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10237)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关玉宝曾庆思陈淮李靖煦何苗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东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小细胞
  • 6篇非小细胞
  • 5篇肺癌
  • 4篇预后
  • 3篇肿瘤
  • 3篇肿瘤分期
  • 3篇细胞肺癌
  • 3篇小细胞肺癌
  • 3篇基因
  • 3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原位杂交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腺癌
  • 2篇基因缺失
  • 2篇肺癌预后
  • 2篇肺腺癌
  • 2篇NSCLC

机构

  • 7篇广州医学院第...
  • 2篇东北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东软医疗系统...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关玉宝
  • 7篇曾庆思
  • 3篇何苗
  • 3篇陈淮
  • 3篇李靖煦
  • 2篇康雁
  • 2篇林云恩
  • 2篇邱源
  • 2篇陈利娜
  • 2篇钟南山
  • 2篇顾莹莹
  • 2篇孙申申
  • 2篇邓怀福
  • 2篇何建行
  • 2篇杨海虹
  • 1篇朱巧洪
  • 1篇江梅
  • 1篇张超亮
  • 1篇岑人丽
  • 1篇李宏

传媒

  • 2篇中华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实用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定量成像技术在COPD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评价MSCT定量成像参数与常规肺功能参数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与正常志愿者MSCT定量参数的对比性,确定COPD患者MSCT定量成像参数的临床可行性。方法:正常志愿者30例,COPD患者40例,通过常规肺功能检查及MSCT检查,在最大吸气末及最大呼气末屏气扫描,所有数据通过肺计算机辅助检查系统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与肺功能检查(PFT)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与正常志愿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OPD患者最大呼气容积/最大吸气容积(Vex/Vin)与残气量/肺总量(RV/TLC)有显著的相关性(r=0.90,P<0.01),Vin和Vex与TLC及RV亦有很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70和0.81,P<0.01),(Vin-Vex)与FVC亦有很好的相关性(r=0.76,P<0.01)。深呼气相时EV-910与FEV1/FVC%有很好的相关性(r=-0.84,P<0.01)。PI-910in、PI-950in及PI-910ex、PI-950ex与FEV1及FEV1/FVC%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以呼气相时的相关性更好,其中以PI-910ex时的相关性为佳(r分别为-0.86和-0.85,P<0.01)。深吸气末肺容积为(5318.15±1200.74)ml,平均肺密度为(-898.04±35.36)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02±0.035)g/cm3,三者与正常志愿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深呼气末肺容积为(3878.21±1202.75)ml,平均肺密度为(-855.04±50.41)HU,单位体积密度为(0.144±0.051)g/cm3,与正常志愿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MSCT肺功能检查能很好的评估COPD患者的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陈淮曾庆思关玉宝高怡岑人丽张超亮侯欣然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CT形态学征象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CT形态学征象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61例具有完整胸部CT影像资料及手术病理结果的Ⅰ期NSCLC患者的资料,均具备完整的患者的5年总生存期。结果 161例Ⅰ期NSCLC患者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71.4%;按性别分成两组,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多因素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患者年龄(≤60岁、>60岁)、病理类型及发病部位进行分组,经多因素生存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期T1a、T1b及T2a期对应患者的5年OS分别为87.2%、70.7%和58.9%,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IA、IB期分类,对应5年OS分别为78.1%和58.9%,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肿瘤的密度分类,经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边缘、周围情况及与邻近胸膜的关系方面,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病灶"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像上肿瘤的大小、"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是影响Ⅰ期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关玉宝杨海虹邓怀福李靖煦陈利娜邱源曾庆思何建行钟南山
关键词:肿瘤分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基因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分为小细胞癌(SCLC)及非小细胞癌(NSCLC)两大类,其中NSCLC约占80%~ 85%.2008年肺癌在全世界的发病率(17%)和病死率(23%)已跃居所有恶性肿瘤榜首[1].2010年美国新发肺癌有22万,超过15万人死于肺癌[2].在我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肺癌的病死率增长速度最快[3].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各个地区、不同人种有很大差异,提示遗传或变异可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人体中99.9%的基因在不同个体中是一样的,仅存在0.1%的差异,这些差异大部分是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目前,随着肺癌SNP的单体型图谱构建完成和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发展,肺癌遗传个体化研究成为了可能,这为将来肺癌患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技术条件.
陈利娜关玉宝曾庆思
关键词:基因分型技术单核苷酸多态性非小细胞癌肺癌预后NSCLC
