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C25036)

作品数:9 被引量:144H指数:7
相关作者:项后军潘锡泉江飞涛王清朱晓艳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财经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集群
  • 4篇汇率
  • 3篇非线性
  • 3篇产业集群
  • 2篇中介
  • 2篇中介作用
  • 2篇人民币
  • 2篇人民币汇率
  • 2篇通货
  • 2篇通货膨胀
  • 2篇结构突变
  • 2篇汇率传递
  • 1篇通货膨胀环境
  • 1篇突变检验
  • 1篇企业
  • 1篇企业集群
  • 1篇企业集群化
  • 1篇群化
  • 1篇向量误差修正
  • 1篇环境视角

机构

  • 10篇浙江财经学院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浙江金融职业...
  • 1篇浙江省委办公...

作者

  • 10篇项后军
  • 3篇潘锡泉
  • 2篇江飞涛
  • 1篇朱瑞忠
  • 1篇朱晓艳
  • 1篇于洋
  • 1篇王清

传媒

  • 2篇统计研究
  • 1篇数量经济技术...
  • 1篇科研管理
  • 1篇经济科学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科学学研究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企业“集群化成长”理论的重新研究:基于核心企业的视角被引量:7
2009年
从集群中核心企业成长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核心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重新分析和梳理,分别从规模成长和创新增长两个方面,对集群理论中一直得到肯定的企业"集群化成长"理论重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集群中出现某种程度的行业性核心企业的背景下,现有文献思路中十分强调的集群因素已经不再是影响核心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且对企业的规模成长和创新增长表现出不对称的影响;反过来,研究发现,企业自身因素以及产业因素,才是对于核心企业成长有着重要影响的因素。这一结果不仅不支持既有的"企业集群化成长"定论,而且显示出,集群理论研究的重心应该重新从集群层面回到企业层面上来,且需要更多地重视集群外部产业(行业)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项后军朱晓艳朱瑞忠
关键词:集群集群化成长
区制视角的货币政策规则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研究
2010年
通过使用MSMV(3)-AR(2)模型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划分为三个区制,本文研究了不同区制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的适用性、稳定性和具体形式,并据此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结果发现:1.区制2(1998M1-2004M6)和区制3(2004M7-2008M9)应分别选择封闭和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规则;2.不同区制均执行不稳定的货币政策;3.与区制2以稳定物价为目标相比,区制3同时兼顾了汇率目标,但汇率因素的引入减弱了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4.从货币政策(货币影响因素)的角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宏观经济波动的非对称性。
项后军于洋
关键词:GMM检验
产业集群中竞—合关系的演化与核心企业创新被引量:22
2011年
基于核心企业的视角,发现集群中企业竞—合关系明显地表现在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尽管出现了这样的分化,但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关系均对核心企业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竞争关系的影响要强于合作关系。进一步重点对竞争关系的研究更发现,竞争关系对核心企业创新具有非线性的倒U形的支持作用,说明竞争关系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达到某一强度后会逐渐减弱,甚至会妨碍核心企业的创新作用。这表明,集群中核心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这一目前文献关注较少的因素对核心企业创新的影响是较为复杂的。但同时也发现,合作关系与竞争关系交互作用也能够增强对核心企业创新的影响,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合作关系对竞争关系仍然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项后军
关键词:集群非线性
汇率变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被引量:31
2011年
本文运用内生结构突变检验与考虑结构突变的ARDL-ECM方法,同时将货币政策变量纳入模型中从而把汇率变动、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联系起来重新对汇率传递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分别在2003年4月和2005年9月发生了结构突变。在此背景下,本文发现汇率传递效应仍是不完全的,但其长期传递弹性却由2005年9月结构突变前的0.065迅速增大到了结构突变后的0.118,且与现实中自2006年开始的较高通货膨胀环境也相当吻合,支持了Taylor(2000)提出的观点,但比起施建淮等(2008)得到的传递效应依然较弱,表明其所建议的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有效抑制通货膨胀的观点仍值得商榷。而体现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CPI的长期传递弹性为2.254,远远高于汇率传递弹性,这显示政策当局完全可以运用独立的货币政策来稳定通货膨胀水平且相比于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汇率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具有更好的效果。
