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0CJL020)

作品数:10 被引量:261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洪亮刘慧汝刚张军范子英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审计大学南京大学安徽财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政府
  • 3篇劳动力
  • 2篇政府行为
  • 2篇人口
  • 2篇实证
  • 2篇收入流动性
  • 2篇劳动力流动
  • 2篇机会公平
  • 2篇工资
  • 2篇工资差距
  • 1篇地方政府
  • 1篇地方政府规模
  • 1篇地区工资
  • 1篇地区工资差距
  • 1篇地区工资差异
  • 1篇动因
  • 1篇动因分析
  • 1篇新型城市化
  • 1篇政府规模
  • 1篇政府行为研究

机构

  • 8篇南京审计大学
  • 4篇南京大学
  • 2篇安徽财经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江苏省行政学...
  • 1篇中国农业银行...

作者

  • 6篇王洪亮
  • 2篇汝刚
  • 2篇刘慧
  • 1篇任志成
  • 1篇孙文华
  • 1篇张立冬
  • 1篇秦永
  • 1篇桑瑞聪
  • 1篇刘志彪
  • 1篇戴枫
  • 1篇杨继军
  • 1篇胡棋智
  • 1篇刘瑞翔
  • 1篇曹明霞
  • 1篇张俊
  • 1篇王晓青
  • 1篇周春芳
  • 1篇范子英
  • 1篇陈怡
  • 1篇程瑶

