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1CB409710)

作品数:65 被引量:780H指数:20
相关作者:刘洁生杨维东尹平河俞志明赵玲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9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5篇赤潮
  • 18篇棕囊藻
  • 15篇球形棕囊藻
  • 10篇亚历山大藻
  • 10篇原甲藻
  • 10篇塔玛亚历山大...
  • 10篇甲藻
  • 8篇东海原甲藻
  • 7篇除藻
  • 7篇除藻剂
  • 6篇胁迫
  • 6篇赤潮藻
  • 5篇麻痹性贝毒
  • 4篇营养盐
  • 4篇有害赤潮
  • 4篇四列藻
  • 4篇污染
  • 3篇盐度
  • 3篇营养
  • 3篇重金

机构

  • 49篇暨南大学
  • 1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东省微生物...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广东科学中心
  • 1篇阿德莱德大学

作者

  • 26篇刘洁生
  • 25篇杨维东
  • 15篇尹平河
  • 14篇俞志明
  • 11篇赵玲
  • 9篇宋秀贤
  • 6篇高洁
  • 5篇苏建强
  • 5篇郑天凌
  • 5篇齐雨藻
  • 5篇曹西华
  • 5篇晏荣军
  • 5篇段舜山
  • 5篇张珩
  • 4篇谢隆初
  • 4篇郭羽丰
  • 3篇洪爱华
  • 3篇刘振乾
  • 3篇江天久
  • 3篇肖锋

