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10491626)

作品数:1 被引量:11H指数:1
相关作者:胡利民郭志刚刘季花马德毅李力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油污染
  • 1篇生物标志
  • 1篇生物标志物
  • 1篇石油污染
  • 1篇污染
  • 1篇饱和烃
  • 1篇标志物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沉积物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1篇范德江
  • 1篇秦延文
  • 1篇石学法
  • 1篇李力
  • 1篇马德毅
  • 1篇刘季花
  • 1篇郭志刚
  • 1篇胡利民

传媒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渤海石油污染:来自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的证据被引量:11
2013年
通过对渤海表层沉积物中饱和烃的分布、来源和分子组成特征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生物标志物对石油污染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沉积物中色谱不可分辨的混合物(UCM)和正构烷烃的分布及组成特征显示出沉积物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石油烃输入和细菌微生物作用的影响,其中以渤海湾沿岸区域最为明显。渤海湾近岸区和黄河口附近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平均碳链长度(ACL)低于其他地区,姥鲛烷/植烷(Pr/Ph)也普遍低于1.0,表明可能受到来自于石油平台开采活动、船舶航行、河流输入的石油烃的影响。C27-18α(H)-三降藿烷(Ts)与C27-17α(H)-三降藿烷(Tm)的比值(Ts/Tm)、C31升藿烷22S/(22S+22R)和αααC29甾烷20S/(20S+20R)的比值表明该区域沉积物中有机质成熟度较高,可能受到外来石油烃输入及其衍生物的影响。通过与周边环境中生物标志物分子组成特征的对比发现,沉积物中甾烷和萜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石油及其衍生物。将饱和烃各参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了石油污染的综合替代性指标,并初步圈定了石油污染相对较重的区域。
胡利民刘季花石学法李力范德江秦延文郭志刚马德毅
关键词:饱和烃表层沉积物生物标志物石油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