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08P03)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霄英蒋学祥秦乃姗石桥郭丽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新辅助化疗
  • 5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乳腺癌新辅助...
  • 5篇腺癌
  • 5篇化疗
  • 5篇辅助化疗
  • 4篇肿瘤
  • 4篇局部进展期
  • 4篇成像
  • 4篇磁共振
  • 3篇乳腺肿
  • 3篇乳腺肿瘤
  • 3篇腺肿瘤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扩散
  • 2篇MR
  • 2篇病理
  • 1篇药物疗法
  • 1篇联合化疗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5篇秦乃姗
  • 5篇蒋学祥
  • 5篇王霄英
  • 3篇郭丽
  • 3篇石桥
  • 2篇武春雪
  • 1篇徐玲
  • 1篇黄嵘
  • 1篇李挺
  • 1篇刘荫华
  • 1篇张虹
  • 1篇高莉
  • 1篇孙晓伟
  • 1篇李苗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MRI动态增强流出参数半定量分析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TIC)流出段斜率(Swash-out),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评估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术后病理确诊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4个周期吡喃阿霉素+紫杉醇新辅助化疗。以改良病理反应性标准为金标准,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检验分别对两组患者NAC不同周期后MRI动态增强扫描TIC曲线Swash-out进行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法对两组NAC治疗不同周期后TIC曲线Swash-out进行比较。以病理反应性标准分组为金标准对NAC治疗2、4个周期后TIC曲线Swash-out进行ROC分析,分别计算曲线下面积(Az),评价其对NAC疗效的预测效能,并与常用TIC曲线半定量分析指标最大线性斜率(Smax)、增强峰值百分数(PPE)比较。结果MHR组34例,NMHR组25例。NAC前MHR组Swash-out中位数为-16.99,NAC治疗2个周期后为5.66,NAC治疗4个周期后为15.95;NMHR组NAC前Swash-out中位数为-23.08(-64.24~34.39),NAC治疗2个周期后为-23.01(-52.72—28.70),NAC治疗4个周期后Swash-out为-11.45(-50.49~50.93)。MHR组NAC治疗2个周期后及4个周期后Swash-out变化率分别为-1.18(-31.32~60.86)及1.50(-86.27~3.61),NMHR组NAC治疗2个周期后及4个周期后Swash-out变化率分别为-0.28(-3.24~9.46)及0.27(-5.34~3.11),NAC前MHR组Swash-out与NMH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7,P〉0.05)。NAC治疗2个周期后MHR组Swash-out及Swash-out变化率显著高于NMHR组(z值分别为-3.97与-3.02,P〈0.01)。NAC治疗4个周期后MHR组Swash-out及S…。。变化率显著高于NMHR组(Z值分别为-3.96与-3.16,P〈0.01)。以病理反应性分级为金标准,采用ROC评价Swash-out预测病理反应性的效能,NAC治疗2�
石桥王霄英郭丽秦乃姗蒋学祥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MR表观扩散系数变化与病理反应性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各周期ADC值及其变化率(△ADC%),探讨两种参数对新辅助化疗病理反应性评估的价值。方法35例穿刺活检证实为乳腺癌的患者分别于新辅助化疗前、化疗第2和第3周期之间、化疗第4周期后行MRDWI及增强扫描,根据其术后病理对化疗反应的分级将其分为组织学反应显著(MHR)与非显著(NMHR)2组,利用重复测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t检验分析2组患者癌灶区与对应正常腺体的ADC值,采用秩和检验分析3次ADC值及么ADC%,并应用ROC分析其对病理反应性评估的效能。结果MHR组的乳腺癌灶手术前ADC值[中位数(范围)]为1.54×10^-3mm^2/s[(1.01~1.88)×10^-3mm^2/s],ΔADC%为42.70%(6.31%~67.86%);在化疗第4周期后明显高于NMHR组的1.22×10^-3mm^2/s[(0.83~1.83)×10^-3mm^2/s]和14.88%(-28.87%-3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77、-4.10,P值均〈0.05),而化疗早期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85~1.62)×10^-3mm^2/s],ΔADC%值为12.00%(-12.96%~30.65%);NMHR组ADC值为1.15×10^-3mm^2/s[(0.94~1.60)×10^-3mm^2/s],ΔADC%值为10.74%(-20.80%~41.8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以病灶ADC及ΔADC%为评估值,对MHR和NMHR组进行ROC分析,其中只有ΔADC,%的评估效能较高(AzΔADC,%=0.88)。结论化疗晚期ΔADC%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最终病理反应性。
武春雪王霄英秦乃姗李挺张虹刘荫华徐玲蒋学祥
