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1999064800)

作品数:95 被引量:817H指数:17
相关作者:金国新张晓红赵得禄杨玉良郭少云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理学
  • 37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1篇丙烯
  • 19篇乙烯
  • 16篇聚丙烯
  • 16篇催化
  • 12篇催化剂
  • 11篇分子
  • 9篇共混
  • 9篇高分子
  • 8篇聚乙烯
  • 8篇共聚
  • 7篇接枝
  • 7篇共混物
  • 7篇复合材料
  • 7篇复合材
  • 6篇金属
  • 5篇熔体
  • 5篇茂金属
  • 5篇共聚物
  • 5篇苯乙烯
  • 5篇丙烯酸

机构

  • 47篇中国科学院
  • 17篇复旦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化工...
  • 9篇北京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 9篇浙江大学
  • 6篇长春工业大学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吉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石油吉化...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3篇金国新
  • 9篇张晓红
  • 9篇赵得禄
  • 8篇刘轶群
  • 8篇郭少云
  • 8篇胡友良
  • 8篇杨玉良
  • 7篇乔金梁
  • 7篇安立佳
  • 7篇高建明
  • 6篇黄帆
  • 5篇李海东
  • 5篇徐德民
  • 5篇魏根拴
  • 5篇宋志海
  • 4篇陈广新
  • 4篇乔金樑
  • 4篇夏阿根
  • 4篇李险峰
  • 4篇姜炳政

