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0CB933904)

作品数:30 被引量:148H指数:6
相关作者:张英鸽孙岚贾培媛王玉霞武军华更多>>
相关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9篇免疫
  • 6篇毒性
  • 6篇细胞
  • 5篇肿瘤
  • 5篇酶联
  • 5篇酶联免疫
  • 5篇纳米
  • 4篇单克隆
  • 4篇单克隆抗体
  • 4篇蛋白
  • 4篇酶联免疫吸附
  • 4篇酶联免疫吸附...
  • 4篇抗体
  • 4篇克隆
  • 4篇蓖麻毒
  • 4篇蓖麻毒素
  • 3篇细胞毒
  • 3篇细胞毒性
  • 3篇活性
  • 2篇敌敌畏

机构

  • 2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郑州大学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解放军第21...
  • 1篇贵州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军事科学院
  • 1篇北京市中西医...
  • 1篇山东天兴生物...

作者

  • 13篇张英鸽
  • 9篇武军华
  • 9篇王玉霞
  • 9篇贾培媛
  • 8篇孙岚
  • 5篇蒲韵竹
  • 5篇董娜
  • 4篇李倩
  • 4篇赵宝全
  • 4篇刘岩磊
  • 4篇王晨宇
  • 3篇高珊
  • 3篇黄春倩
  • 3篇曲秋莲
  • 3篇王卓
  • 3篇赵宇
  • 3篇刘岩
  • 3篇姜爽
  • 2篇李春杰
  • 2篇单俊杰

