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推进项目

作品数:131 被引量:525H指数:11
相关作者:赵阳金兰梅吴小俊伍清林董延茂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金陵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篇农业科学
  • 18篇电气工程
  • 16篇化学工程
  • 16篇电子电信
  • 11篇理学
  • 10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机械工程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2篇电磁
  • 9篇奶牛
  • 8篇噪声
  • 8篇丙烯
  • 7篇性能研究
  • 7篇聚丙烯
  • 6篇电磁干扰
  • 6篇乳房炎
  • 6篇舍内
  • 6篇传导电磁干扰
  • 5篇电磁兼容
  • 5篇噪声抑制
  • 5篇阻燃
  • 4篇动物园
  • 4篇人脸
  • 4篇生物柴油
  • 4篇酯化
  • 4篇酯化反应
  • 4篇网络
  • 4篇蚂蟥

机构

  • 18篇南京师范大学
  • 18篇江南大学
  • 15篇金陵科技学院
  • 9篇苏州科技学院
  • 7篇徐州工业职业...
  • 6篇江苏工业学院
  • 6篇江苏海事职业...
  • 4篇南京理工大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4篇南京中医药大...
  • 4篇淮安信息职业...
  • 4篇盐城工学院
  • 3篇江苏建筑职业...
  • 3篇南京财经大学
  • 3篇淮阴工学院
  • 3篇南通大学
  • 3篇苏州泰思特电...
  • 2篇常州机电职业...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作者

  • 16篇赵阳
  • 14篇金兰梅
  • 12篇伍清林
  • 11篇吴小俊
  • 9篇董延茂
  • 6篇徐冬梅
  • 6篇柳峰
  • 6篇鲍治宇
  • 6篇赵丹
  • 6篇李为民
  • 5篇李世锦
  • 5篇陶卫
  • 4篇史红专
  • 4篇夏平平
  • 4篇郭巧生
  • 4篇徐进
  • 4篇颜伟
  • 4篇聂恒凯
  • 4篇吕太之
  • 4篇马宝萍

传媒

  • 13篇南京师范大学...
  • 4篇工程塑料应用
  • 4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模式识别与人...
  • 3篇电子质量
  • 3篇苏州科技学院...
  • 3篇家畜生态学报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兽医杂志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现代塑料加工...
  • 2篇畜牧与兽医
  • 2篇中国油脂
  • 2篇计算机应用研...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软件学报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计算机仿真

