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385)

作品数:7 被引量:156H指数:6
相关作者:彭长连孙兰兰宋莉英李伟华窦新永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湘南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叶绿
  • 4篇叶绿素
  • 4篇入侵
  • 4篇三裂叶蟛蜞菊
  • 4篇蟛蜞菊
  • 3篇叶绿素荧光
  • 3篇植物
  • 3篇入侵植物
  • 3篇麻疯树
  • 3篇高温
  • 2篇入侵种
  • 2篇生态型
  • 2篇侵种
  • 2篇光合特性
  • 2篇光能
  • 2篇光能分配
  • 2篇不同生态
  • 2篇不同生态型
  • 1篇叶片
  • 1篇叶片叶绿素

机构

  • 7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湘南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作者

  • 7篇彭长连
  • 5篇宋莉英
  • 5篇孙兰兰
  • 4篇李伟华
  • 3篇窦新永
  • 2篇舒展
  • 2篇黄红英
  • 2篇吴国江
  • 2篇孙蓓育
  • 2篇邓斌
  • 1篇曾伟
  • 1篇张强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年份

  • 7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次生种源麻疯树对高温胁迫的响应被引量:18
2009年
The response of two secondary provenances of Jatropha curcas originated respectively from Hainan Province and Guizhou Province to heat stress treatments was investigated.The capacity of scavenging organic free radical of DPPH· in both secondary provenances firstly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and presented one peak pattern.The peak value was at 30 ℃ i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and at 35 ℃ in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respectively.Antioxidative ability in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reatment(>35 ℃).The maximal photosynthetic evolution of oxygen was at 40 ℃ in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whereas 35 ℃ i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There was little change in the maximal primary photochemical quantum efficiency(F_v/F_m)of the PSⅡ,however the non-circle PSⅡquantum efficiency(Φ_PSⅡ)and the photochemical quenching(q_P)of Hainan were obvious higher than those of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The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NPQ)of Hainan displayed more tolerance to high temperature than that of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F_o-temperature curves showed that the inflexion temperature(T_i)of Hainan and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was 52 ℃ and 50 ℃ 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 of J.curcas was able to maintain relative higher function of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because of its high antioxidative ability and more stability of membran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condition.This would be one of possible reasons that Hainan secondary provenance displayed stronger resistance to high temperature than Guizhou secondary provenance.
黄红英窦新永邓斌吴国江彭长连
关键词:高温胁迫麻疯树次生种源光合特性
干旱和复水对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3
2009年
选取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及其本地近缘种蟛蜞菊(W.chinensis)为实验材料,比较干旱和复水后二者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探讨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干旱的响应和生态适应性。结果发现,在自然干旱处理过程中,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与本地种蟛蜞菊相比土壤含水量下降较快,对它们叶片气孔形态的比较发现,干旱胁迫11d后三裂叶蟛蜞菊叶片气孔开度明显大于蟛蜞菊,这可能是导致其失水较快的原因之一。干旱胁迫11d后三裂叶蟛蜞菊的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降低了43.8%,而蟛蜞菊只降低了3.7%;同时,与蟛蜞菊相比,三裂叶蟛蜞菊的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也表现出较大幅度的降低,说明三裂叶蟛蜞菊对干旱胁迫较敏感;但复水后,三裂叶蟛蜞菊能够较快地恢复到正常水平,且与本地种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入侵种在遭受干旱胁迫时提高了对其过量激发能的热耗散能力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抗坏血酸还原酶(APX)的活性,保护光合机构少受不可逆的损伤,使其在干旱胁迫解除后光合功能得以迅速恢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容易受到水分条件的限制,它向干旱地区扩散的可能性较小。
宋莉英孙兰兰舒展曾伟李伟华彭长连
关键词: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
两种不同生态型麻疯树夏季光合特性的比较被引量:79
2009年