传媒

  • 10篇国际药学研究...
  • 9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毒理学杂志
  • 2篇军事医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The Ch...
  • 1篇中国社会工作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2篇2013
  • 2篇2012
  • 9篇2011
  • 2篇201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膨化脱毒处理后蓖麻籽粕中蓖麻毒素的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膨化脱毒蓖麻籽粕中的残余毒素。方法蓖麻籽粕经过粉碎、匀浆及离心后得到匀浆上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免疫印迹、金标免疫层析试纸检测蓖麻籽粕在PBST匀浆上清中的蓖麻毒素;应用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测定蓖麻籽粕在生理盐水匀浆上清的细胞毒性。结果经双夹心ELISA检测蓖麻原粕匀浆含有较高浓度的蓖麻毒素,达到0.25 mg/g;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应用蓖麻毒素检测试纸显示强阳性条带。应用试纸条检测经加热膨化处理后的样品只显示微弱条带。ELISA检测结果表明加热膨化处理后蓖麻籽粕中的毒素含量明显下降,脱毒率达到99%以上。加热膨化处理后样品的匀浆上清在高浓度时对细胞生长仍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与原粕比较细胞毒性明显下降;应用免疫印迹检测蓖麻籽粕结果与ELISA和细胞实验结果一致。结论本研究将ELISA、免疫印迹和免疫层析试纸相结合,建立了有效检测蓖麻籽粕中残余蓖麻毒素的方法,为蓖麻籽粕脱毒处理样品的质量检测及其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武军华李倩董娜王玉霞贾培媛梁晓赵元忠
关键词:蓖麻毒素酶联免疫吸附分析免疫印迹
7种植物多糖对小鼠卵清蛋白免疫反应的佐剂活性(英文)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寻找和筛选具有较好佐剂功能的天然多糖。方法自中药提取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茯苓多糖、黄精多糖、枸杞多糖和淫羊藿多糖。苯酚硫酸法测总糖含量;间羟联苯法分析糖醛酸含量;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多糖分子量分布。按照分组,每只BALB/c小鼠肌内注射60μg卵清蛋白(OVA),OVA+0.1mg氢氧化铝,OVA+1mg多糖,OVA+生理盐水,并分别在第1,28和58天进行3次注射,在第21,52,70天采血,测定血清OVA抗体滴度。结果 7种多糖中的总糖含量为板蓝根总糖,65.41%;当归总糖,30.88%;黄芪总糖,43.70%;黄精总糖,48.88%;茯苓总糖,58.68%;枸杞总糖,45.83%;淫羊藿总糖,32.60%;总糖中糖醛酸含量为板蓝根糖醛酸,13.36%;当归糖醛酸,19.73%;黄芪糖醛酸,6.53%;黄精糖醛酸,5.96%;茯苓糖醛酸,1.96%;枸杞糖醛酸,8.96%;淫羊藿糖醛酸,7.53%。7种多糖表现出不同的分子质量分布特征。初次免疫,7种多糖和铝佐剂均未激活小鼠血清OVA抗体产生;在第2次免疫后,淫羊藿多糖佐剂组产生较高滴度的抗体,达到1:105;第3次免疫后淫羊藿多糖佐剂组抗体滴度进一步提高,板蓝根多糖、当归多糖及茯苓多糖佐剂组的OVA特异性抗体滴度均达到1:105,与OVA+0.1mg氢氧化铝及OVA+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板蓝根多糖、当归多糖、茯苓多糖及淫羊藿多糖均具有很好的佐剂作用,特别是淫羊藿多糖具有较强的激发体液免疫活性。多糖有望成为候选的新型免疫佐剂。
董娜张贵强贾培媛武军华李帅单俊杰王玉霞
关键词:免疫佐剂
HI-6对梭曼染毒大鼠膈肌胆碱酯酶的重活化作用
2011年
目的研究HI-6对膈肌局部梭曼染毒大鼠膈肌胆碱酯酶的重活化作用。方法将大鼠麻醉后固定,沿腹正中线切开腹腔,暴露膈肌。梭曼局部染毒膈肌1和10 min后,局部或全身给予HI-6,于给药后24和72 h处死大鼠,取出中毒部位膈肌,用硫胆碱酶法显示终板的AChE活性,观察HI-6对胆碱酯酶的重活化作用。结果膈肌局部梭曼中毒1和10 min后,局部给予HI-6 24和72 h对局部中毒膈肌胆碱酯酶均没有重活化作用,在光镜下观察不到棕褐色椭圆形的运动终板;而膈肌局部梭曼中毒1和10 min后,全身给予HI-6对局部中毒膈肌胆碱酯酶有明显的重活化作用,在光镜下可见到肌纤维上又出现了棕褐色椭圆形的运动终板。结论HI-6全身给药对早期膈肌局部中毒的神经运动终板胆碱酯酶有重活化作用。
孙岚刘艳芹宋东颖蔡要欣刘岩磊王伊文赵德禄张英鸽
关键词:HI-6胆碱酯酶梭曼
射频消融对消融灶边缘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在体外细胞实验中对消融灶边缘残余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锥虫蓝染色法观察不同温度和时间RFA作用后HCT116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不同温度RFA作用后消融灶边缘HCT116细胞在不同时间点的生长情况;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温度RFA后24 h消融灶边缘HCT116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RFA后,HCT116细胞从射频中心向外依次形成凝固性坏死区域、水泡样变条带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区域。随着作用温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锥虫蓝的蓝染区域扩大,蓝染区域周围出现细胞脱落带。85℃、70℃和55℃RFA后24 h,消融灶周围残余HCT116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8.34±0.94)%、(10.89±0.77)%和(11.90±1.33)%,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2.45±0.09)%(P<0.01)。85℃组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70℃组和55℃组(P<0.05)。结论体外实验发现,RFA可对肿瘤细胞产生进行性损伤,同时可促进消融灶周围残余肿瘤细胞凋亡。
李月廷聂辰潘微彤良良尹占霞王丽兴蒲韵竹赵宝全
关键词:射频消融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胶束载体对丝裂霉素的抑瘤活性及局部组织损伤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LA)胶束是否可以提高丝裂霉素(MMC)的抗肿瘤活性及降低MMC的局部组织损伤作用。方法采用腹腔种植方法分别制备昆明小鼠肉瘤180(S180)实体瘤模型及H22肝癌腹水瘤模型,每个模型小鼠均分为模型组(生理盐水0.1ml·kg-1),mPEG-PLA组,MCC1mg·kg-1组,胶束MMC2,6和18mg·kg-1组。分别观察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及H22腹水瘤的生命延长率。BALB/C小鼠分别右后肢im给予生理盐水组(正常对照),mPEG-PLA,胶束MMC0.02,0.04,0.08,0.1,0.16,0.2和0.4mg·kg-1组,MMC0.02,0.04,0.08,0.1,0.16,0.2和0.4mg·kg-1组,观察小鼠局部组织损伤情况。结果在S180实体瘤模型上,mPEG-PLA无肿瘤抑制作用;MMC1mg·kg-1的肿瘤抑制率为34.8%,胶束MMC2,6和18mg·kg-1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31.23%,51.8%,66.8%,胶束MMC6和18mg·kg-1的肿瘤抑制率明显高于MMC组(P<0.01)。在H22腹水癌模型上,mPEG-PLA对肿瘤小鼠的生命延长率无影响;MMC1mg·kg-1的生命延长率为123.4%,胶束MMC2,6和18mg·kg-1的生命延长率分别为76.6%,171.0%和206.5%,胶束MMC2mg·kg-1组生命延长率显著低于MMC组(P<0.01),但高于模型组(P<0.01),胶束MMC6和18mg·kg-1的生命延长率明显好于MMC组(P<0.05)。在组织损伤模型上,胶束MMC组损伤发生时间和损伤面积明显低于相同剂量的MMC组(P<0.05)。结论 mPEG-PLA胶束能够提高MMC体内抗肿瘤作用,降低MMC的毒性作用。
