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802841005)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4
相关作者:虞文魁李宁朱维铭习丰产高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岛
  • 3篇胰岛素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细胞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术后
  • 2篇限制性液体治...
  • 2篇病人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疾病
  • 1篇胆道手术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酶体
  • 1篇毒素刺激
  • 1篇炎细胞

机构

  • 6篇南京军区南京...
  • 4篇南京大学

作者

  • 7篇虞文魁
  • 6篇李宁
  • 5篇朱维铭
  • 3篇张娟娟
  • 3篇高涛
  • 3篇习丰产
  • 3篇陈启仪
  • 2篇石慧
  • 2篇唐少秋
  • 2篇黎介寿
  • 2篇龚剑锋
  • 2篇李维勤
  • 1篇姜军
  • 1篇童智慧
  • 1篇龚剑峰
  • 1篇邹波

传媒

  • 3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激素对内毒素刺激后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观察胰岛素协同生长激素(GH)对内毒素刺激后的单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8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内毒素刺激后,根据GH与胰岛素浓度不同分为五组,即对照组;GH组(GH为100 ng/ml,无胰岛素);GH+胰岛素500μU/ml组、GH+胰岛素1 000μU/ml组和GH+胰岛素2 000μU/ml组。以上各组培养24 h后,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单核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含量的变化。结果:当培养液中加入100 ng/ml的GH时,TNF-α、IL-1β和IL-6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同时IL-4和IL-10也明显升高(P<0.01)。当不同剂量胰岛素加入培养液后,IL-1β和IL-6浓度均明显低于GH组(P<0.01),并随胰岛素剂量的增加而不断下降;与GH组相比,IL-4的含量在GH+胰岛素1 000μU/ml组和GH+胰岛素2 000μU/ml组中均明显升高(P<0.01);而IL-10仅在GH+胰岛素2 000μU/ml组中升高显著(P<0.01)。结论:GH具有明显促进内毒素刺激后的单核细胞分泌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效应;而胰岛素联用GH后,促炎细胞因子明显降低,而抗炎细胞因子则进一步升高。
陈启仪虞文魁龚剑锋朱维铭李维勤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胰岛素生长激素脓毒症单核细胞细胞因子
限制性液体治疗对胆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治疗对胆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8年3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168例接受胆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按照封闭信封法随机分成研究组(采用限制性液体治疗,85例)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治疗,83例)。观察两组患者补液量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腹部并发症发生率、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的差异。采用X^2检验、t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静脉补液总量的中位值分别为1450ml和242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7,P〈0.05)。研究组静脉晶体补充量的中位值为850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00ml(t=-15.190,P〈0.05)。研究组术后全身并发症发生率和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8/85)和19%(16/85),低于对照组的22%(18/83)和30%(25/83)。两组患者全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37,P〈0.05)。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d和9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d和12d(t=-8.102,-2.003,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病死率分别为2%(2/85)和4%(3/8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治疗降低了胆道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高涛虞文魁朱维铭张娟娟习丰产石慧李宁黎介寿
关键词:胆道疾病限制性液体治疗胆道手术并发症
限制性液体治疗对重度功能性便秘术后康复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往往使体重增加3~6 kg,有报道结直肠术后有68%的患者会发生并发症。最近研究表明限制性液体治疗可以改善胃肠大手术预后。文中观察限制性液体治疗和常规液体治疗对重度功能性便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因重度功能性便秘需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液体治疗(常规组,n=36)和限制性液体治疗(限制组,n=37)。与常规组相比,限制组不常规补充手术麻醉引起血管扩张所要补充的液体量和围手术期第三间隙丢失量。观察2组液体治疗后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死亡率等的差异。结果限制性液体治疗组手术期间输注的液体量明显减少(P=0.001),以晶体量减少为主(P〈0.001)。与常规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9例(24.3%)vs15例(41.7%)],其中全身并发症明显减少[7例(18.9%)vs13例(36.1%),P=0.100],术后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2 dvs4 d,P=0.049),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10 dvs13 d,P=0.041)。结论限制性液体治疗减少重度功能性便秘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康复。
