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006IK037)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吴绍强林祥梅韩雪清刘建贾广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口蹄疫
  • 5篇疫病
  • 5篇口蹄疫病毒
  • 5篇病毒
  • 3篇抗原
  • 3篇抗原性
  • 3篇抗原性分析
  • 2篇荧光RT-P...
  • 2篇荧光RT-P...
  • 2篇抗原表位
  • 2篇合成多肽
  • 2篇多肽
  • 2篇表位
  • 1篇体外
  • 1篇体外表达
  • 1篇酶联
  • 1篇酶联免疫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酶联免疫吸附...
  • 1篇免疫吸附

机构

  • 7篇中国检验检疫...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林祥梅
  • 6篇吴绍强
  • 3篇李雅静
  • 2篇查成刚
  • 2篇邓俊花
  • 2篇梅琳
  • 2篇贾广乐
  • 2篇刘建
  • 2篇韩雪清
  • 1篇王彩霞

传媒

  • 2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检验检疫科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应用荧光RT-PCR检测亚欧型口蹄疫病毒被引量:2
2009年
根据口蹄疫病毒基因组的5'非翻译区序列比较保守的特点,采用软件设计亚欧型(A、O、C及Asia-1型)FMDV通用的引物和探针,经对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建立了亚欧型FMDV的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检测阳性质粒模板的线性范围为1.9×107-1.9×10拷贝,最低可检测19个拷贝。通过对FMDV各血清型(A、O、C、Asia-1及SAT-1,2,3型)的检测,证实该方法对亚欧型FMDV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能有效区分亚欧型和南非型FMDV感染。本研究为亚欧型口蹄疫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方法。
查成刚吴绍强林祥梅韩雪清刘建贾广乐梅琳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荧光RT-PCR
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9
2008年
以灭活的亚洲Ⅰ型口蹄疫细胞培养病毒为材料,通过在病毒基因组的3D区域设计3对引物,建立口蹄疫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对反应体系中的MgSO4、Betaine、Bst DNA PoLymerase、dNTP、ThermoScriptTM Rnase H-Reverse Transcriptase、3对引物等成分以及反应条件(反应温度)分别进行优化,并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确定。建立了亚洲Ⅰ型口蹄疫病毒的RT-LAMP检测方法,可以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颜色变化、生成的沉淀等现象或者直接采用荧光PCR仪判定反应结果,为口蹄疫的现场快速检测提供了一种更加简便快速的方法,可以满足现场检疫的需要。
吴绍强孙晓智林祥梅刘建韩雪清贾广乐梅琳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LAMP
南非Ⅱ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及抗原性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前,我国南非Ⅱ型(SATⅡ)口蹄疫病毒(FMDV)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防止SATⅡ型FMD的跨境传入,迫切需要建立其特异的检测方法。本研究以SATⅡ型FMDV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FMDV结构蛋白VP1~VP3上可能的抗原表位,并人工合成了8条表位多肽。通过采用SATⅡ型FM-DV阳性血清进行ELISA反应,检测其反应原性;通过采用与载体蛋白偶联的合成肽免疫小鼠,测定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检测合成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合成的8条多肽均能与SATⅡ型FMDV阳性血清结合,其中的6条多肽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针对多肽的抗体。本研究为利用串联表位为抗原检测SATⅡ型FMDV抗体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吴绍强李雅静王彩霞林祥梅
关键词:抗原表位抗原性分析
应用荧光RT-PCR检测亚欧型口蹄疫病毒
为了满足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检测、监测及防控工作的需要,本研究选择在FMDV的5′非翻译区设计亚欧型FMDV(包括O、A、C、Asia-1型)通用的荧光RT-P...
查成刚吴绍强林祥梅韩雪清刘建贾广乐梅琳
关键词:荧光RT-PCR
文献传递
南非Ⅱ型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及抗原性检测
目前,我国SATⅡ型FMDV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为了防止南非Ⅱ型口蹄疫的跨境传入,迫切需要建立南非Ⅱ型口蹄疫特异的诊断方法。本研究以SATⅡ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为依据,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了FMDV结构蛋白V...
李雅静林祥梅吴绍强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抗原表位合成多肽抗原性分析
文献传递
南非Ⅱ型口蹄疫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011年
为满足口岸对南非II型口蹄疫检测、监测的需求,在对南非II型口蹄疫抗原表位分析及相关基因合成的基础上,进行融合蛋白pGEX—VP1-VP3的体外表达,采用柱上酶切方法制备VP1-VP3蛋白。将纯化VP1-VP3抗原包被96微孔板,分别优化抗原包被浓度、血清稀释度、酶标二抗稀释度,确定阴性临界值。经反复优化,建立的南非II型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6.4u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酶标二抗最佳稀释度为1:4000,阴性临界值(0D450)为0.562。检测样品判定标准为:OD450〉0.622为阳性,OD450〈0.502为阴性,0.502≤OD450≤0.622为可疑。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方法与其它血清型口蹄疫间无交叉反应。南非II型口蹄疫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为我国口岸口蹄疫检疫提供了新的查验方法。
邓俊花吴绍强林祥梅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南非Ⅱ型口蹄疫抗原表位筛选、表达及ELISA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我国面临的南非Ⅱ型口蹄疫潜在入侵形势非常严峻。为了防止本病跨境传入,迫切需要建立特异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以SATⅡ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为依据,软件分析了FMDV结构蛋白VP1-VP3上可能的抗原表位,并人...
林祥梅邓俊花李雅静吴绍强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