岳长来张浩李鸿孙岚张英鸽
关键词:丝裂霉素肉瘤S180H22腹水瘤药物毒性
纳米活性炭,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对人胃肿瘤BGC-823细胞的毒性作用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不同化学组成的纳米颗粒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纳米活性炭(ACNP)、纳米二氧化硅(SiO2)和纳米二氧化钛(TiO2)100,200,400,800和1600mg·L-1悬液作用BGC-823细胞24,48和72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ACNP100mg·L-1,纳米SiO2200mg·L-1,纳米TiO2200mg·L-1作用BGC-823细胞24h,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纳米SiO2和纳米TiO2100,200,400mg·L-1作用细胞24h后,AnnexinⅤ-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ACNP、纳米SiO2和纳米TiO2100,200mg·L-1作用细胞48h后,用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ACNP,纳米SiO2和纳米TiO2均能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作用72h后的IC50分别为874.2,676.2和883.5mg·L-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纳米SiO2100~800mg·L-1组LDH漏出量均显著升高,并呈浓度依赖性(r=0.9751,P<0.01),而纳米TiO2100mg·L-1作用细胞24h,LDH漏出量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作用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各组LDH漏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CNP100mg·L-1作用24h后,细胞出现细胞质浓缩、细胞核固缩和裂解。纳米SiO2200mg·L-1和纳米TiO2200mg·L-1作用24h后均出现细胞坏死。纳米颗粒ACNP,SiO2和TiO2作用组均可见纳米颗粒进入细胞及线粒体损伤。纳米SiO2100mg·L-1和纳米TiO2100mg·L-1作用24h,细胞坏死率与正常对照组(4.59±1.20)%相比显著升高(P<0.01),分别为(39.40±1.72)%和(14.12±0.90)%(P<0.05);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ACNP,纳米SiO2和纳米TiO2100和200mg·L-1作用细胞48h后,S期细胞增多,G0/G1期细胞减少,细胞碎片增多;ACNP组亚二倍体细胞增多。结论 ACNP、纳米SiO2和纳米TiO2能够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ACNP可诱导细胞凋亡。纳米SiO2和纳米TiO2能损伤细胞膜,造成以细胞坏死为主的毒性损伤。
曲秋莲张英鸽
关键词:纳米复合物胃肿瘤细胞毒性
原子力显微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的联用被引量:1
2011年
原子力显微技术(AFM)是一种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与其他生物技术联用,使AFM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建立新的研究方法,扩大其应用范围,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简要综述了AFM与其他显微技术、计算机模拟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和质谱技术等联用的进展。
姜爽王晓波袭荣刚张英鸽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工程质谱技术
淫羊藿多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研究探讨淫羊藿多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免疫佐剂活性。方法淫羊藿多糖G1和G4,生理盐水分别与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配伍免疫小鼠,初次免疫后2周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滴度;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测定IFN-γ和IL-4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测定脾淋巴细胞CD4+、CD8+、CD3+和CD19+亚群。结果初次免疫后,淫羊藿多糖G1和G4能显著提高免疫小鼠血清的抗体滴度;能明显增强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可以显著提高脾淋巴细胞CD4+、CD8+和CD3+的含量及CD3+/CD19+的比值,诱导分泌IFN-γ的水平升高。结论淫羊藿多糖可增强小鼠对H1N1的免疫应答,可以作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一种新型免疫佐剂。
董娜李倩张贵强贾培媛武军华单俊杰王玉霞
关键词:淫羊藿多糖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免疫佐剂
竞争性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P53蛋白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建立动物组织内P53蛋白的免疫检测分析方法,为P53生物药物的代谢分布研究提供检测手段。方法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抗P53蛋白单克隆抗体3P40,应用标记后的抗体及重组P53蛋白的检测,建立竞争性ELISA检测方法;应用此方法建立血清样品中P53蛋白标准曲线,测定腹腔注射P53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中P53浓度。结果利用亲和层析纯化的3P40,进行HRP标记,ELISA检测3P40HRP滴度可达1∶200 000;建立的竞争性ELISA方法可以检测PBST中P53蛋白,灵敏度达30 ng/ml,日内精密度较高,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体现较好的重复性;分别应用正常小鼠血清、PBST稀释的重组P53蛋白样品进行竞争性ELISA检测,结果显示小鼠血清成分对P53蛋白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应用血清制备P53蛋白的标准曲线,检测了腹腔注射P53蛋白后不同时间点小鼠血清样品中的P53蛋白浓度。结论进行了抗P53单克隆抗体3P40的HRP标记,建立了竞争性ELISA方法,可用于P53蛋白药物血药浓度检测。
武军华魏文清贾培媛王晨宇赵宇刘晶黄春倩王玉霞
关键词:P53蛋白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碳纳米材料生物毒性的检测方法与技术
2013年
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成为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作为靶向治疗抗肿瘤药物载体、医学诊断造影剂、抗菌药物,纳米材料均体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人们对碳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也更加关注。利用准确快速的方法、技术对碳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对研究碳纳米材料的毒理学效应、作用机制及新型药物的筛选与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离体细胞、整体动物3个水平对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刘岩张英鸽孙岚姚红娟
关键词:碳纳米材料生物毒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