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0309)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3
相关作者:单孔荣王红丽庄晓玲许华亮黄仕稳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药学院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肤
  • 3篇皮肤肿瘤
  • 3篇肿瘤
  • 1篇动物
  • 1篇短波紫外线
  • 1篇压疮
  • 1篇压疮管理
  • 1篇药效
  • 1篇药效研究
  • 1篇衰老
  • 1篇皮肤光损伤
  • 1篇皮肤衰老
  • 1篇紫外线
  • 1篇维甲酸
  • 1篇小鼠
  • 1篇小鼠皮肤
  • 1篇护理
  • 1篇护理管理
  • 1篇换肤
  • 1篇疾病模型

机构

  • 3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药学院附...

作者

  • 3篇王红丽
  • 3篇单孔荣
  • 2篇胡银霞
  • 2篇陈苑
  • 2篇黄仕稳
  • 2篇许华亮
  • 2篇庄晓玲
  • 1篇吴妙莉
  • 1篇周四萍
  • 1篇张莓
  • 1篇王丽芳
  • 1篇周晓舟
  • 1篇钱聚标
  • 1篇赵欣欣
  • 1篇梁晓婷
  • 1篇罗岚
  • 1篇陈永丰
  • 1篇任志伟

传媒

  • 2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皮肤光损伤肿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模拟人皮肤肿瘤形成的自然环境因素,建立光损伤小鼠皮肤肿瘤模型。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两因素析因设计。选择对光线敏感的BALB/c小鼠,背部皮肤脱毛后UVC照射(56 mJ/cm2),隔天1次,8周结束;二甲基苯蒽/丙酮液(100μg/200μL)外涂,每周1次,共7周,12周后处死。连续测量并记录小鼠背部肿瘤数量和直径,描绘时间-荷瘤数动态变化图;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形成的组织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单纯UVC照射组无肿瘤出现;UVC+DMBA模型组小鼠6周后背部开始出现肉眼可见的瘤体,第9周荷瘤率达到100%,11、12周荷瘤数渐趋稳定,肿瘤体积有增大趋势,平均荷瘤数为(4.57±3.0)个,肿瘤平均体积为(44.91±4.6)mm3。HE染色、瑞氏染色、基底膜带染色均显示为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而单纯DMBA组荷瘤数第8.5周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肿瘤自然消退率高,数量不稳定。结论 DMBA是皮肤肿瘤建模的主要因素,但停止该处理因素后荷瘤数量呈下降趋势;UVC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在12周内未能诱导出皮肤肿瘤,但UVC与DMBA联合应用具有交互协同作用,可较快速地建立皮肤肿瘤模型。该模型具有出瘤率高,出瘤整齐,荷瘤量多,除去处理因素后瘤体数量依旧稳定,且体积有增大趋势等特点,为皮肤肿瘤的防治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工具。
王红丽陈苑胡银霞许华亮黄仕稳单孔荣庄晓玲
关键词:短波紫外线皮肤肿瘤动物
医院压疮监控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医院压疮三级监控模式对预防和控制压疮的效果。方法构建三级监控组织、严格培训、制定并完善各项管理程序和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对压疮实施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反馈控制。结果院内压疮发生率、压疮上报率、难免压疮发生率、带入压疮好转或治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压疮监控系统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压疮发生和发展。
周晓舟王丽芳吴妙莉周四萍张莓
关键词:监控系统压疮管理护理管理
UVC因素对DMBA诱导的小鼠皮肤肿瘤建模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对7,12-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皮肤肿瘤建模的效应。方法采用完全随机的两因素析因设计。选择对光线敏感的BALB/c小鼠,背部皮肤脱毛后UVC照射(56 mJ/cm2),隔天1次,8周结束;DMBA/丙酮液(100μg/200μL)外涂,每周1次,共7次,12周后处死。连续测量并记录小鼠背部肿瘤数量和直径,描绘时间-荷瘤数动态变化图;皮肤组织病理学观察肿瘤形成及光损伤后的皮肤改变,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结果单纯UVC照射组无肿瘤出现;UVC联合DMBA模型组小鼠6周后背部开始出现典型的上皮乳头状瘤,第9周荷瘤率达到100%,至11、12周荷瘤数渐趋稳定,平均荷瘤数为(4.57±3.0)个,肿瘤平均体积为(44.91±4.6)mm3。而单纯DMBA组荷瘤数第8.5周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肿瘤自然消退率高,数量不稳定。结论 DMBA是皮肤肿瘤建模的主要作用因素,UVC作为一个独立因素,在12周内未能诱导出皮肤肿瘤,但UVC与DMBA联合应用具有交互协同作用,可较快速地建立荷瘤率高、瘤体数量稳定的皮肤肿瘤模型,较单纯DMBA建模效果好。
王红丽陈苑胡银霞许华亮黄仕稳赵欣欣单孔荣庄晓玲
关键词:皮肤肿瘤
维甲酸换肤液对小鼠皮肤肿瘤和皮肤衰老的药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维甲酸换肤液对小鼠光损伤皮肤肿瘤的药理效应和皮肤衰老指标的变化。方法模拟皮肤肿瘤自然的形成过程,应用UVC联合DMBA快速建立小鼠背部皮肤光损伤肿瘤动物模型,2%、1%、0.5%维甲酸换肤液高、中、低剂量分别外涂小鼠背部荷瘤区皮肤,3 min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终止反应,每天1次,连续3次,14 d后,观察小鼠乳头瘤平均荷瘤数和平均肿瘤面积在治疗前后的改变、皮肤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皮肤抗衰老指标的测定。结果第12周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小鼠平均荷瘤数为(4.57±3.03)个,平均肿瘤体积为(44.9±4.6)mm3。维甲酸高、中、低剂量组涂抹后,均可见瘤体迅速消退,与模型组相比,每鼠平均荷瘤数分别下降为(0.68±0.06)、(2.03±0.17)、(3.03±0.35)个,肿瘤体积分别为(8.3±1.2)、(21.6±1.5)、(29.6±1.4)mm3,抑瘤率分别达到85.1%、55.6%、33.7%,并且换肤液组表皮厚度和真皮胶原合成增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多,皮肤SOD活性增强。结论维甲酸换肤液外用对小鼠光损伤皮肤肿瘤有治疗效果,其疗效与浓度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高浓度维甲酸换肤液在抑瘤的同时,亦显示明显的抗皮肤衰老作用。
梁晓婷王红丽蔡海杰任志伟郭敏学陈永丰钱聚标罗岚单孔荣
关键词:皮肤肿瘤维甲酸疾病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