传媒

  • 20篇高分子学报
  • 14篇高等学校化学...
  • 7篇应用化学
  • 6篇高分子材料科...
  • 5篇高分子通报
  • 5篇科学通报
  • 4篇合成树脂及塑...
  • 3篇中国科学(B...
  • 3篇复旦学报(自...
  • 2篇化学通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广州化学
  • 2篇弹性体
  • 2篇聚氯乙烯
  • 2篇长春工业大学...
  • 1篇橡胶工业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应用声学
  • 1篇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5篇2005
  • 10篇2004
  • 22篇2003
  • 19篇2002
  • 22篇2001
  • 5篇2000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初生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凝聚态研究被引量:10
2002年
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PE)的凝聚态 .采用DSC研究UHPE熔体等温结晶后的熔融行为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研究初生态UHPE链构象 ;通过偏光显微镜 (POM )研究UHPE熔体的光学性质 .实验结果证明 ,初生态UHPE的大分子凝聚态是一种独特的无相互贯穿的多链凝聚态 .熔融时 ,初生态UHPE的凝聚态转化为向列型结构 ;在熔体结晶时 ,向列型结构转化为伸直链晶体 .再熔融时 ,熔点的降低是源于伸直链束中晶区链长度的降低 .这种特殊凝聚态结构 ,赋予熔融后初生态结构可恢复的特性 .当UHPE熔体在 12 0~ 130℃下长时间等温结晶后 ,伸直链束中晶区逐渐增厚 ,并恢复到初生态的结构 .此外 ,还利用红外差减谱法对链构象进行分析 。
王一任范仲勇于瀛卜海山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温结晶
聚丙烯的官能化及其与尼龙6相容性被引量:4
2005年
以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为单体,过氧化二异丙苯为引发剂,对聚丙烯进行官能化,主要研究了反应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停留时间对接枝率和熔融指数的影响,再将不同接枝率的聚丙烯与尼龙6共混,研究接枝率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及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枝率随单体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引发剂含量的增加达到峰值后下降;PA6/PP-g-GMA的机械性能较PA6/PP有显著提高。
李海东程凤梅罗靖
关键词:聚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官能化尼龙6接枝率
釜内聚合法制备间规聚苯乙烯与聚丙烯共混复合材料被引量:12
2001年
采用MgCl2 TiCl4 β 二酮 MAO催化体系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sPS)与等规聚丙烯 (iPP)共混复合材料 .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共混复合材料的组成随Al∶Ti和聚合温度的变化进行了表征 ,催化剂的活性可达 1.5× 10 5gB[molTi·h]- 1 ,sPS的含量可控制在 5 5 %~ 82 % .采用示差量热扫描仪 (DSC)和扫描电镜 (SEM)
徐德民柯毓才胡友良吴春红
关键词:共混复合材料间规聚苯乙烯等规聚丙烯工程塑料
冷冻升华制备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寡链、多链晶体的凝聚态被引量:13
2002年
在 1 0 - 3~ 1 0 - 5g/ m L浓度范围内 ,用冷冻升华法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UHPE)单链、寡链、多链的折叠链晶聚集体 .长达几万纳米的 UHPE分子链可以以不同的片晶参与结晶 ,或自身形成数个晶粒 ,即形成单链多晶 .DSC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溶液浓度的降低 ,冷冻升华样品的熔点和结晶度均降低 .由熔点估算了晶粒的体积和晶粒中包含的链数 ,它们亦随溶液浓度降低而降低 .冷冻升华得到的小晶粒中链的缠结少 ,晶体具有较高的完善性 .用 WAXD测试晶粒的 (1 1 0 )和 (2 0 0 )面的法向尺寸 ,由此计算晶粒的平均体积 。
范仲勇王一任卜海山
关键词:凝聚态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简立方格点自避行走所模拟的高分子链吸附和塌缩被引量:3
2001年
采用复合Markov链法 ,针对简立方格点上的自避行走模型 ,研究了同时具有对壁的吸附作用ε1 和最近邻相互作用ε2 的高分子链的热力学性质 .相互作用能量参数ε1 和ε2 分别联系于参数α和 β .令链长N=10 0 ,由这种MonteCarlo方法可得出链的自由能FN(α ,β) ,热容2 FN(α ,β) /2 α和2 FN(α ,β) /2 β ,吸附点平均数〈m〉/N ,最近邻相互作用对平均数〈n〉/N和均方末端距对壁的垂直分量RZ2 .除已有方法由热容数据可绘出α β相图外 ,建议由结构参数〈m〉/N ,〈n〉/N和RZ2 绘制相图 ,并发现二者基本一致 .所得相图表明 ,存在 4个相区 ,分别是解吸 膨胀相 (DE) ,吸附 膨胀相 (AE) ,解吸 紧密相 (DC)和吸附 紧密相 (AC) .在伸展区和塌缩区 ,随着吸附作用的增强 ,会出现吸附相转变 .在解吸区和吸附区 ,随着自相互作用的增大 ,也将出现塌缩相转变 .相图出现了两个三相点 ,即AE AC DC三相点和AE DE
李晓毅李鑫吴大诚赵得禄
关键词:塌缩相图高分子链热力学性质
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物的形成及对聚氯乙烯的稳定化作用被引量:32
2005年
通过红外光谱、广角X射线衍射和DSC等研究了硬脂酸钙-硬脂酸锌的结构,结果显示,硬脂酸钙与硬脂酸锌熔融共混时,其红外光谱上的特征峰、晶体结构和熔点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明硬脂酸钙与硬脂酸锌形成了复合物,并提出了可能的复合物结构。动态热稳定实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物对聚氯乙烯的稳定化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聚氯乙烯热稳定时间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聚氯乙烯/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复合物体系在热降解过程中复合物结构的变化,探讨了复合物对聚氯乙烯稳定化的机理。
许家友郭少云吴炜来
关键词:聚氯乙烯硬脂酸钙硬脂酸锌降解热稳定剂
GMA熔融接枝SBS的研究被引量:3
2005年
研究了活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对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的接枝,制备成SBS-g-GMA接枝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用化学滴定方法测定其接枝率及接枝物的凝胶含量;考察了单体GMA和引发剂DCP的用量以及停留时间对接枝率的影响。
王宇明程凤梅李海东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接枝
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阻聚现象的考察被引量:11
2004年
Two opposing explanations to significant rate retardation in dithioester-mediated polymerization with reversible addition 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 process(RAFT),e.g: slow fragmentation of intermediate radicals (Model A),and cross termination between intermediates and growing radicals (Model B),had been proposed by Davis and Monteiro independently. In this paper,a comparison of simulation results of Model A and Model B with experiment results was presented. The sim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mediate concentration of Model A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experiments,while Model B gives a rather high polymerization rate than experiments with large concentration of dithioesters. The reaction model was better fitted,in light of kinetics,intermediate concent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molecular weight,to experimental data when both cross termination and slow fragmentation were taken into account. [WT5HZ]
李莉何军坡杨玉良
关键词:MONTECARLO模拟
几种CPP树脂的pVT特性被引量:4
2003年
利用 PVT- 10 0分析仪对几种不同牌号的流延聚丙烯 (CPP)进行了 p VT特性测量 ,得到了比容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关系。通过公式法计算出热膨胀系数 α和等温压缩系数 β与温度和压力的依赖关系 ,并与由 Tait方程计算出的 α和 β结果进行了比较。另外从比容随温度和压力变化的关系图得到了各种牌号 CPP熔融温度 Tm 与压力的关系。最后通过高温凝胶渗透色谱 GPC法测量实验前后样品的分子量表明 CPP在 p
袁强张颖杨剑孙昭艳姜伟安立佳
关键词:流延聚丙烯
拉格朗日欧拉计算机模拟方法——对牛顿流体的解被引量:7
2000年
用拉格朗日 欧拉方法模拟计算了各种流场中牛顿流体的流动问题 ,并以此来验证该算法的正确性 .其中 ,对具有准确解的二维Poiseuille流动、Couette流动以及同心圆筒间的流动 ,将模拟得到的数值解与数学解析解直接加以比较 ;对没有准确解的绕圆柱的平面流动、平面收缩和扩张流动 ,将模拟结果同一些已经发表的模拟或实验结果相比较 .从文中可见 ,该方法得到的各种结果都是合理、准确的 .
李险峰赵得禄
关键词:牛顿流体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