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411032800)

作品数:5 被引量:48H指数:3
相关作者:薛香郜庆炉王巧玲梁云娟吴玉娥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小麦
  • 2篇行距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穗发芽
  • 2篇发芽
  • 1篇性状
  • 1篇植物源
  • 1篇株型
  • 1篇籽粒
  • 1篇小麦产量
  • 1篇小麦产量性状
  • 1篇小麦穗
  • 1篇小麦籽粒
  • 1篇麦穗
  • 1篇冠层
  • 1篇冠层结构
  • 1篇高产
  • 1篇高产小麦
  • 1篇产量性状

机构

  • 5篇河南科技学院

作者

  • 5篇薛香
  • 3篇王巧玲
  • 3篇郜庆炉
  • 2篇韩占江
  • 2篇吴玉娥
  • 2篇梁云娟
  • 1篇茹萍萍

传媒

  • 2篇种子
  • 2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科技学院...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小麦穗发芽抑制剂的筛选被引量:2
2005年
以5种植物为材料提取穗发芽抑制物质,并进行了小麦穗发芽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其中,M3是对小麦籽粒发芽抑制效果显著、作用迅速而持久的天然抑制物质,对种子发芽抑制率达到85%以上,且抑制效果不存在与小麦品种间的互作。
薛香王巧玲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抑制剂
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3
2005年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不同株型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总的趋势是16.67cm行距产量、成穗数最高。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株型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据此,在生产上根据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吴玉娥韩占江薛香郜庆炉梁云娟
关键词:行距小麦株型
柳枝浸提液对小麦籽粒发芽的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研究了柳树枝叶浸提液对小麦籽粒发芽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抑制作用的大小随浸提时间和浸提液浓度的不同而异,煎煮时间对小麦种子发芽抑制强度依次为4h>3h>2h>0.5h,浸提液不同浓度的抑制效果为280g/L>200g/L>120g/L>40g/L。
薛香王巧玲茹萍萍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被引量:17
2005年
研究了不同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产小麦株高、节间长度、冠层叶片大小、叶片着生角度等主要受品种特性的影响,行距对其无显著影响,但行距与品种在株高上存在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在产量及产量构成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同一密度下不同行距超高产小麦的产量、成穗数存在极显著差异。由于行距与品种的互作效应,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要实现成穗数最大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在生产上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可以通过行距调整增加成穗数以增产。
吴玉娥郜庆炉薛香梁云娟韩占江
关键词:超高产小麦行距冠层结构
植物源小麦籽粒发芽抑制物质筛选被引量:3
2005年
以5种植物为材料提取穗发芽抑制物质对小麦籽粒发芽抑制效应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提取物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其中M 3是对小麦籽粒发芽抑制效果显著、作用迅速而持久的天然抑制物质,对种子发芽抑制率达到85%以上,且抑制效果不存在与小麦品种间的互作。
薛香王巧玲郜庆炉
关键词:小麦穗发芽抑制剂小麦籽粒植物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