传媒

  • 9篇海洋环境科学
  • 7篇海洋科学
  • 7篇应用生态学报
  • 6篇生态学报
  • 4篇暨南大学学报...
  • 4篇热带海洋学报
  • 3篇生态科学
  • 3篇热带亚热带植...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09
  • 4篇2008
  • 9篇2007
  • 17篇2006
  • 8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5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洋微生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12
2006年
报道了本课题组近年来基于新理念、新技术在海洋污染环境的微生物修复、海洋赤潮灾害的微生物调控、海洋微生物对海域生物生产力的调控、海洋微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研究方面的新成果;介绍了微生态制剂在海水养殖中的应用和海洋极端环境微生物研究的新趋势;展示了海洋中的微小生物对地球的巨大贡献.强调进一步开展海洋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和紧迫性.
郑天凌田蕴苏建强李可刘慧杰杨小茹郑伟王桂忠李少菁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生物修复微食物环
光合细菌及其应用现状被引量:42
2002年
光合细菌以其独特的生理功能及其在环境和人类生活许多方面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微生物、水产、环境等学科的重视,本文对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及有机废水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龙思思谢数涛段舜山韩博平
关键词:光合细菌水产养殖水环境
海洋病毒——一种新的、潜力巨大的赤潮防治工具被引量:20
2005年
概述了海洋病毒尤其是藻类病毒(包括原核藻类病毒和真核藻类病毒)的研究进展,以及赤潮发生的新态势和目前赤潮防治方法的不足,评析了海洋病毒与赤潮生物的关系,介绍了藻类病毒在赤潮控制方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强调了海洋病毒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利用病毒防治赤潮的可能性及有效性,展望了以病毒调控赤潮的前景.
杨小茹郑天凌苏建强俞志明宋秀贤
关键词:海洋病毒藻类病毒赤潮防治
大型海藻龙须菜与东海原甲藻间的营养竞争被引量:40
2005年
生物方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赤潮防治方法,因为其作用的专一性及较少的负效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了龙须菜(G racilaria lem aneif orm is)与东海原甲藻(P rorocentrum d ongha iense)之间营养盐NO3-、PO43-竞争的情况。结果显示,两者共培养时,龙须菜对营养盐的快速吸收利用,使得共培养体系中营养盐迅速降低,最终导致东海原甲藻消亡,而东海原甲藻对于龙须菜的生长不构成明显的影响。在营养盐充分的条件下,1g鲜重的龙须菜对NO3-的吸收能力相当于6.0×107个东海原甲藻细胞,对PO43-的吸收相当于2.4×107个东海原甲藻细胞。相对于东海原甲藻,龙须菜对营养盐的吸收利用更具有优势。龙须菜可作为有效吸收营养盐的大型海藻,用以降低近海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及有害赤潮发生的几率。
张善东俞志明宋秀贤宋飞王悠
关键词:龙须菜东海原甲藻富营养化营养竞争
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营养盐及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为了阐明黏土方法治理有害赤潮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了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营养盐和溶解氧、化学耗氧量、pH等主要水质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改性黏土对营养盐,尤其是磷酸盐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吸附量随水体中磷酸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有机改性黏土对海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能力为:有机改性黏土Ⅰ>有机改性黏土Ⅱ>有机改性黏土Ⅲ。通过有机改性黏土对磷酸盐的吸附-再释放作用研究,进一步探讨了磷酸盐释放作用对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等赤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有机改性的黏土有利于提高其对磷酸盐的吸附能力,降低对磷酸盐的解吸率,缓解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虽然少量被吸附的磷酸盐能缓慢释放,但仍不足以维持赤潮生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利用有机改性黏土治理赤潮能显著改善溶解氧、pH、化学耗氧量等水质指标,有利于治理赤潮后的环境修复。
高咏卉俞志明宋秀贤曹西华
关键词:改性黏土赤潮治理营养盐水质因子
双季铵盐对两种赤潮藻的去除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研究了双季铵盐对球形棕囊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两种赤潮生物的杀灭和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双季铵盐能有效地控制和杀灭球形棕囊藻和塔玛亚历山大藻,其中对球形棕囊藻96h有效浓度为0.8mg·L-1,对塔玛亚历山大藻有效浓度为0.4mg·L-1。双季铵盐具有高效、作用时效长的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赤潮藻去除剂。
张珩刘洁生杨维东高洁李劲雄
关键词:双季铵盐球形棕囊藻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
海洋微生物的多样性在赤潮调控中的利用被引量:16
2007年
海洋发生赤潮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丰富的营养盐和微量重金属元素是形成赤潮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某些水体交换条件不良的海湾富营养化,赤潮的发生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用微生物方法控制赤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就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做一综述、评析与展望。
曹晓星苏建强郑天凌俞志明宋秀贤
关键词:海洋微生物赤潮多样性重金属元素相互作用
四列藻在光限制胁迫下的超补偿生长响应被引量:18
2004年
采用海洋微藻四列藻为试验材料,试验前期微藻经光限制(500 LX)胁迫处理10 d,试验后期重新接种并恢复正常光照(5000 Lx)培养10 d,均以正常光照(5 000 Lx)培养作对照,测定四列藻的细胞密度、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细胞内糖分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组在恢复工常光照的初期(1~2 d)细胞生长量超过对照(P<0.05),即藻细胞平均相对生长率提高,细胞数增多,叶绿素 a含量和生物量增加,细胞数净增率最高达31.6%,生物量净增率最高达34.8%。同时,四列藻在受到光限制胁迫后,藻细胞内蛋白质、细胞内糖和蛋白质/糖(P/C)的比值发生了变化,但是在恢复正常光照培养后,这几个指标均逐渐恢复至处理前的水平。四列藻的这种受到光胁迫后细胞生长量增加的特征表明微藻具有超补偿性能。
郭羽丰段舜山李爱芬刘振乾徐宁
关键词:四列藻光胁迫生态学
应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盐度对棕囊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研究不同盐度梯度下棕囊藻的生长,实验设计了10个盐度梯度,结果表明:在盐度8~32范围内,棕囊藻的生长正常,最佳生长盐度为16,当盐度低于8或高于32时,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细胞数量增长缓慢,最大细胞数远低于16盐度组.研究发现:棕囊藻在盐度为0的环境下仍能缓慢生长,说明海洋中的棕囊藻赤潮在内陆的淡水湖也可能暴发,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比较盐度为0及36的棕囊藻细胞表面形态,发现两者差异较显著,前者藻细胞的直径大于后者, 且后者藻细胞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塌陷.
晏荣军尹平河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盐度原子力显微镜
球形棕囊藻的荧光光谱特征及定量测定被引量:6
2006年
研究了球形棕囊藻的活体荧光光谱,发现在红光区681 nm荧光峰为主峰,735 nm有一肩峰。在681nm和735 nm两处分别测定了激发光谱,两光谱形状相同,只是强度有较大差别。在同步发射光谱中,球形棕囊藻的荧光峰处于684 nm,发生了红移。通过与经0.2μm微孔滤膜过滤的藻液光谱图相比较,发现550 nm处散射峰强度与藻细胞微粒数量成正相关。文中藻密度范围从104cell/mL到106cell/mL,在λex=467 nm,λem=681 nm和λex=λem=550 nm两测定条件下,发现藻密度与荧光强度、散射峰强度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因此,用球形棕囊藻产生的叶绿素荧光和共振瑞利散射对球形棕囊藻进行定量的两种方法是可行的。
尹平河王梅赵玲齐雨藻
关键词:球形棕囊藻叶绿素荧光共振瑞利散射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