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3972)

作品数:15 被引量:175H指数:9
相关作者:郭万首程立明俞庆声王卫国路玉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细胞
  • 6篇内皮
  • 6篇内皮细胞
  • 6篇骨头
  • 6篇股骨
  • 6篇股骨头
  • 5篇坏死
  • 5篇激素
  • 5篇关节
  • 4篇血管
  • 4篇血管内皮
  • 4篇血管内皮细胞
  • 4篇头坏死
  • 4篇微血管
  • 4篇微血管内皮
  • 4篇微血管内皮细...
  • 4篇骨头坏死
  • 4篇股骨头坏死
  • 4篇关节置换
  • 3篇术后

机构

  • 11篇中日友好医院
  • 4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大学中日...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11篇郭万首
  • 10篇程立明
  • 5篇俞庆声
  • 4篇路玉峰
  • 4篇王卫国
  • 3篇高福强
  • 3篇张启栋
  • 2篇孙伟
  • 2篇王佰亮
  • 2篇李平
  • 1篇刘朝晖
  • 1篇范萌
  • 1篇张韫
  • 1篇刘建梅
  • 1篇丁冉
  • 1篇李子荣
  • 1篇陈有荣
  • 1篇王健
  • 1篇白禹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Chines...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6
  • 6篇2015
  • 4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4
2018年
股骨头坏死是我国骨科的常见病和难治性疾病,近年来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迅速。糖皮质激素的大量使用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发现有许多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包括TGF-β/Smad,Wnt/β-catenin,PI3k/Akt,TLR4,PPARγ,TNF-α-STAT1-Caspase-3等多条信号通路。这些信号通路通过促进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凋亡,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化,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影响股骨头血供等多方面参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综述股骨头坏死发生的信号通路与股骨头坏死之间的关系,为股骨头坏死进行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帮助。
卢非凡张启栋王卫国郭万首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信号通路糖皮质激素TGF-Β/SMADWNT/Β-CATENIN
甾体类激素影响骨内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谱与转录组的初探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探讨对甾体类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分子机制.方法 使用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人股骨头松质骨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等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抗体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用双标的lncRNAs+mRNAs表达谱芯片和单标microRNAs芯片进行差异性转录本检测,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并参考数据库信息,分析出lncRNAs-microRNAs-mRNAs的空间位置和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体外培养的股骨头内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甾体类激素损伤情况下出现mRNAs、microRNAs(其中miR-339上调,miR-100、miR-222、miR-23、miR-933下调)和lncRNAs(其中73种表达上调,166种表达下调)等分子特异性的变化,利用靶基因预测等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出了转录本模块间的共表达调控网络模型.结论 甾体类激素导致骨内微血管内皮细胞miR-100、miR-222、miR-933、miR-339和miR-23等转录本发生明显变化,它们直接攻击过氧化氢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等关键酶和细胞因子,对松质骨内的骨组织和循环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路玉峰李平
关键词:骨坏死
鸡尾酒疗法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的隐性失血被引量:11
2016年
背景:目前可采用应用肾上腺素、氨甲环酸、止血凝胶和止血粉末等减少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后的局部失血,但单独采用某一种方法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止血效果。目的:评估鸡尾酒疗法对单侧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率的影响。方法:将125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进行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鸡尾酒组(n=64)在关闭肌肉筋膜层之后局部关节腔内注射鸡尾酒(3 g氨甲环酸和0.25 mg稀释性肾上腺素的混合液),氨甲环酸组(n=61)关闭肌肉筋膜层之后局部关节腔内单纯注射含3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术后第1,3,5天分析失血量及输血率,随访观察深静脉血栓与肺动脉栓塞发生情况。结果与结论:术后第3天,鸡尾酒组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血红蛋白下降值均低于氨甲环酸组(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及输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血压骤升、症状性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情况出现,未见氨甲环酸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表明,鸡尾酒疗法在首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中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同时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时利军白禹高福强孙伟王卫国程立明郭万首
关键词:手术后出血骨科植入物全髋关节置换鸡尾酒隐性失血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以进一步完善围术期肢体康复训练。方法对2013年4—10月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18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 BMI)、术前诊断、麻醉方式、术后抗凝方式、止血带使用时间、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假体类型等对术后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采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比较BMI≤25 kg/m^2患者与BMI〉25 kg/m^2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上10 cm周径变化值时发现,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270,P〈0.05);根据年龄分为〈60岁、60~70岁和〉70岁3组,三组间术后肢体肿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止血带使用时间与肢体肿胀程度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两者无相关性(P〉0.05)。性别、麻醉方式、抗凝方式等对术后肢体肿胀均无影响(P〉0.05)。二分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KA术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包括BMI、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值及假体类型(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肢体肿胀容易发生,其肿胀程度与患者BMI、围术期血红蛋白变化及假体类型呈相关性,应制定个体化护理对策,减轻患者术后肢体肿胀,优化患者康复训练效果。
刘建梅王健范萌高福强
关键词:护理全膝关节置换术肢体肿胀影响因素
