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121PPTGG360-9)
-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 相关作者:万俊锋王岩郎龙麒王杰程盼更多>>
- 相关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硫酸盐还原菌SRB除砷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4
- 2016年
- 环境中砷的存在往往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从而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SRB)利用有机物还原硫酸根生成硫化物,进一步通过硫化物与溶液中砷反应产生沉淀从而实现砷的最终去除。为了探讨不同因素对SRB除砷的影响,该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初始pH值、碳源和初始砷浓度条件下的SRB活性及其对砷的去除效果。提取在UASB反应器中长期驯化的富含SRB的厌氧污泥进行批次实验。研究表明,在选取乳酸、乙酸、葡萄糖作为不同外加碳源的对比实验中,微生物利用乳酸作为基质反应相对缓慢(COD分解速率低),SRB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对硫酸根去除率最高),同时保持较好的砷去除率(大约60%);SRB利用不同有机物反应过程中产生碱度导致系统内pH逐渐升高,其中以乳酸作为碳源时系统内pH升高到8.5左右;随着初始pH的升高,砷的去除效果降低,硫化砷沉淀在弱酸性条件下更易稳定存在;随着初始砷浓度的增加,SRB的活性受到抑制,当初始砷浓度达到40 mg·L^(-1)时,SRB基本失去反应活性;利用驯化污泥除砷过程中,部分砷价态发生了变化。
- 余飞万俊锋赵雅光程盼蔡利芳王岩
-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不同碳源PH
- SBAR内不同有机负荷下2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及除磷性能被引量:3
- 2015年
- 在SBAR中首先采用低有机负荷继而提高负荷的方法成功培养出2种不同类型的好氧颗粒污泥。在长期培养过程中,对SBAR系统中的微生物特征包括污泥浓度、SVI沉降指数等指标及系统对废水中COD和氮磷去除性能进行评估。在稳定阶段,通过在不同浓度Na Cl溶液中测试和对比SBAR内2种颗粒污泥的沉降性能。结果表明,系统经过89 d的低有机负荷(0.75 kg COD/(m3·d))运行,小颗粒污泥缓慢形成,表面光滑,外观规则为近似球形;大幅度提高有机负荷(1.6 kg COD/(m3·d))促使大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多数为椭球形,并且颗粒边缘清晰透明;经过93 d稳定运行,成熟的小颗粒和大颗粒的平均直径分别为0.35 mm和1.35 mm;随着大颗粒污泥的增多,系统除磷效果明显增强;在不同盐浓度(0%~15%)条件下大颗粒污泥比小颗粒污泥沉降速度更高;小颗粒污泥在大于2%的Na 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而大颗粒仅在15%的Na Cl溶液出现悬浮现象,进一步说明大颗粒污泥密度相对较大。
- 郎龙麒万俊锋王杰程盼王岩
-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磷去除
- 三价砷对SBRs反应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研究了三价砷As(Ⅲ)对序批式反应器SBRs系统中活性污泥的影响.采用反应器R1和R2(对照CK)进行对比试验,向R1中逐渐添加不同浓度的三价砷As(Ⅲ),定期检测两组反应器内活性污泥性状和出水水质.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中R1系统对COD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比R2系统低大约5%;随着三价砷浓度的提高,R1系统内污泥絮体直径变小且分散,SVI30由原来的37 mL/g提高至97mL/g,可能是部分微生物中毒引起絮体分解所致;与R2系统相比,R1内微生物种类相对单一,特别在高浓度三价砷(20 mg/L)条件下,后生动物消失.
- 王岩刘奉滨郎龙麒万俊锋
- 关键词:三价砷污泥活性沉降性能
- 生物除磷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3年
- 阐述了强化生物除磷(EBPR)技术的主要机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相关的功能性微生物包括聚磷菌、聚糖菌、反硝化聚磷菌,总结了不同的废水生物除磷工艺。最后,针对未来生物除磷技术在微生物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和潜在的工艺应用提出了展望。
- 郎龙麒万俊锋王杰王岩
-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反硝化聚磷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