张娟娟虞文魁姜军朱维铭龚剑峰高涛石慧习丰产李宁
关键词:限制性液体治疗重度功能性便秘并发症
两种雾化吸入方案对老年腹部外科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联合氨溴索和地塞米松注射剂联合氨溴索两种雾化吸入方案对老年腹部外科病人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诊治199例择期老年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199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联合氨溴索、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剂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术后生命体征、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变化及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术后第3天脉氧、氧分压明显改善。两组术后第1天、第2天皮质醇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3dAC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但两组PPCs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机体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影响小,更为安全,同时可以改善老年病人术后肺部氧合功能。
张娟娟虞文魁朱维铭李宁高涛习丰产
关键词:雾化吸入术后肺部并发症
小檗碱对老龄大鼠葡聚糖硫酸钠所致结肠炎黏膜组织结构及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小檗碱(Ber)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结肠炎老年大鼠的疗效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DSS饮水法复制18月大鼠实验性结肠炎30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结肠炎模型(DSS)组和Ber治疗(DSS+Ber)组。观察Ber对疾病活动指数(DAI)和结肠黏膜结构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кB(NF-к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给予DSS后老龄大鼠出现典型的结肠炎的变化。Ber治疗可显著降低结肠炎老龄大鼠的DAI评分[(1.862±0.623)分比(2.317±0.729)分,P<0.05]和组织学病理评分[(1.347±0.548)分比(1.945±0.853)分,P<0.05]。Ber治疗显著降低肠组织TNF-α[(832.5±178.8)pg/g比(1438.2±312.5)pg/g,P<0.05],并降低黏膜组织NF-κB[(0.154±0.623)比(0.213±0.058),P<0.05],ICAM-1[(0.124±0.076)比(0.156±0.101),P<0.05]和iNOS(0.098±0.048比0.125±0.053,P<0.05)。结论Ber可治疗老龄大鼠的DSS结肠炎,其降低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疗效机制之一。
唐少秋虞文魁龚剑锋朱维铭李宁
关键词:老龄大鼠葡聚糖硫酸钠小檗碱细胞间黏附分子-1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胰岛素通过泛素系统对脓毒症病人骨骼肌代谢的调理作用被引量:2
2010年
脓毒症病人中分解代谢增强现象极其普遍,尤以骨骼肌蛋白分解明显。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激活为脓毒症病人骨骼肌蛋白分解的重要环节。其活性受炎性细胞因子和糖皮质激素等多因素影响。胰岛素在调理泛素-蛋白酶体途径的活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就胰岛素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对脓毒症病人骨骼肌代谢的调理作用作一综述。
陈启仪虞文魁李宁
关键词:胰岛素泛素-蛋白酶体途径脓毒症
胰岛素不同时机给药对脓毒症大鼠炎性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通过注射内毒素(LPS)建立的大鼠脓毒症模型,观察胰岛素不同时机给药对血清和肝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1只大鼠分为九组,即A组腹腔注射等渗盐水;B组腹腔注射LPS;C、D、E、F、G、H、I组分别在腹腔注射LPS前30 min和注射后0、1、3、6、12、24 h给予胰岛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LPS注射后24和48h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的变化,以及LPS注射48 h后肝组织IL-1β、IL-6、TNF-α和IL-10的变化。结果:注射LPS后24和48 h,大鼠血IL-1β、IL-6、TNF-α和IL-10均显著增加。LPS注射48 h后,肝组织中IL-1β、TNF-α、IL-6和IL-10蛋白水平也明显增加。在注射LPS前30 min或注射后6 h内给予胰岛素,能明显降低注射后24和48 h血清中的IL-1β、TNF-α和IL-6水平(P<0.05);而IL-10水平则仅在注射LPS前或注射同时给予胰岛素,才较LPS组明显增加(P<0.05)。在LPS注射前30 min或注射后6 h内给予胰岛素,注射后48 h肝内的IL-1β和TNF-α水平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而肝的IL-6水平仅在LPS注射前30min或与同时给予胰岛素时,才较LPS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对脓毒症大鼠有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增加抗炎介质释放等保护作用。在注射LPS 6 h内给予胰岛素可发挥良好的抗炎保护作用,而在注射LPS 6 h后给予胰岛素治疗其抗炎保护作用明显减弱。
唐少秋虞文魁陈启仪邹波童智慧李维勤
关键词:胰岛素抗炎细胞因子促炎细胞因子给药时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