以来源于海南及贵州的两种不同生态型麻风树(Jatropha curcas L.)为试材,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及PAM-2100调制叶绿素荧光仪,在夏季对其气体交换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进行测定。光强-光合速率响应曲线显示两种不同生态型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和光饱和点(LSP)分别为18.9μmol.m-.2s-1、1600μmol.m-2.s-1(贵州型)和20.4μmol.m-.2s-1、1700μmol.m-.2s-1(海南型),而CO2光合速率响应曲线则显示两者的差异不大。两者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主峰出现在10:00,在14:00左右出现低谷,次峰出现在16:00左右,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海南麻风树的Pmax、LSP、光补偿点(LCP)、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暗呼吸速率(Rd)均高于贵州麻风树。两种生态型麻风树PSⅡ最大原初光化学效率(Fv/Fm)日变化无显著差异,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变化趋势与Pn相同。这表明麻风树是一种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强光适应性的木本能源植物,不同生态型麻风树的气体交换特性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有一定的差异,海南麻风树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强于贵州麻风树。
黄红英窦新永孙蓓育邓斌吴国江彭长连
关键词:麻风树生态型光合特性
夏季高光下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红的生理功能被引量:11
2009年
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是世界最有害的100种外来入侵种之一,现已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广为分布,并造成危害。我们对其野外种群的观察发现,在夏季光照强烈的生境中,其叶片常常有变红的现象。本研究针对这一现象,从叶片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入手,探讨了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变色的原因及其生理功能。结果表明,红叶中的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绿叶(P<0.05),夏季高光照诱导的花色素苷的积累是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的主要原因。由于花色素苷含量较高,红叶的总抗氧化能力增强,在甲基紫精(MV)光氧化处理过程中,红叶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和实际光量子产量分别下降了28.2%和79.1%,显著低于绿叶的下降幅度(70.9%和93.8%)。这一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在夏季遭受强光胁迫时,叶片由绿色变为红色增强了对氧化逆境的耐受能力,而相同环境下的本地蟛蜞菊(W.chinensis)并没有叶片变红的现象,暗示这可能是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抵御和适应夏季高光的一种特殊的生理机制。
宋莉英孙兰兰舒展李伟华彭长连
关键词:花色素苷光氧化叶绿素荧光
高温对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叶片PSII功能和光能分配的影响被引量:6
2009年
以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及其近缘本地种蟛蜞菊为实验材料,比较高温对二者PSII功能和光能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三裂叶蟛蜞菊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受高温抑制的程度较轻,初始荧光(Fo)上升幅度较小。高温胁迫降低了三裂叶蟛蜞菊叶片总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JF),但它同时降低了电子流向光呼吸分配的比例(Jo/JF),相对提高了电子流向碳同化的分配(Jc/JF)。与蟛蜞菊相比,高温处理后三裂叶蟛蜞菊仍然能够将较多吸收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以维持较高的碳同化水平。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比本地种蟛蜞菊具有更强的耐高温能力,意味着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背景下具有潜在的扩散优势。
宋莉英孙兰兰张强李伟华彭长连
关键词:高温三裂叶蟛蜞菊叶绿素荧光光能分配
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叶片叶绿素荧光对温度的响应被引量:6
2009年
选取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及其本地近缘种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为实验材料,以叶绿素荧光影像仪研究整株植物在零上低温(10℃)和室温(25℃)条件下,强光(1700μmol.m-2.s-1)诱导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的特性,探讨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对强光及温度的响应特性和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室温强光处理5h后三裂叶蟛蜞菊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的下降幅度均显著小于本地种蟛蜞菊,而在低温强光处理5h后三裂叶蟛蜞菊的Fv/Fm、Yield、ETR降低幅度显著高于本地种蟛蜞菊.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三裂叶蟛蜞菊对室温强光适应性强,而对低温强光则较敏感.这一结果暗示外来入侵种三裂叶蟛蜞菊可能较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高温强光气候,而向北方地区进一步扩散有可能受到低温等环境因子的限制.
孙蓓育孙兰兰宋莉英李伟华彭长连
关键词:入侵植物三裂叶蟛蜞菊强光叶绿素荧光
高温下2种不同生态型麻疯树叶片光能利用和分配特性的比较
2009年
比较了高温对来源于海南和贵州的2种不同生态型麻疯树的光能利用和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升高引起了2种麻疯树叶片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的降低和初始荧光(Fa)的上升,部分抑制了PSⅡ的功能.与贵州麻疯树相比,海南麻疯树在中度高温胁迫(30~40℃)时,增加了对过量激发能的热耗散能力。使其维持较高的光能转化效率.当温度升至45℃,虽然热耗散机制受到破坏,海南麻疯树仍然有7%的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而贵州麻疯树的这一比例降为0.研究的结果表明,海南麻疯树比贵州麻疯树具有更强的高温耐受能力.
宋莉英窦新永孙兰兰彭长连
关键词:高温麻疯树光能分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