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4CB619202)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5
相关作者:林建群林建强颜望明刘相梅刘缨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喜温硫杆菌
  • 2篇细菌
  • 2篇硫杆菌
  • 2篇浸矿
  • 2篇浸矿细菌
  • 2篇分子
  • 1篇代谢工程
  • 1篇代谢研究
  • 1篇单胞菌
  • 1篇动力学
  • 1篇氧化还原电位
  • 1篇正交
  • 1篇正交设计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优化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冶金
  • 1篇适应性

机构

  • 8篇山东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林建群
  • 5篇林建强
  • 4篇刘相梅
  • 4篇颜望明
  • 2篇陈丹丹
  • 2篇刘缨
  • 2篇庞昕
  • 2篇韩梅
  • 2篇王雪峰
  • 1篇刘玮
  • 1篇詹杨
  • 1篇赵清
  • 1篇孙超
  • 1篇边疆

传媒

  • 3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Chines...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浸矿细菌—钩端螺旋菌属菌株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6年
钩端螺旋菌属菌株在微生物浸矿工业中具有重要作用。介绍了钩端螺旋菌属菌株的种类、特性,分离、培养方法,以及近些年来有关该属菌株在分子生物学及浸矿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刘缨林建群颜望明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
BP神经网络优化微生物浸矿工艺被引量:1
2012年
以低品位黄铜矿溶液为原料,浸矿制备Cu2+能有效提高低品位黄铜矿的利用价值。基于浸矿过程中存在多因素影响的现象,通过正交试验与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对浸矿条件(接种量、矿石品位、Fe2+添加量及浸矿溶液pH)实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正交试验组中最佳试验结果为浸矿产128.753 mg/L Cu2+;BP神经网络优化后的最佳实验组合为微生物接种量12%、矿石品位0.3%、添加Fe2+24 g/L及浸矿溶液pH 1.7,该条件下验证试验产Cu2+141.352 mg/L,通过正交试验及神经网络优化提高了微生物浸出低品位黄铜矿酸性溶液Cu2+的产量。
孙超庞昕
关键词:BP神经网络正交设计
核磁共振技术在微生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介绍了核磁共振的种类,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微生物代谢研究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在代谢工程、环境保护及生态学研究、以及人与动物健康几个方面的应用。
刘玮林建强刘相梅林建群
关键词:核磁共振代谢工程环境保护
Kinetics and Modeling of Chemical Leaching of Sphalerite Concentrate Using Ferric Iron in a Redox-controlled Reactor被引量:7
2013年
This work presents a study for chemical leaching of sphalerite concentrate under various constant Fe3+ concentrations and redox potential conditions. The effects of Fe3+ concentration and redox potential on chemical leaching of sphaleri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shrinking core model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found that both the Fe3+ concentration and the redox potential controlled the chemical leaching rate of sphalerite. A new kinetic model wa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chemical leaching rate of sphalerite was proportional to Fe3+ concentration and Fe3+ /Fe2+ ratio. All the model parameters were evaluat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 The model predictions fit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ed values.
