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813080703013)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相关作者:肖艳华初德强陈伟辉刘远煌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结合
  • 1篇豆状核
  • 1篇豆状核变性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铜
  • 1篇铜蓝
  • 1篇尿铜
  • 1篇肝豆状核
  • 1篇肝豆状核变性
  • 1篇

机构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刘远煌
  • 1篇陈伟辉
  • 1篇初德强
  • 1篇肖艳华

传媒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年份

  • 1篇2014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非铜蓝蛋白结合铜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非铜蓝蛋白结合铜对肝豆状核变性(W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WD初诊患者(WD组)和110例其他肝病患者(其他肝病组)作为观察对象,另选择5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铜蓝蛋白(CP)、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铜和24h尿铜,根据血清铜和CP计算出血清非CP结合铜;并对7例临床疑似WD的患者进行肝铜含量测定。结果WD组患者24h尿铜明显高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铜、血清CP均明显低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非CP结合铜则明显高于于其他肝病组和正常对照组。24h尿铜、血清铜、CP和非CP结合铜诊断W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6%、69.09%;85.45%、59.09%;95.73%、71.82%;61.82%、100.00%。7例临床疑似WD的患者经肝铜含量测定有4例确诊为WD。结论在WD的诊断中,非CP结合铜(游离铜)的诊断效率与肝铜含量相符,是诊断效率最高的无创性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远煌肖艳华陈伟辉初德强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血清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