项后军潘锡泉
关键词:结构突变汇率传递ARDL-ECM边限检验
核心企业视角的集群竞—合关系重新研究被引量:30
2010年
在集群企业竞—合关系的研究中,一直存在着强调合作而忽视竞争的倾向。但本文基于集群核心企业视角所进行的研究却表明:①竞争和合作关系已经演进到了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竞争方面主要由集群中的核心企业所主导,合作方面则主要体现在这些核心企业与协作企业的合作关系中。②集群中的竞争关系与合作关系并不是交叉重叠在一起的,一个企业是另外一个企业的竞争者(同类型核心企业),但却并非同时又是它的合作者,而是另外一些(一群中小配套企业)企业的合作者。③进一步地研究发现,就核心企业创新而言,无论是这两者的影响程度还是其作用机制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并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竞争关系的影响均明显地强于合作关系。④研究还发现不仅竞争关系要比合作关系更为重要,且竞争关系支配着合作关系。
项后军江飞涛
关键词:集群中介作用
核心企业视角的产业集群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重新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产业集群有助于群内企业创新一直是集群文献中体现集群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了重新研究。发现核心企业阶段,现有文献中所强调的集群因素对核心企业创新虽然仍具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已经相对较弱,且其作用机制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有的直接作用方式转化为间接的作用方式,本质上需要通过核心企业规模成长的中介作用才能对核心企业创新产生影响。这实际上意味着随着核心企业成长,群内企业的分工与定位更为明晰,并使得集群对企业创新的支持作用方式也发生了相应地改变,核心企业越来越担负起整个集群创新的发动机作用,创新主体也从集群整体层面重新又回到了企业个体层面尤其是核心企业这类特殊的企业上。这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强调整体层面的"集群式创新"理论恐怕已经很难再具有其原有的意义。
项后军
关键词:集群技术创新中介作用
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的重新研究——基于结构突变检验与变结构协整的视角被引量:16
2010年
本文应用LM结构突变检验以及Gregory-Hansen等变结构协整方法,对人民币汇率购买力平价问题进行了重新研究。研究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第一次发生在2005年7月,第二次发生在2006年12月。LM检验显示,发生了结构突变的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仍为单位根过程,意味着某些经济冲击确实对数据生成过程(DGP)产生了实质影响。进一步对比研究发现,在未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样本期内购买力平价不成立;但在考虑结构突变情况下,两种变结构协整方法都支持购买力平价成立。
项后军潘锡泉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LM检验向量误差修正
人民币汇率真的被低估了吗?被引量:20
2010年
本文运用Bai-Perron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和结构突变协整方法,针对2000年1月-2008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人民币均衡实际有效汇率及其失调程度进行了重新估计。发现样本期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确实发生了两次结构突变,突变时点分别为2002年12月和2007年4月。进一步分析发现,实际有效汇率数据生成过程为均值突变单位根过程,这意味着2005年7月汇改对汇率数据生成过程确实产生了结构性变化的冲击,其结果是使得汇率均值无法回复到突变前的水平,此外,样本期内汇率仍各发生了两次明显的低估和高估,但其失调程度却并未像一些未考虑结构突变的研究那么严重。本文最重要的发现是,升值性汇改政策的实施,不仅基本扭转了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的局面,还导致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估(截至2008年底,约高估10%)。这与胡春田(2009)、刘玉贵(2009)、彭国富(2010)等最近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一致,故我们可以认为,一个时期以来的(汇改后近年来的绝大部分时期内)人民币汇率并不存在低估,更不存在欧、美等国最近一直所指责的被严重低估。
项后军潘锡泉
关键词:结构突变汇率失调
产业集群中竞-合问题的重新研究——基于核心企业创新的视角
本文对企业集群中竞-合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集群发展到核心企业阶段时,企业竞-合关系却明显地表现在不同的企业层面上,竞争方面主要由集群中的核心企业所主导,合作方面则主要体现在这些核心企业与协作企业的合作关系中。...
项后军江飞涛
关键词:集群非线性
文献传递
通货膨胀环境视角下的人民币汇率传递——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被引量:20
2010年
基于汇率传递模型(Shintani等,2009),文章分析了通货膨胀环境因素对汇率传递的影响机制;同时,对上述理论模型加以拓展,证明了在通货膨胀环境影响下,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传递效应具有非线性平滑变化特征。文章接下来运用非线性平滑转换STR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1)在较低且稳定的通货膨胀环境下,汇率传递效应较低,在较高且不稳定的通货膨胀环境下,汇率传递效应较高;(2)随着通货膨胀环境的变化,汇率传递弹性在-0.136^-0.049之间非线性平滑变化,汇率传递变化幅度较大,因此需重视通货膨胀环境因素对汇率传递的影响。
项后军王清
关键词:汇率传递通货膨胀环境STR模型非线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