传媒

  • 2篇南京审计学院...
  • 1篇世界经济
  • 1篇财贸研究
  • 1篇财经科学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产业经济研究
  • 1篇城市学刊
  • 1篇世界经济探索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业化后期中国出口商品中内涵能源变化的动因分析——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世界投入产出表(WIOT)的最新数据测算2000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变化情况,并利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对其变化的动因进行分析,所得主要结论如下: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从2000年的29082.36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1年的85178.1万吨标准煤,在12年间增长了约2.93倍,年均增长率为13.75%;中国出口内涵能源变化规律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变化特征,其所占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先上升再下降,整体上呈现出倒U型的变化趋势;中间品结构、出口结构以及外贸出口商品数量促进了中国出口商品内涵能源的增长,能源效率提高有效抑制了出口商品内涵能源的过快增长;在未来"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出口商品中的内涵能源将保持温和增长趋势。
刘瑞翔王洪亮
关键词:内涵能源能源效率贸易结构
粘纸效应:对地方政府规模膨胀的一种解释被引量:146
2010年
自分税制以来中央对地方进行了巨额的财政转移支付,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地区性发展战略,将大量的财政转移支付给予内陆地区。我们发现这种转移支付会产生非常强的粘纸效应(Flypaper Effect),即转移支付相对于本地的财政收入而言,会使得地方政府规模出现更严重的膨胀。本文的结论表明,每一个单位的转移支付会使得政府支出水平上升0.6—1.3个单位,而相同的GDP或者居民收入增长的效应仅为0.1—0.2;同样,人均财政转移支付每增加1万元,会使得每万人的机关人数增加62人,而本地财政收入相同增幅所带来的效应仅为0.037人。因而本文认为,要缓解政府支出规模增长过快,特别是防止内陆地区未来出现更严重"吃饭财政"困境,则需要赋予内陆地区更多的减税空间。
范子英张军
关键词:财政转移支付地方政府规模减税
江苏省谷物类农产品竞争力:基于2001~2010年的实证分析
2013年
加入WTO以后,江苏省谷物类农产品贸易出现了新特征。本文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C)、类显示比较优势指数(LRCA)、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MS)对江苏省谷物类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谷物类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因素,包括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农民家庭人均农业收入、汇率、CPI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苏谷物类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国际市场占有率逐渐降低,竞争力不断减弱。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提高江苏谷物类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戴枫王洪亮
关键词:竞争力
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是否公平:基于收入流动性的微观计量被引量:64
2012年
本文从收入流动性的视角,研究中国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通过考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和结构,分析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居民获取收入的机会公平性在下降,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变化呈现U型特征,不同阶层和不同区域的居民收入流动性存在差异:农村收入流动性高于城市,但城乡间和地区间收入流动性较弱,收入分配格局有僵化趋势。收入结构、家庭特征、工作状态、职业特征和地理位置对居民收入流动性影响显著,增加居民商业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提高其受教育年限,增加其从事第二职业的机会,监管和规范政府官员、国企高管、垄断行业员工的薪酬,是打破收入分配僵化格局,保障机会公平的良方。
王洪亮刘志彪孙文华胡棋智
关键词:机会公平收入流动性收入不平等
人口年龄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失衡--理论与中国的经验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解读了中国经济"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的成因。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抚育负担的上扬降低了储蓄率和外贸顺差,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但是,少儿人口抚育负担的下降却未能抑制储蓄率和外贸顺差的上扬,我们将其归因于代际间的"利他主义"和"内生化的劳动供给",当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时,用于未来教育、婚嫁等目标性支出随之下降,反而刺激了当期消费;在家庭子女数量增加时,父母有可能选择减少支出或者选择用劳动替代闲暇。本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培育针对劳动适龄人口新的消费热点、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杨继军任志成程瑶
关键词:经济失衡人口年龄结构生命周期假说
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异被引量:16
2011年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就全国和地区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而服务业集聚的工资效应为正,尤其在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强;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工资的正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地区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最小。因此,本文认为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发展服务业集聚是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
桑瑞聪王洪亮
关键词:产业集聚地区工资差距
对外开放与中国制造业工资差距——基于劳动力供需模型的实证检验被引量:9
2011年
选取1998—2006年中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结合劳动力供需的对外开放影响工资差距的理论模型,就对外开放对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从全国样本看,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缩小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而贸易开放与制造业熟练和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则是一种倒"U"型的关系。在分地区讨论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的缩小作用要大于东部地区,贸易开放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熟练与非熟练工人工资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倒"U"型关系的实证结果。
陈怡王洪亮王晓青
关键词:制造业工资差距劳动力供需
政府行为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基于博弈论视角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构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工三个主体三阶段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与个人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博弈均衡解是不同的,博弈均衡(阻碍,阻碍,不成为市民)在我国长期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农民工市民化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民工三个主体利益的不一致,根本原因却是财政分权背景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的严重不对等以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方式。
秦永汝刚刘慧
关键词:政府行为农民工市民化新型城市化城乡劳动力流动农业人口转移
收入差距、收入流动性与收入均等化:基于中国农村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本文将收入差距、收入流动性与收入均等化效应纳入到统一的分析框架,并基于2000—2011年间CHNS中国农村的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发现:分析时段内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均等化效应均为正,同时收入均等化效应伴随考察时段跨度的增长而愈加显著,上述正向的收入均等化效应主要归因于农村居民间收入地位的变动。但不利的是,在2000—2011年间的四个时段内,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均等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分解结果显示减弱的主因在于收入流动效应的下降,根本则在于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降低。本文建议应打通农村居民不同收入阶层间流动的通道,将构建有利于机会权利公平的收入流动机制作为政策的着眼点。
张立冬周春芳曹明霞王洪亮
关键词:收入差距收入流动性机会公平
中国城镇化迟滞的政府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迟滞不仅抑制了内需,也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通过构建劳动力流动与政府行为的数理模型可以发现:政府对待劳动力流动采取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采取不同的政策,从严格限制劳动力流动到不断减少对劳动力流动的阻碍,最后鼓励劳动力流动,这是一个理性政府的最优选择。政府遵循短期利益最大化原则长期维持户籍制度,却阻碍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政府可以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减轻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等一揽子方法来解决城镇化迟滞的问题。
汝刚刘慧张俊
关键词:城镇化政府行为劳动力流动户籍制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