年份

  • 4篇2019
  • 3篇2018
  • 1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15篇2014
  • 16篇2013
  • 15篇2012
  • 22篇2011
  • 20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3篇2007
1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镍锌铁氧体的表征及在肝素提取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镍锌铁氧体(Ni0.5Zn0.5Fe2O4),FT-IR、SEM、XRD、BET等技术表征后发现,此铁氧体是一种纳米级铁磁性颗粒,平均粒径27.53 nm,其结构疏松多孔且比孔径和表面积均较大。当其用处理肝素提取废水时,发现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不仅存在表面吸附而且存在磁性吸附,这种吸附能很好地促进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实验发现其处理过程主要分2个过程:污染物先被吸附,然后其中有机物被添加的过氧化氢氧化;无机物、金属离子被笼络到铁氧体的晶格中后通过絮凝过滤而去除,处理后的废水中含盐量去除率在92%以上。UV-Vis分析发现镍锌铁氧体对此种废水的处理能使废水中的特征吸收峰明显降低;它也能促进过氧化氢的氧化,高于芬顿试剂的氧化效果:能使吸收在296 nm处的物质彻底消除。
解恒参卢经扬苏苓
关键词:铁氧体
反应谱理论及其在电阻架抗震分析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5年
以高压绝缘电阻架为研究对象,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建立了三维梁壳单元有限元分析模型。结合电阻架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谱,并计入结构阻尼对地震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电阻架的模态分析和反应谱分析,得到了电阻架在双向水平与扭转地震偶联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响应以及应力。分析结果表明,电阻架位移和速度的最大响应点在最顶层电阻器上,加速度最大的位置在铜管。地震响应的应力评定满足结构强度要求,该方法为电阻架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及依据。
卢志珍许京荆王正涛赵辉袁琨
关键词:振型分解
多种群免疫协同进化算法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中的研究
2015年
为提高免疫算法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效率,文章引入了多种群协同进化的框架模型,在此模型上提出了一种多种群免疫协同进化算法(Multiple Population Immune Co-evolution Algorithm,MPICA)。MPICA通过对若干个抗体子群进行多样性评价,获得各自的记忆库和父代种群;记忆库之间通过移民算子进行联系,增大优秀抗体亲和度成熟的概率;各父代种群通过期望繁殖率进行选择、动态交叉和变异来提高抗体分布的多样性。针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实验数据表明,MPICA具有可靠地收敛性和全局寻优能力,能够高效的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
吕红朱作付
关键词:多种群免疫算法物流配送中心
无外接电源医疗设备静电问题处理方法分析与应用
电磁兼容标准YY0505-2012在医疗器械行业执行后,医疗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得到极大关注,其中静电防护方面形成了一些常见的经验性的措施,如用金属外壳罩住并接地进行屏蔽、在片上使用防ESD器件等。然而,很少涉及在无外接电...
张涛杨雄赵阳周孟夏夏清
文献传递
风电—网电并联油田供电系统的研制被引量:3
2012年
风电-网电并联油田供电系统由PIC18F4331单片机、风力发电机、控制板、逆变器、限幅负载、防雷器和三相滤波器等部分构成。系统利用风力发电机的最大功率跟踪(MPPT)技术、反孤岛技术、远程监控技术和能量回馈技术节约电能,解决"倒发电"问题,避免"大马拉小车"现象,提高泵效,增加产量。该系统具有功率因数大、效率高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偏远地区;既可以弥补风力发电实时性的不足,又可以节约市电,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吴大军聂开俊杨姗姗张强盛
关键词:风力发电并联供电
基于Log-Gabor滤波特征的黎曼流形图像集分类算法被引量:3
2017年
生物神经中的感知理论符合黎曼流形,相比其它滤波器,Log-Gabor滤波器更适合人眼的非线性对数特性,因此两者结合符合人类视觉的感知过程.基于上述情况,文中利用协方差鉴别学习,提出基于Log-Gabor滤波特征的黎曼流形图像集分类算法.使用Log-Gabor滤波器滤波图像,获得多尺度多方向的图像特征,然后对高维的协方差矩阵使用双向二维主成分分析进行降维,利用协方差鉴别学习进行分类.在多个标准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效果较好,从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
王锐吴小俊
关键词:黎曼流形
免疫粒子群优化算法及性能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针对基本粒子群算法的容易陷入局部极小值,搜索精度不高等缺点,将免疫算法和粒子群优化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相结合,并加以改进,利用免疫算法能够保持个体多样性的特点,可使粒子群优化算法。达到摆脱局部极值点能力,从而提高算法进化过程中的收敛精度和速度。使用四个经典的测试函数对其进行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改进效果良好。
夏平平吕太之贾岩峰
关键词:人工免疫粒子群优化免疫算法
双散射环境下互耦对多入多出系统容量的影响
2013年
研究了双散射环境下互耦效应对多入多出(Multiple Input and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容量的影响.在建立多天线系统等效互耦效应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互耦效应影响下的空间相关系数和信道容量表达式,仿真了双散射环境下天线阵元互耦对MIMO系统信道容量的影响.
李岳衡彭文杰燕璐居美艳黄平
关键词:MIMO互耦效应信道容量
基于协同表示的子空间聚类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稀疏子空间聚类(SSC)求得的系数矩阵过于稀疏和最小二乘回归子空间聚类(LSR)求得的系数矩阵过于稠密的问题,文中提出基于协同表示的子空间聚类算法(SCCR).结合SSC和LSR的优点,将l1范数和Frobenius范数引入同一优化问题中,使系数矩阵保证在同一子空间数据点联系(如LSR)的同时,消除不同子空间数据点之间的联系(如SSC).然后利用此系数矩阵建立相似矩阵,应用谱聚类得到聚类结果.实验表明SCCR可以提高聚类性能.
傅文进吴小俊董文华尹贺峰
关键词:FROBENIUS范数谱聚类
回收聚丙烯/木粉复合材料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回收聚丙烯(PP)/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木粉用量对复合材料拉伸性能、冲击性能、加工流动性及耐热性的影响,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木粉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升高后降低,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熔体流动速率均不断降低,维卡软化点温度则呈上升趋势,木粉用量为80份时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
聂恒凯柳峰徐冬梅焦富强徐进严勤明
关键词:回收聚丙烯木粉复合材料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