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21061)
-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3
- 相关作者:张福成闫志刚杨志南刘峰超温斌更多>>
- 相关机构:燕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退火对热轧和冷轧Zr705组织及硬度影响(英文)被引量:6
- 2013年
- 主要研究了热轧和冷轧后Zr705合金在200~850℃温度范围内的退火行为。与冷轧后Zr705相比,热轧Zr705试样在较高的温度获得峰值硬度,且峰值硬度值较低。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发现,热轧后Zr705试样中的β相向ω相的转变速率低于冷轧Zr705试样。经500℃退火后冷轧和热轧试样中均可观察到部分再结晶晶粒,但在热轧Zr705试样中的再结晶晶粒更多。热轧和冷轧Zr705试样在700℃保温1h后均再结晶完全。
- 杨志南刘峰超闫志刚张福成
- 关键词:锆合金退火
- 氢对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行为的影响被引量:4
- 2012年
- 以贝氏体辙叉钢为研究对象,利用摩擦磨损试验机、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研究不同含氢量的贝氏体辙叉钢的摩擦磨损行为,并与普通高锰钢的耐磨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氢可以明显地提高贝氏体辙叉钢的耐磨性;贝氏体钢的耐磨性能明显高于高锰钢。贝氏体辙叉钢在小载荷下为磨粒磨损机制,在大载荷下为粘着磨损。氢降低贝氏体辙叉钢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在摩擦磨损过程中,氢促进贝氏体辙叉钢残余奥氏体相发生应变诱发马氏体相变,使贝氏体辙叉钢摩擦磨损表面的硬度显著提高,在加工硬化和应变的共同作用下,增强了贝氏体辙叉钢的抗摩擦磨损的能力。
- 但锐张明郑春雷张福成康杰张洋
- 关键词:贝氏体钢铁路辙叉氢马氏体相变
- 氮化铝热膨胀系数及高温弹性系数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结合连续弹性理论和第一性原理方法,对氮化铝晶体的热膨胀系数和高温弹性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温度高于500 K时,六角和立方氮化铝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升高呈线性增加。当温度为2000K时,六角氮化铝轴、轴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0.853 49×105K1和0.849 64×105K1;立方氮化铝轴的热膨胀系数为1.353 7×105K1。当温度从0 K升高到2 000 K,六角氮化铝的弹性系数11,12,13,33和44下降幅度分别为10.61%,4.52%,2.0%,13.80%和20.76%,而立方氮化铝的弹性系数11,12和44的下降幅度分别为29.23%,35.33%和21.10%。
- 阴知见邵天骄温斌
- 关键词:高温高压热膨胀系数第一性原理氮化铝
- 高压下Bi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利用晶体结构预测软件USPEX找到了一种Bi的高压稳定相C4,其空间群是:。采用投影缀加平面波方法和广义梯度近似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该新结构和Bi的A7结构、高压下的单斜结构(Bi-Ⅱ相)、Host-guest结构(Bi-Ⅲ相)和bcc结构(Bi-Ⅴ相)在不同压强下的压缩行为。拟合出了状态方程,得到各相之间的能量压力关系,进而分析了各相发生相变时的压强。对比发现:常压下C4结构与bcc结构的能量非常接近,前者仅仅比后者低103e V/atom。随着压强的升高,发现在50 GPa时C4结构比bcc结构的能量低102e V/atom。运用基于密度泛函微扰理论的赝势平面波方法的ESPRESSO软件包,计算了C4结构与bcc结构在10 GPa压强下的电声耦合常数,从而推算出两者相应的超导转变温度分别是5.8 K和7.4 K。另外发现两者随着压强的升高而均呈现降低的趋势,在50 GPa时,C4结构与bcc结构的分别是1.5 K和1.8 K。
- 董旭范长增
- 关键词:BI密度泛函理论相变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