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3401)
- 作品数:13 被引量:331H指数:12
- 相关作者:冯起苏永红司建华刘蔚常宗强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兰州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黑河流域山区牧坡草地土壤呼吸的时间变化及水热因子影响被引量:50
- 2005年
- 采用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生长季节对黑河流域山区牧坡草地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CO2释放速率及其对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反馈作用.结果表明,牧坡草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规律为夜间土壤呼吸速率较低,最低值在5~10月份,分别出现在7:00、6:30、5:30、5:00、6:00和7:00,此后开始升高,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分别为15:00、14:30、14:30、13:30、14:00和15:00,在16:00~18:30又逐渐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日均值介于0.31~6.98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7、8月份最高,5月与9月份次之,4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过程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土壤呼吸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指数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乘幂关系.
- 常宗强史作民冯起苏永红
-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温度土壤水分黑河流域
- 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19
- 2005年
- 采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09土壤呼吸室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在2004年生长季节对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祁连山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速率的空间变化为随着海拔梯度的增加,土壤呼吸速率逐渐减小,其变异系数逐渐增加;生长季节土壤呼吸速率晚间维持在较低水平,2:00~6:00最低,在7:00~8:30开始升高,11:00~16:00达到最大值,16:00~18:30开始下降,整个过程呈单峰曲线.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平均值介于(0.79±0.60)μmol.m-2.s-1^(2.49±0.97)μmol.m-2.s-1.土壤呼吸速率7~8月份达到最大值(5.861μmol.m-2.s-1),5月与9月份次之,4月与10月份基本一致,整个生长过程总的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形式.亚高山灌丛林土壤呼吸的空间变异主要受温度、水分和植物根系的综合影响.
- 常宗强冯起吴雨霞苏永红
-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温度根系生物量
- 额济纳绿洲胡杨的光合特征及其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被引量:45
- 2006年
- 以额济纳绿洲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为研究对象,用美国Li-cor公司生产的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测定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控制光强、CO2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因子,阐述了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2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胡杨阳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具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胡杨阴叶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光照、温度和CO2浓度皆对胡杨的光合作用有显著的影响。在控制环境条件下,光合速率随光强或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分别遵循Farquhar模型和Michaelis-Menten模型;在不同CO2浓度下,光饱和点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表观量子效率和光补偿点则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减小,但在相同的CO2浓度条件下,阳叶的光补偿点高于阴叶;在不同光强下,表观羧化效率也随光的增强而增大。CO2补偿点随光强的增强而有所下降,且在同等光强条件下,阴叶的CO2补偿点大于阳叶。
- 常宗强冯起苏永红吴雨霞司建华席海洋
- 关键词:光强CO2浓度表观量子效率
- 极端干旱地区绿洲小气候特征及其生态意义被引量:40
- 2006年
- 运用微气象学方法对极端干旱区荒漠绿洲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分析我国极端干旱区荒漠绿洲的微气象特征并与林地外进行了对比。同时讨论晴天、阴天和沙尘暴天气的PAR的差异,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荒漠绿洲具有改变太阳辐射、调节近地层地表及地下温度、缩小温差、降低风速、提高土壤及大气湿度等重要生态作用。绿洲内部的太阳总辐射比林冠层顶部减少49.3% ̄49.83%;生长季胡杨和柽柳林内的气温均低于林地外,胡杨林平均比林外低1.62oC,柽柳林比林外低0.83oC,而且森林覆盖率越高降温作用越明显;群落上层气温高于群落下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林内大气相对湿度均高于林地外,生长期,胡杨林内比林地外高8.5%,柽柳林高4.2%;胡杨林地平均风速为0.33m/s,比林地外低2.7m/s;柽柳林平均风速为0.72m/s,比林地外低2.31m/s。在沙尘暴日,PAR明显小于阴天日和晴天日下的值,而!Q非常大,且变化不稳定,该结论对研究大气层的稳定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冯起司建华张艳武姚济敏刘蔚苏永红
- 关键词:极端干旱区荒漠绿洲光合有效辐射小气候黑河下游
- 黑河流域及绿洲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及对策被引量:12
- 2005年
- 针对黑河流域及绿洲的水资源短缺、时空动态分布差异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并就其可持续利用的理念、对策与方法等,试图有所创新和发展。研究显示,本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在于理念更新、人口合理调控和水的适度高效利用,并在生态系统维系及环境整治上,理性地面对其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 李启森赵文智冯起苏培玺
-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
- 黑河下游土壤和地下水盐分特征分析被引量:40
- 2005年
- 根据405个土壤样品和101个水样, 分析了黑河下游土壤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地貌部位、地下水水化学的关系. 结果表明: 额济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具有质地粗、含盐量高、盐分表聚性强的特征, 该地区呈现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可利用土地资源骤减、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 在所有剖面上盐分的分布呈现漏斗型分布, 土壤中盐分随地形变化较为复杂, 但与地下水化学变化相一致. 地下水矿化度普遍比较高, 大多数地区的矿化度在800~3 000 mg·L-1之间变化; 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SO4-Na、 Cl·SO4-Na(Ca)、 HCO3·Cl-Na(Ca)SO4·Cl-Na和SO4·Cl-Na(Ca-Mg). 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与补给源的距离远近密切相关, 在河岸附近的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 在远离河道地区, 随离岸距离的增减而升降, 体现了矿化度的高低主要依赖于上游补给水量变化.
