72 h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内结构;罗丹明123荧光探针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ESC内线粒体膜电位,氧电极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速率,计算呼吸控制比,荧光素-荧光素酶发光法测定ATP合成酶活性。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可见,T-20.5μg·L-1作用72与120 h组mESC内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结构变形,线粒体中少见或缺少完整的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mESC内线粒体呼吸控制比分别下降49.5%和55.1%(P<0.05),ATP合成酶活性分别下降84.9%和89.3%(P<0.05),mESC线粒体膜电位下降23.2%和35.2%(P<0.05)。Trolox预处理可以改善T-2毒素对上述线粒体功能指标的抑制作用。结论 T-2毒素可降低mESC的线粒体功能,进而抑制mESC的分化能力,可能是其胚胎发育毒性的作用机制之一。
方海琴李利忠赵增明何俊赵君杨嵘耿雪彭双清
关键词:T-2毒素毒性作用胚胎干细胞线粒体细胞分化
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过程中标志物的表达特点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 ESCs)定向分化为角质形成细胞K-h ESCs(keratinocyte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并分析诱导过程中K-h ESCs不同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方法:运用含骨形成蛋白4、维甲酸和N2添加剂的上皮分化培养基直接诱导h ESCs分化为K-h ESCs,通过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K-h ESCs核型,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K-h ESCs在分化的不同时期基因的表达及其与原代人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HGECs)、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HIOECs)、人永生化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 Ca T的基因表达差异;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不同标志物在K-h ESCs的蛋白表达。结果: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成功地诱导h ESCs分化为上皮样细胞K-h ESCs;K-h ESCs核型具有正常46条染色体,无结构异常;K-h ESCs中角质形成细胞标志物基因p63的表达明显低于Ha Ca T细胞(P<0.05),而与HGECs和HIOECs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上皮分化培养基可成功诱导h ESCs分化为具有正常核型的Kh ESCs;标志物的表达特点提示诱导h ESCs分化为K-h ESCs的过程是从h ESCs向单层上皮干细胞分化继而转向复层上皮终末分化发展的趋势,最终得到的K-h ESCs类似于单层鳞状上皮干细胞向终末分化初始阶段的角质形成细胞,该阶段的细胞由上皮干细胞静止状态被激活,处于分化初始高增殖活力阶段。
任玉兰战园路璐李盛林傅歆俞光岩曹彤刘鹤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角蛋白细胞核型分析上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