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

作品数:509 被引量:4,418H指数:32
相关作者:刘超蒋犁王虹解卫平胡刚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东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7篇期刊文章
  • 25篇学位论文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1篇医药卫生
  • 31篇理学
  • 20篇农业科学
  • 17篇建筑科学
  • 15篇生物学
  • 15篇化学工程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机械工程
  • 10篇天文地球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6篇电气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72篇细胞
  • 32篇蛋白
  • 32篇肿瘤
  • 23篇基因
  • 22篇免疫
  • 20篇糖尿
  • 20篇糖尿病
  • 18篇血管
  • 17篇心肌
  • 16篇中医
  • 15篇动脉
  • 14篇抗体
  • 13篇药疗
  • 13篇药疗法
  • 13篇医药疗法
  • 13篇中医药
  • 13篇克隆
  • 12篇单克隆
  • 11篇单克隆抗体
  • 11篇心脏

机构

  • 89篇江苏省人民医...
  • 76篇南京医科大学
  • 72篇东南大学
  • 37篇南京中医药大...
  • 21篇徐州医学院附...
  • 20篇苏州大学
  • 19篇南京大学
  • 16篇南京大学医学...
  • 13篇江苏省中医院
  • 12篇南京化工大学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2篇南京化工学院
  • 11篇徐州医学院
  • 10篇南京工业大学
  • 10篇中国药科大学
  • 9篇江南大学
  • 9篇苏州医学院
  • 9篇江苏省农业科...
  • 9篇扬州大学
  • 8篇南京建筑工程...

作者

  • 11篇刘超
  • 10篇胡刚
  • 10篇解卫平
  • 10篇蒋犁
  • 10篇王虹
  • 10篇葛卫红
  • 9篇杨志健
  • 8篇马根山
  • 8篇曹克将
  • 7篇段宇
  • 7篇汪莉萍
  • 7篇连燕舒
  • 6篇冯尚勇
  • 6篇茅晓东
  • 6篇葛国洪
  • 5篇汪海
  • 5篇刘虎
  • 5篇盛燕辉
  • 5篇潘恩黎
  • 4篇李世杰