- 刘蔚王涛苏永红冯起司建华张艳武常宗强
- 关键词:地下水化学电导率
- 黑河流域水资源动态变化与绿洲发育及发展演变的关系被引量:21
- 2006年
- 通过探讨流域及绿洲发育及其发展演变的水资源动态变化的特征,阐明它们之间的独特关系,并以此来揭示绿洲系统发育的河流流域地带性问题及特征。研究表明,本区水资源动态变化主要在径流形成、利用和消失三个区域内具有依次性体现的特征。其中占总流域面积10%左右的河川径流形成区,对全流域的水资源动态变化具有先决性作用,并在各个区域水动态变化体现上又受到系统对水的吞吐、留存、蒸散和转化能力大小的影响。因此,河流流域是地域分异现象中通过水流作用所体现出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的一种交汇,同时也是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系统分异的主要区域。作为河流流域地带发育的绿洲系统,其发展演变规律和特征是相当独特的,如开放性、动态性、脆弱性以及资源有限性等。其中有限的水土资源及其动态变化是制约区域内各层次流域发展及绿洲系统发育的关键,并在不同区段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性,且彼此间常体现出互为依存、互为消长的依次性制约关系。如水资源量的多寡、质的优劣和时空动态变化及分布、以及人为作用等决定着绿洲类型体现和规模分布、发育层次及阶段或发展演变过程及趋势、和社会经济价值体现等。
- 李启森赵文智冯起
-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资源绿洲
- 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环境分析被引量:12
- 2005年
- 通过2003年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 研究了额济纳旗浅层地下水的水环境状况和成因. 该区浅层地下水矿化度普遍比较高, 大多数地区的矿化度在800~3 000 mg·L-1之间变化; 整个区域矿化度变化幅度比较大(532~12 267.9 mg·L-1),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 ·SO4 Na、Cl·SO4 Na·Ca、HCO3·Cl Na·Ca和SO4·Cl Na型. 浅层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与距离补给源的远近密切相关, 在河岸附近的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 在远离河道地区, 随离岸距离的增减而升降, 体现了矿化度的高低主要依赖于补给水源. 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有溶滤作用、蒸发和浓缩作用及混合作用.
- 苏永红冯起朱高峰吕世华
- 关键词:地下水环境矿化度
- 极端荒漠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
- 本文在分析和计算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基础上,提出生态警戒水位的概念。并讨论在无地质资料的条件下,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量可通过设立若干地下水位观测网点进行计算。在分析植物的水分生理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保护荒漠绿洲生态系统的主要...
- 冯起刘蔚司建华张小由席海洋
- 关键词:浅层地下水资源生态水文
- 文献传递
-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环境效应被引量:22
- 2004年
- 近30a来,由于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无序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水土环境退化.从20世纪50—70年代,下游300km河道逐渐干涸,致使下游水文过程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1960—1980年下游水位由2~4m下降到4~10m;1980年后,水位年降速率是20cm.1958—1978年,塔里木河流域胡杨减少了2/3,生物量下降了1/2;1950—1990年代,塔里木河下游主要树种胡杨林减少了3820km2,而灌木和草地面积减少了200km2.这种水文变化已导致水环境的明显恶化,并引起了土地沙漠化,1960—1990年代形成沙漠化土地12300km2.塔里木河的盐分含量逐渐升高,1960年的最大含盐量是1.28g·L-1,但1981—1984年达到4g·L-1,到1998年达7.8g·L-1.根据对沙漠化土地有机碳含量推算,近30a塔里木河流域土壤由于退化向大气中释放的有机碳多达112Tg,且28.3%来自表层0~1.0m土壤.人类活动的强度干扰是导致以上水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提高对水资源与水土环境监测、观测、管理和恢复的科学与技术水平.
- 冯起刘蔚司建华苏永红
- 关键词:水资源生态系统退化塔里木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