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LX110875)

作品数:2 被引量:19H指数:2
相关作者:檀静郭宇龙周莉李云梅刘忠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水体
  • 3篇太湖
  • 2篇悬浮物
  • 2篇总悬浮物
  • 2篇模型构建
  • 2篇分析模型
  • 2篇巢湖
  • 2篇巢湖水体
  • 1篇散射
  • 1篇散射系数
  • 1篇生物光学模型
  • 1篇太湖水
  • 1篇太湖水体
  • 1篇后向散射
  • 1篇后向散射系数
  • 1篇海洋光学

机构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阁
  • 3篇刘忠华
  • 3篇李云梅
  • 3篇周莉
  • 3篇郭宇龙
  • 3篇檀静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光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光学闭合原理的太湖水体颗粒物后向散射特性模拟被引量:7
2012年
后向散射系数是遥感传感器获取水体信息的来源,也是生物光学模型的重要输入参数。利用太湖春季和秋季实测数据,在生物光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光学闭合原理模拟了太湖春、秋季节水体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进而分析了其光谱特性及颗粒物后向散射概率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太湖春、秋季节水体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物、无机悬浮物浓度均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有机悬浮物浓度的相关性则相对较低,颗粒物后向散射系数随波长变化指数n在太湖春季水体中的变化范围为0.66~1.84,平均值为1.29±0.25,而在太湖秋季水体中的变化范围为0.67~2.40,平均值为1.24±0.34;太湖春季水体颗粒物平均后向散射概率为0.030,而太湖秋季水体颗粒物平均后向散射概率为0.031,且无论是太湖春季水体还是太湖秋季水体,其颗粒物后向散射概率的波长依赖性均较弱。模拟吸收系数与实测吸收系数吻合较好,总体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8%以内。
刘忠华李云梅檀静郭宇龙周莉刘阁
关键词:海洋光学后向散射系数生物光学模型太湖
太湖、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半分析反演模型构建及其适用性评价
总悬浮物浓度是水体重要的水质参数。本研究利用太湖春季一、秋季和巢湖夏季多期野外实测数据,通过对生物光学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构建适用于太湖、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半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MERIS和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
刘忠华李云梅檀静郭宇龙周莉刘阁
关键词:总悬浮物太湖巢湖
文献传递
太湖、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半分析反演模型构建及其适用性评价被引量:12
2012年
总悬浮物浓度是水体重要的水质参数.本研究利用太湖春季、秋季和巢湖夏季多期野外实测数据,通过对生物光学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构建适用于太湖、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反演的半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MERIS和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卫星影像上以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针对太湖和巢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最优反演波段范围为730~832nm(氧气吸收带除外);②针对MERIS数据,波段10(中心波长754 nm)和波段12(中心波长779 nm)均适用于太湖总悬浮物浓度反演,而波段11(中心波长761 nm)由于氧气吸收带的影响不适用于总悬浮物浓度反演;③针对太湖MERIS数据,模型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基本上呈现出随距离卫星过境时间增大而逐渐增加的趋势,在卫星过境时间正负3 h内测量的样点,模型反演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在50%以内,而时间差超过3 h,相对误差则逐渐增大到50%以上;④环境一号卫星高光谱数据17个波段(B83~B99)均能够对巢湖总悬浮物浓度进行较好的反演,其反演效果要好于MERIS数据在太湖的反演结果.
刘忠华李云梅檀静郭宇龙周莉刘阁
关键词:总悬浮物太湖巢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