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44001)

作品数:8 被引量:110H指数:5
相关作者:邓军张嬿妮文虎翟小伟李贝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科技大学教育部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矿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矿业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自燃
  • 2篇
  • 1篇等温线
  • 1篇异丙基
  • 1篇异丙基丙烯酰...
  • 1篇三维模型
  • 1篇施工企业
  • 1篇排查
  • 1篇排查治理
  • 1篇企业
  • 1篇自然发火
  • 1篇自然发火期
  • 1篇自燃特性
  • 1篇综放
  • 1篇综放工作
  • 1篇综放工作面
  • 1篇侏罗纪
  • 1篇酰胺
  • 1篇微晶结构
  • 1篇维模型

机构

  • 8篇西安科技大学
  • 4篇教育部
  • 1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新汶矿业集团
  • 1篇西安市公安消...

作者

  • 4篇邓军
  • 3篇文虎
  • 3篇张嬿妮
  • 2篇翟小伟
  • 1篇马砺
  • 1篇郭军
  • 1篇程斌
  • 1篇赵彦辉
  • 1篇李贝
  • 1篇姜华
  • 1篇李珍宝
  • 1篇王彩萍
  • 1篇王凯
  • 1篇程方明
  • 1篇赵大龙
  • 1篇魏宗勇
  • 1篇唐凯
  • 1篇杨华
  • 1篇杨一帆
  • 1篇张丹丹

传媒

  • 3篇煤矿安全
  • 1篇矿业安全与环...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年份

  • 1篇2015
  • 7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陕西侏罗纪煤二次氧化自燃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33
2014年
为对上部煤层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早期预测,研究煤样二次氧化自燃特性。以陕西玉华矿侏罗纪煤层未氧化煤样(一次氧化)和氧化煤样(二次氧化)为研究对象,采用煤样程序升温试验来系统测试二次氧化煤样的宏观自燃特性参数,并采用物理吸附分析法和红外光谱试验法测试煤表面微观特征。结果表明:氧化前期,二次氧化煤样耗氧速率、CO产生率和放热强度均大于一次氧化煤样的相应数据;氧化后期,二次氧化煤样自燃特性参数均小于一次氧化煤样的相应数据,且二次氧化煤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显著增多。
邓军赵婧昱张嬿妮吴慷张丹丹赵萌烨
关键词:红外光谱自燃特性
大倾角厚煤层斜切分层无煤柱综放开采煤自燃防治技术被引量:5
2014年
针对华丰煤矿1411工作面开采条件和工作面布置方式,探讨了大倾角厚煤层斜切分层无煤柱综放工作面的煤自然发火特点。结合现场生产情况,将1411工作面划分为Ⅰ~Ⅶ7个煤自燃危险区域,分析了各区域遗煤分布情况及漏风规律;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防火工作划分为4个阶段(开切眼、正常回采、过1410面停采线及1411工作面末采/停采),并对每个阶段不同区域煤自燃防治工作提出了相应对策。应用实践表明,该对策取得了良好的煤自燃防治效果。
马砺李珍宝赵雷张嬿妮王雨
关键词:大倾角无煤柱综放工作面
快速响应型P(NIPA-co-SA)水凝胶制备及温敏性能被引量:6
2014年
研究具有较高LCST且响应速率快的温敏性水凝胶。以NaCl水溶液为反应介质,采用相分离法合成了多孔水凝胶P(NIPA-co-SA)。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产物结构,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浊度法等手段研究了反应介质浓度对产物微观形貌、相变温度和相变响应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NIPA-co-SA)水凝胶具有对温度敏感的响应特性,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可达到75℃。NaCl水溶液浓度不影响产物的LCST,且随着反应中NaCl水溶液浓度的提高,水凝胶表面逐渐出现不连续的浅而封闭的小孔到互相贯穿的开孔,水凝胶相变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逐渐提高,具有快速响应特性。
杨漪邓军程方明赵大龙唐凯
关键词:N-异丙基丙烯酰胺快速响应温度敏感性
低压下不同煤样对CO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研究低压下不同煤样对CO气体的吸附性能,利用Autosorb-i Q-C全自动物理化学分析仪测量不同煤质煤样在不同温度下低压阶段对CO的吸附等温线。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认为煤对CO气体的吸附量随煤变质程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和孔隙率的变化规律有良好的相关性。煤对CO在低压下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的几点假设,低压下煤对CO的Langmuir吸附模型可简化为亨利模型。通过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得出不同煤样对CO的吸附热均在12-25 k J/mol之间,且低压阶段煤对CO的吸附形式主要为物理吸附。结果表明吸附热是影响吸附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文虎程斌张嬿妮郭军杨一帆
关键词:CO吸附热LANGMUIR模型吸附量吸附等温线
三维采空区漏风模拟相似材料模型系统设计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研究煤矿采空区漏风规律,设计了一种三维采空区漏风模拟相似材料模型系统。采用岩土相似材料建立了三维地层模型,在模型内运用独特的开采系统制作形成了自然垮落的三维采空区模型,并采用声发射和精密气体监测系统对模型的形成和通风过程进行监测,讨论了各系统的特点、实验方法及实际应用情况。应用表明,该模型能真实地模拟出采空区内矿压和孔隙率的分布,实验过程与实际开采环境相似,所得数据可用于探索采空区漏风规律。
文虎姜华翟小伟魏宗勇
关键词:采空区漏风规律三维模型
不同变质程度煤微观结构特征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自燃倾向性,研究煤的微观结构特征,对揭示和表征不同变质程度煤自燃的内在属性具有重要意义。以巴拉普库利亚、张家口、龙固、埠康等7个矿区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表面特性、微晶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了煤自燃性的内在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表面性质参数随变质程度加深先减小后增大,微晶结构阶段性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关键,且煤Cdaf为90%左右是转折点;随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内部微晶结构排列逐渐有序化,芳香环深度缩合,脂肪层结构含量减少,煤自燃性减弱;随煤变质程度加深,煤分子中羟基、羰基、烷基醚和芳香醚等官能团的含量均逐渐降低,这些官能团数量的差异决定了煤内在自燃性的难易程度。
张阓妮邓军杨华赵婧昱王彩萍
关键词:安全工程表面特性微晶结构官能团
LEC法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运用被引量:36
2014年
以安全科学理论为基础背景,从事故隐患概念的发展演变入手,通过查找国家相关规范标准且结合建筑行业生产事故隐患特点,对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或流程进行了探究,重点研究了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并以西安市某建筑施工项目为例,运用LEC法对该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事故隐患进行了辨识分析和评价定级,同时以"六定原则"为基础制定了隐患治理的对策措施。该研究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的控制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邓军李贝张兴华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LEC法
实验条件下煤自然发火期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煤实验自然发火期除了受煤炭自身因素影响以外,实验条件对其影响也很大。根据XK圆柱型煤自然发火实验台的特点和实验数据,对蓄热环境、粒度和供风量等实验条件进行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得到其对实验自然发火期影响规律以及合适的实验条件。研究分析发现,对于周期较短的实验,控温水层温度与实验台内煤体温度的温度差控制在1℃就可以满足误差要求,但对于实验周期〉60d的试验需要适当减小散热温度差。环境温度越低,对实验的影响越大。起始供风量应在0.072~0.360m^3/h之间,实验过程中供风量应根据高温区域氧气浓度情况进行调节。
文虎赵彦辉翟小伟王凯
关键词:自然发火期粒径供风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