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CT形态学征象、ERCC1表达与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CT形态学征象与ERCC1蛋白表达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33例具有完整胸部CT检查及手术病理结果的Ⅰ期NSCLC患者的资料,均具备完整的3年总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期(DFS)。采用半定量免疫组化法分析切除肿瘤标本的ERCC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Ⅰ期NSCLC术后ERCC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3年DFS存在相关性(P=0.004),与3年OS无相关(P>0.05),ERCC1蛋白水平呈高表达者术后预后较好;CT所见肺癌病灶边缘不光滑、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ERCC1蛋白表达水平有相关性(P<0.05),ERCC1蛋白水平呈高表达肿瘤出现边缘不光滑、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的比率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滑及毛刺征与ERCC1蛋白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Ⅰ期NSCLC术后ERCC1蛋白水平呈高表达患者的预后较好;CT所见肿瘤边缘不光滑、短毛刺征与ERCC1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关玉宝李靖煦陈淮邓怀福江梅杨海虹邱源何建行钟南山
关键词:肿瘤分期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预后
螺旋CT三维定量测量评估I期非小细胞肺癌肿瘤大小及T分期的价值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定量测量评估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最大径及术前T分期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1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期NSCLC患者,均有完整的CT检查资料,评估CT三维定量测量与二维测量、大体病理测量肿瘤最大径及T分期的差异。结果 CT三维定量测量、二维测量及大体病理测量125例患者的肿瘤平均最大径分别为(26.21±8.14)mm、(27.03±9.90)mm、(25.60±9.31)mm;二维测量与三维定量测量、大体病理测量肿瘤最大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7,P<0.05;t=2.961,P<0.01),三维定量测量与大体病理测量肿瘤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1,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以大体病理测量结果作为"金标准",三维定量测量较二维测量一致性更高;在此基础上,以三维定量测量结果为对照,有25例(20%)二维测量分期结果与其不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定量测量对I期NSCLC肿瘤最大径测量及术前分期结果较二维测量更准确,可以为NSCLC患者术前分期、评估预后和疗效提供更准确的评价标准。
李靖煦关玉宝夏亭亭朱巧洪孙申申康雁
关键词:螺旋计算机肿瘤分期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腺癌p53基因缺失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在检测p53基因缺失中的应用,并评估其应用于肺腺癌诊断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采用FISH技术在基因水平上检测30例肺腺癌及20例良性病变的p53基因缺失情况,比较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时建立阳性检测的阈值,比较两组间p53基因缺失的阳性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肺腺癌p53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肺腺癌p53基因缺失和p53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0例肺腺癌p53基因缺失率为(38.3%±8.9%),20例良性病变对照组为(13.3%±2.4%),两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53蛋白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p53基因缺失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缺失的高表达在肺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用FISH技术检测p53基因缺失率可能对肺腺癌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何苗顾莹莹林云恩关玉宝曾庆思
关键词:P53基因肺腺癌荧光原位杂交
肺腺癌CT征象与p53基因缺失表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CT征象与p53基因缺失率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3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的p53基因缺失情况,并回顾性分析其与术前CT征象间的关系。结果 p53基因缺失率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瘤体大小、深分叶征、短毛刺征、棘状突起、癌性空洞、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等征象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53基因缺失率与肺腺癌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何苗关玉宝曾庆思顾莹莹林云恩陈淮
关键词:P53基因缺失荧光原位杂交肺腺癌
CT扫描层厚和增强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形态学测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CT扫描层厚、增强与否对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最大径、体积及质量的影响。方法:92例Ⅰ期NSCLC患者,其中76例在平扫基础上进行了增强扫描;扫描数据传至CT后处理工作站,采用计算机辅助诊断软件描绘并分割病灶,分别自动测量2 mm、7 mm层厚及7 mm增强前后病灶的最大径d(mm)、体积V(mm3)、质量m(g),计算各均值及方差,运用配对T检验评价不同层厚、增强与否对肿瘤的三维测量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2 mm、7 mm层厚CT扫描条件下,d、V、m的测量结果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 mm层厚扫描条件下,CT增强前后d、V的测量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m的测量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部CT扫描2 mm、7 mm层厚的选取对Ⅰ期NSCLC三维最大径、体积及质量的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影响;CT增强可影响肿瘤的质量测量评价。
李靖煦关玉宝夏亭亭朱巧洪林翰菲曾庆思李宏孙申申康雁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形态学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蛋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0年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肺癌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2型,其中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5%,其5年生存率约为15%。
何苗关玉宝曾庆思
关键词:肺癌预后蛋白LUNGNSCL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