宋健高玲林建群吴洪斌林建强
关键词:氧化还原电位锌精矿反应动力学
细菌铜抗性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硫化铜矿生物冶金过程中,由于高浓度铜离子对浸矿细菌具有毒性,抑制了细菌的浸矿活性。一些细菌,如丁香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球菌存在铜抗性机制。在丁香假单胞菌中,铜抗性是由4个结构基因copABCD和2个调节基因copRS控制的。在大肠杆菌中与之相似的基因被称为pcoABCD和pcoRS。pcoABCDRS的基因产物与copABCDRS的基因产物的氨基酸相似性分别达到76%,55%,60%,38%,61%,和30%。在大肠杆菌pcoABCDRS的末端还有一个pcoE基因,其功能目前还不清楚。另外,大肠杆菌的铜抗性还受染色体基因的调控。G+肠球菌的铜抗性机制研究的最清楚,其操纵子基因包括copYZAB,copYZ为调节基因。肠球菌copAB编码的蛋白CopA和CopB为P型ATP酶,分别负责铜的摄入和排出。对细菌铜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对于浸矿细菌铜抗性基因工程改造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王雪峰林建群韩梅林建强
关键词:假单胞菌大肠杆菌肠球菌
浸矿细菌——喜温硫杆菌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9年
生物冶金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喜温硫杆菌是生物冶金过程中的优势浸矿菌之一,在混合浸矿体系中可协助铁氧化细菌显著提高浸矿效率。本文在分析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从喜温硫杆菌在浸矿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抗砷机制、基因组学研究和遗传改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相关研究方向做了展望,旨在为喜温硫杆菌研究提供参考。
庞昕陈丹丹林建群刘相梅林建强颜望明
关键词:生物冶金浸矿细菌喜温硫杆菌
一株高效抗砷喜温硫杆菌工程菌的构建被引量:18
2005年
利用DNA体外重组技术,将大肠杆菌质粒载体pUM3上的抗砷基因簇片段亚克隆到含有强启动子(tac启动子)并具有广泛寄主范围特性的IncQ族质粒pMMB24上,删除调节基因片段,构建了含有强启动子、可在tra基因诱动下转移的组成型表达的抗砷质粒pSDRA4。通过接合转移的方式将其导入专性自养极端嗜酸性喜温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中,构建了冶金工程菌Acidithiobacillus caldus(pSDRA4),接合转移频率为(1.444±0.797)×10-4。表明在大肠杆菌和喜温硫杆菌之间成功地建立了一个遗传转移系统。经检测,重组质粒在喜温硫杆菌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无选择压力条件下传代50次基本保持稳定(重组质粒保留76%以上)。经抗砷性能检测,与野生菌相比,构建的喜温硫杆菌工程菌抗砷能力明显提高,从10mmol/L提高到45mmol/L。
赵清刘相梅詹杨林建群颜望明边疆刘缨
关键词:抗砷基因喜温硫杆菌
细菌抗汞分子机制与进化的研究及应用被引量:6
2006年
微生物中存在一类抗汞细菌,操纵子Mer中的MerRTPA参与细菌抗汞的调控、转运及还原。汞通过MerTP所表达的蛋白由细胞外转运至细胞内,经还原酶MerA将其还原为毒性小的可挥发的金属汞。细菌抗汞基因的形成有着古老的起源,基因间的整合、转移进化形成了Mer操纵子结构与功能的多样性。抗汞细菌对汞的吸附具有高选择性及专一性,可利用此特性对汞污染环境进行修复,也可作为分子遗传操作中稳定的抗性筛选标记。
陈丹丹林建强刘相梅林建群颜望明
铜离子胁迫对嗜铁钩端螺旋菌生理特性的影响
2009年
研究铜离子胁迫对嗜铁钩端螺旋菌ML-04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野生菌嗜铁钩端螺旋菌ML-04和驯化菌嗜铁钩端螺旋菌ML-04-ADP为材料,比较吸附及胞内的总铜含量,驯化菌对闪锌矿的吸附率、zeta电位、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疏水性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时,驯化菌吸附及胞内总铜含量明显高于野生菌,在0.5 mol·L-1 CuSO4培养基中培养1h后,驯化菌增加的铜也远比野生菌多,当将驯化菌放入到无铜培养基中培养1h后,总铜含量又显著减少;驯化菌对闪锌矿的吸附率提高了20.76%,驯化菌的等电点从野生菌的4.0提高到5.0。FT-IR结果表明,驯化菌表面产生了更多的蛋白物质,疏水性增强;正十六烷-9K培养基两相分层试验表明,驯化菌和野生菌水相中菌体的数量分别减少了14%和2%;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两株菌的蛋白在种类上是有差别的。在高浓度铜离子环境下,驯化菌表面产生更多的蛋白物质,使细菌的疏水性增强,细胞表面的电荷数和等电点发生变化。在pH值2.0时,驯化菌表面带的正电荷大于野生菌,此时闪锌矿带负电荷。静电引力和疏水性的共同作用使驯化菌对闪锌矿的吸附能力大于野生菌对闪锌矿的吸附能力。
王雪峰林建群林建强韩梅
关键词:铜胁迫适应性生理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