传媒

  • 38篇南京医科大学...
  • 25篇江苏医药
  • 15篇南京中医药大...
  • 9篇东南大学学报...
  • 9篇中国临床康复
  • 8篇中国药科大学...
  • 7篇南京铁道医学...
  • 7篇徐州医学院学...
  • 7篇南京建筑工程...
  • 7篇南京化工学院...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食品与发酵工...
  • 5篇江苏理工大学...
  • 5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国中医药科...
  • 4篇气象科学
  • 4篇中国中西医结...
  • 4篇苏州医学院学...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中华内分泌代...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4篇2008
  • 31篇2007
  • 19篇2006
  • 30篇2005
  • 44篇2004
  • 51篇2003
  • 64篇2002
50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的制备被引量:11
1999年
通过在氟尿嘧啶白蛋白微球的表面偶联 2 -亚氨基 - 2 -甲氧基乙基 - 1-硫代 - β- D-半乳吡喃糖苷 ,制备了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 ( Fu- GBM)。以糖密度、载药量为指标 ,考察了偶联反应时间、p H、反应比、超声分散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制得的 Fu- GBM多呈规则的球形 ,粒径范围为 0 .35~ 2 .17μm,跨距为 0 .80 ,平均粒径 0 .90μm ,糖密度为 2 3.7,载药量为 4 .86%
徐希明傅志君朱小霞余江南张钧寿
关键词:氟尿嘧啶半乳糖化白蛋白微球
单纯检测外周血CD44v6不宜作为筛选肿瘤转移的标志物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通过检测CD4 4v6剪接体在正常人外周血的表达情况 ,进而评价其作为肿瘤转移分子标志物的价值。方法 提取 5 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应用RT PCR的办法检测CD4 4v6基因的表达 ,并对其产物进行DNA测序。结果 在适当的对照控制条件下 ,5 0例外周血中有 2 9例 (5 8% )CD4 4v6mRNA阳性。结论 在普通人群外周血样本中应用RT PCR的方法CD4 4v6检出率较高 ,因此单纯检测CD4 4v6不适宜作为筛选肿瘤转移的分子标记物。
宋建郑杰张东生
关键词:外周血CD44V6肿瘤转移分子标志物糖蛋白DNA扩增
激发CD40信号对人肺癌细胞的生物学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激发CD40信号对人肺癌细胞株的生物学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以人肺癌细胞株H460、A549和SPC-A-1为研究对象,以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及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5C11)激发肺癌细胞中...
王天立
关键词:CD40-CD40配体肺癌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
文献传递
静压桩机微机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被引量:1
2000年
讨论了静压桩机微机测量系统的软件设计以及穿插在软件设计中的系统抗干扰措施。本测量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大型建筑机械——静压桩机。
郑凤琴刁倩黄斌
关键词:电子测量系统静压桩机软件设计建筑机械
刘沈林教授辨治慢性泄泻经验被引量:1
2021年
慢性泄泻临床十分常见,诸如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慢性结直肠炎、克罗恩病、胆囊切除术后以及胃肠道肿瘤化疗后都会有腹泻的临床表现。刘沈林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病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学验俱丰,精于辨证,擅用古方化裁,在泄泻的寒热虚实辨治中提出“久泻脾必虚”的病机特点,临证多从脾、肝、肾三脏论治,治法多为健脾祛湿、酸甘敛阴、升阳降浊、疏肝祛风、温补脾肾、涩肠止泻、寒温并治等,组方用药严谨细腻,贴合病证,临床疗效显著。
崔洋刘沈林
关键词:慢性泄泻名医经验
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从脾胃论治被引量:28
2000年
从衰老、女性生理特点、病因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等方面探讨了脾胃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根据以上理论 ,采用补脾健胃、健脾补肾法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在临床上收到较好的效果。
欧阳钢谢碧红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针灸疗法从脾胃论治
基于Internet的远程弱视医疗(英文)
2003年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通常在幼儿期间发病。由于多种原因 ,传统的弱视治疗手段效果不够理想。通过使用 Internet将家庭和医院连接起来 ,病人能够获得具有个性化的治疗服务。因此 ,治疗效果有望得到明显提高。本文论述了基于 Internet的远程弱视医疗系统的原理、框架及实现技术。
项阳顾其威
关键词:INTERNET弱视远程医疗
吗啡与血红蛋白的结合作用
2003年
既往研究显示,红细胞作为吗啡载体后吗啡的镇痛作用显著延长。由此推理,吗啡进入红细胞后与血红蛋白(Hb)可能存在结合作用。吗啡与Hb的结合尚未定论,为此本文拟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体红细胞内Hb与吗啡的结合进行评价。
汪小海徐鑫康学军骆璇葛卫红
关键词:吗啡血红蛋白镇痛作用红细胞血红蛋白
卵巢癌的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附48例报告)
2004年
目的 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分期探查术中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4 8例分期探查卵巢癌病人中行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39 .6 % (19/ 4 8) ,其中Ⅰ、Ⅱ、Ⅲ期分别为 15 .4 % (2 / 13)、2 2 .2 % (2 / 9)、5 7.6 % (15 / 2 6 ) ,4例Ⅰ、Ⅱ期病人发生淋巴转移 ,升级至Ⅲc期 ;术中髂外静脉损伤 2例 ,髂总静脉损伤 1例 ,下腔静脉损伤 5例 ,输尿管损伤 1例 ,肾静脉下淋巴结清除较肠系膜下动脉淋巴结清除手术难度明显加大 ,手术时间明显延长 ,出血量增多 ,术后肠功能恢复延长。结论 腹膜后淋巴结清除术不仅是卵巢癌准确分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同时也是一种治疗手段 ,肠系膜下动脉起点的腹膜后淋巴结清除应视为卵巢癌分期探查和治疗的一部分 ,除有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否则 。
王金华彭素蓉
关键词:卵巢肿瘤淋巴结清除术
血清肌钙蛋白I升高与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病程关系探讨被引量:51
1999年
目的 估价血清肌钙蛋白I(cTnI)升高与病毒性心肌炎 (VMC)诊断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用抗人心肌cTnI单抗 2B 1.9和 2F 6.6双夹心ELISA法 ,定量检测 2 82例VMC患者血清cTnI量 ,[3HQNB]结合检测cTnI持续升高患者血清对人心肌M2 受体数量和亲和力的影响 ;PCR扩增检测EVs RNA ,淋巴细胞和心肌细胞mtDNA缺失率 ,部分病例测定柯萨奇B病毒 (CVB)IgM及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临床诊断VMC患者 2 82例 ,其中 15 7例cTnI升高 ,阳性率 5 5 .7% ,3个月转阴率 5 2 .3 % ,6个月转阴率 90 .8%。cTnI持续升高的VMC患者 ,血清内出现抗M受体抗体 ,减少心肌M受体数目 ,抑制亲和力 ,导致心肌M2 受体下调和去敏。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抗M受体抗体作用相似。VMC患者心肌细胞与淋巴细胞mtDNA缺失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 2 .5倍和 15 .8倍。cTnI持续升高 3个月患者的CVB IgM持续时间延长 ,心律失常和症状改善率明显低于cTnI转阴者。结论 血清cTnI升高是诊断VMC心肌损伤的客观证据 ,cTnI持续升高可能与VMC患者自身抗体出现、心肌受体损伤、mtDNA缺失等向扩张型心肌病发展过程有关。
张寄南苏恩本魏瑾赵美华刘治全荣烨之马文珠
关键词:心肌炎肌钙蛋白
共5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