关键词:乳腺肿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对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评估——不同测量方法比较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NAC)前后乳腺癌灶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NAC病理反应性的评估效能。方法36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反应性结果(Miller&Payne分级)分为MHR与NMHR两组,采用最小ADC值法于b=1000s/mm2图像上测量癌灶的ADC值。对每个病理组癌灶及正常腺体的ADC值、两组NAC前、NAC第2周期后、NAC第4周期后MR测量的癌灶最小ADC值及其变化率(△ADC%)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ROC曲线评估癌灶最小ADC值对NAC病理反应性。结果NAC第2周期后,MHR组癌灶最小ADC值[(1.19±0.18)×10-3mm2/s]及△ADC1%[中位21.18%,(范围4.27%~50.00%)]分别与NMHR组最小ADC值[(0.98±0.16)×10-3mm2/s]及△ADC1%[中位8.53%,(范围-24.52%~64.7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第4周期后,最小ADC值[(1.45±0.22)×10-3mm2/s]及△ADC2%[中位1.04%,范围1.71%~117.24%]均显著高于NMHR组[(1.06±0.19)×10-3mm2/s、中位16.84%,(范围7.68%~6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第2周期后癌灶最小ADC值及△ADC1%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0.82。NAC第4周期后癌灶最小ADC值及△ADC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89。结论最小ADC值法比平均ADC值法能更早期评估进展期乳腺癌NAC的疗效。
武春雪王霄英秦乃姗蒋学祥孙晓伟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表观扩散系数
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ADC值变化与病理反应性的相关性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MR DWI早期ADC值变化对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及预测肿瘤病理反应性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的MRI及临床资料。分别在化疗前、化疗2个周期及4个周期后测量肿瘤最小ADC值,按照病理反应性分级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组(MHR组)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组)。对两组化疗前后ADC值进行组间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化疗后ADC值变化率,用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评估病理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MHR组51例,NMHR组52例。两组患者化疗前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HR组化疗2个、4个周期后ADC值、ADC值变化率均高于NMHR组(P<0.05);化疗前后两组患者3次MRI测得最小ADC值均呈上升趋势,MHR组的变化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NMHR组化疗4个周期后ADC值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01);2个、4个周期化疗后AD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P<0.01)、0.80(P<0.001),ADC值变化率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P<0.05)、0.72(P<0.001)。结论化疗前ADC值不能预测乳腺癌对新辅助化疗的病理反应性;化疗2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可早期预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病理反应性分级,以4个周期后ADC值及ADC值变化率的评估效能较高。
石桥王霄英郭丽李苗秦乃姗蒋学祥高莉
关键词:乳腺肿瘤新辅助化疗扩散磁共振成像
MR多参数联合评估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联合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经术前穿刺、术后病理确诊的局部进展期乳腺癌。分别于NAC前、NAC 2周期后、4周期后行动态MRI增强扫描及DWI成像。按照Miller&Payne改良病理反应性分级,将所有病例分为组织学反应显著(MHR)与组织学非显著反应组(NMHR)。以病理反应性为应变量,分别对NAC 2、4周期后获得的MRI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构建新的参数,研究各新构建参数评价乳腺癌NAC反应性的效能。结果 NAC 2周期后新构建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0(95%CI:0.72-0.87),大于单独使用癌灶最大径变化率作为评价指标(Az=0.66,95%CI:0.57-0.76)(P〈0.05),最佳截断点1.81,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6.81%和72.41%;NAC 4周期后,新构建参数ROC曲线下面积(Az)为0.86(95%CI:0.79-0.93),大于单独使用第4周期后癌灶最小ADC(Az=0.75,95%CI:0.67-0.84)及癌灶最大径变化率(Az=0.73,95%CI:0.62-0.80)(P〈0.05)作为评价指标,最佳截断点-1.19,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4.06%和81.03%。结论 MRI多参数联合评价局部进展期乳腺癌NAC疗效具有较高诊断效能,能充分利用各指标信息。
石桥黄嵘郭丽秦乃姗王霄英蒋学祥
关键词:乳腺癌磁共振成像新辅助化疗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