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369)

作品数:3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席贻龙许丹丹马杰葛雅丽赵清清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科技基金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轮虫
  • 3篇臂尾轮虫
  • 1篇栅藻
  • 1篇生活史特征
  • 1篇生态因子
  • 1篇食物密度
  • 1篇实验种群
  • 1篇实验种群增长
  • 1篇种群
  • 1篇种群增长
  • 1篇萼花臂尾轮虫
  • 1篇温度
  • 1篇斜生栅藻
  • 1篇和食
  • 1篇BRACHI...

机构

  • 3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席贻龙
  • 2篇葛雅丽
  • 2篇马杰
  • 2篇许丹丹
  • 1篇李志超
  • 1篇潘玲
  • 1篇赵清清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藻密度下Zn^2+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了比较不同食物密度下污染物浓度对受试生物的慢性毒性,筛选出以轮虫为受试生物对水环境中Zn2+污染进行监测的敏感指标,在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1.0×106、2.0×106和4.0×106个/m L)下不同浓度(0、0.1、0.3、0.5、0.7、0.9 mg/L)的Zn2+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25℃以及1.0×106、2.0×106和4.0×106个/m L藻密度下Zn2+对萼花臂尾轮虫的24 h LC50值分别是6.647、8.102和5.873 mg/L。与各食物密度下的对照组相比,当食物密度为1.0×106个/m L时,各浓度的Zn2+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各种群增长参数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当食物密度为2.0×106个/m L时,各浓度的Zn2+均显著延长了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和平均寿命,提高了轮虫的净生殖率;除0.3 mg/L外,其他浓度的Zn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当食物密度为4.0×106个/m L时,0.1、0.3和0.7mg/L的Zn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0.7和0.9 mg/L的Zn2+显著提高了轮虫的后代混交率。藻密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Zn2+浓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藻密度和Zn2+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轮虫的生命期望、种群内禀增长率和后代混交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2.0×106个/m L食物密度下,Zn2+浓度与轮虫的生命期望、世代时间、净生殖率和平均寿命之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4.0×106个/m L食物密度下,Zn2+浓度与轮虫的后代混交率间也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赵清清席贻龙李志超潘玲
关键词:萼花臂尾轮虫
剪形臂尾轮虫形态的时空变化及其与生态因子间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对芜湖市镜湖和汀棠湖中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的发生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一年的观察,并分析了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镜湖中,剪形臂尾轮虫出现于7月至10月,且仅存在短后棘刺型个体;2样点内,除了前外棘刺长以外,轮虫的其他各形态参数均随季节显著变化,形态参数的样点间差异也因季节的不同而异;轮虫的各形态参数均随pH的升高而延长,随过滤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的升高而缩短;体长和体宽均随晶囊轮虫密度的升高而增大。汀棠湖中,短后棘刺型个体出现于6月至10月,而长后棘刺型个体仅出现于6月至8月;2种形态型个体同时存在时,长后棘刺型个体在种群中所占比例始终高于短后棘刺型个体,并与水温、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以及枝角类、桡足类和晶囊轮虫的密度均呈显著的正相关;2样点轮虫短后棘刺型个体各形态参数均随季节显著变化;长后棘刺型个体在1号样点内仅前外棘刺和后棘刺长有显著变化,而2号样点内仅体长、体宽和后棘刺长有显著变化;2样点内长后棘刺型个体的体长、体宽以及前外棘刺和后棘刺均显著长于短后棘刺型个体;同一形态型个体形态参数的样点间差异因季节的不同而异;短后棘刺型个体的前外棘刺和后棘刺长均与水体中总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后者与过滤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和枝角类密度也呈显著的正相关;长后棘刺型个体的后棘刺长与桡足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前内棘刺长与水温、溶氧量和晶囊轮虫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两湖泊内剪形臂尾轮虫的后棘刺长和体长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其后棘刺的延长并不是对体长的异速增长。
葛雅丽席贻龙马杰许丹丹
关键词:生态因子
温度和食物密度对两种形态型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生活史特征和后代形态型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运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5℃、20℃、25℃和30℃)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0.75×106、1.5×106、3.0×106和6.0×106 cells/ml)对等棘刺型和不等棘刺型裂足臂尾轮虫(Brachionus diversicornis)的净生殖率、种群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生命期望和后代混交率等生活史参数和后代形态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温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除20℃外,其余三个温度下,等棘刺型轮虫的繁殖率显著高于不等棘刺型;除30℃下等棘刺型轮虫的世代时间长于不等棘刺型轮虫外,各温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各生活史参数均无显著差异.各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的存活率、繁殖率、各生活史参数也均无显著差异.两种形态型轮虫的种群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和生命期望对升高的温度反应不同,但食物密度仅对等棘刺型轮虫的净生殖率和内禀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等棘刺型轮虫的净生殖率在6.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显著低于0.75×106和3.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1.5×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与上述三食物密度间均无显著差异;内禀增长率在6.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显著低于3.0×106cells/ml食物密度下,但两者均与0.75×106和1.5×106 cells/ml食物密度下无显著差异.在各温度和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都能产生等棘刺型和不等棘刺型的后代.25℃下等棘刺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明显高于不等棘刺型轮虫,但各食物密度下两种形态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无显著的差异.温度对等棘刺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有显著的影响,但食物密度对两种形态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均无显著的影响.等棘刺型轮虫所产后代中等棘刺率在15℃和25℃、20℃和30℃间分别无显著差异,但前两者显著高于后两者.
马杰席贻龙许丹丹葛雅丽
关键词:温度食物密度生活史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