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培养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15例行髋关节置换患者切除的内部无病变的股骨头,男2例,女13例;年龄38~92岁,平均71.2岁.无菌条件下将股骨头内松质骨咬成碎骨粒,放入培养基.采用酶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细胞;差速贴壁法,选择性培养基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特点,并采用vWF、CD31免疫荧光进行细胞鉴定.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数量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细胞越少.培养4~5 d细胞呈短梭形、多角形或“鹩卵石”状.培养7~10d细胞生长密集,细胞融合呈漩涡状,接触抑制明显.vWF、CD31免疫荧光检测阳性率100%,表明细胞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简单、稳定、有效、可重复性好,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
路玉峰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张韫
关键词:股骨头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分离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机制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 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规律、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3年1至5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外科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135例患者围手术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并进行曲线描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指数(BMI)、血型、疾病诊断、麻醉方式、手术类型、手术医师、抗凝方式、血红蛋白变化(ΔHG)、血细胞比容变化(ΔHCT)、血小板变化(ΔPLT)等对术后低氧状态的影响,以及对低氧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疾病诊断、麻醉方式及手术类型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状态有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单侧手术:B为0.080,S.E为0.016,P=0.000;双侧手术:B为0.074,S.E为0.025,P=0.006).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SpO2的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术后2 d内容易发生无症状性低氧血症,尤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著,而年龄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低氧血症的影响因素,对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及时给予干预措施,预防致命性并发症的发生.
高福强郭万首孙伟李子荣王卫国王佰亮程立明
关键词:低氧血
淫羊藿苷对激素诱导损伤人股骨头微血管内皮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解析淫羊藿苷(ICA)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建立体外激素损伤模型及淫羊藿苷预处理模型,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BMECs凋亡率,蛋白芯片检测BMECs内关键信号传导因子(血管生成因子、炎症因子、凋亡因子)的表达变化。结果激素组BMECs凋亡率为(46.9%±5.8%)和(78.0%±8.5%),较正常对照组(4.8%±1.3%)明显升高,淫羊藿苷+激素组细胞凋亡率(15.2%±7.7%)和(44.6%±5.3%),较激素组明显降低(均P〈0.001)。蛋白质芯片筛选结果发现激素组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同时炎性因子IL-4表达升高;淫羊藿苷+激素组的G-CSF表达较激素组升高,同时炎性因子IL-4表达降低,凋亡因子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淫羊藿苷可以显著抑制糖皮质激素诱导的BMECs凋亡,提高促血管生成因子G—CSF的表达,抑制炎性因子IL-4表达,推测淫羊藿苷可能具有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
赵丁岩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淫羊藿苷激素类蛋白芯片
糖皮质激素对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对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谱分析及荧光定量PCR验证,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发生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进行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证明细胞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1 mg/ml的含氢化可的松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建立糖皮质激素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用晶芯mRNA表达谱芯片对细胞损伤模型和对照组进行差异性转录本检测,对差异性表达基因行q PCR验证。[结果]mRNA芯片表达基因筛选结果发现ICAM-1、ET-1受体、PAI-1、血管紧张素II受体较对照组明显上调,e NOS、ET-1、PGI2合成酶、VEGF、PGE合成酶及PGE受体表达明显下调。q 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糖皮质激素促进了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缩血管因子、促凝血的因子及相关受体的表达,降低了舒张血管因子及相应受体的表达。
路玉峰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李平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内皮细胞基因芯片荧光定量PCR
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作为行进一步生物力学分析的基础。[方法]对1名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左膝关节CT和MRI平扫,以Dicom格式保存数据。利用Mimics 17.0行影像学处理及三维重建,得到正常膝关节各结构STL三角网格模型,再利用Rapidform 2006行曲面拟合生成实体模型,经Abaqus 6.10建立正常膝关节有限元模型,设定边界条件及载荷,计算载荷分配、接触应力与接触面积,与文献结果对比进行验证。然后利用Abaqus 6.10在经过验证的正常膝关节模型基础上建立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三维有限元模型,行网格划分及赋值,设定边界条件和载荷,计算胫骨内外侧间室载荷分配及应力,与文献结果对照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在经过验证的正常膝关节模型基础上成功建立了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三维有限元模型,包含了膝关节的主要结构,整个模型共218 043个单元和229 524个节点,于股骨施加1 000 N垂直压缩载荷,计算胫骨内外侧间室载荷分配及应力,与既往文献中研究结果相比较为接近。[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创新性及有效性,可用于进一步生物力学模拟和分析。
朱广铎郭万首程立明刘朝晖张启栋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生物力学
骨微循环内皮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病机制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5年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是我国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其确切的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近期国内外研究认为股骨头内部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在股骨头内骨细胞及骨髓坏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不仅可以造成局部的凝血活性增高,形成微血栓,局部血管闭塞,导致支配区域股骨头坏死,而且损伤的微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了大量的活性氧,减少了舒血管物质的合成,进一步加剧了内皮细胞本身的损伤及骨细胞、骨髓坏死。
路玉峰郭万首程立明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股骨头内皮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