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基金

作品数:153 被引量:1,093H指数:16
相关作者:黄勇李祥李大鹏董延茂李伟光更多>>
相关机构:苏州科技学院同济大学苏州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化学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7篇理学
  • 12篇化学工程
  • 4篇建筑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0篇厌氧
  • 29篇厌氧氨氧化
  • 29篇氨氧化
  • 19篇废水
  • 18篇降解
  • 18篇催化
  • 13篇底泥
  • 13篇污泥
  • 12篇
  • 11篇脱氮
  • 11篇反应器
  • 10篇电催化
  • 10篇萃取
  • 10篇苯酚
  • 9篇色谱
  • 9篇污染
  • 9篇硝化
  • 8篇阻燃
  • 8篇微萃取
  • 8篇相色谱

机构

  • 114篇苏州科技学院
  • 22篇同济大学
  • 15篇苏州科技大学
  • 1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0篇合肥工业大学
  • 6篇江苏省环境科...
  • 5篇江南大学
  • 4篇河海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 3篇江苏大学
  • 3篇台州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9篇黄勇
  • 25篇李祥
  • 18篇李大鹏
  • 14篇董延茂
  • 10篇李伟光
  • 10篇郭永福
  • 9篇魏杰
  • 8篇王东田
  • 8篇王勇
  • 7篇汪家权
  • 7篇赵丹
  • 7篇白仁碧
  • 6篇袁福根
  • 6篇李翠梅
  • 6篇李勇
  • 5篇吴伟
  • 5篇单治国
  • 4篇张占恩
  • 4篇张丽
  • 4篇刘遂庆

传媒

  • 17篇水处理技术
  • 12篇工业水处理
  • 1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0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苏州科技学院...
  • 8篇中国给水排水
  • 7篇环境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技...
  • 5篇中国环境科学
  • 5篇环境污染与防...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分析测试学报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给水排水
  • 2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塑料科技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分析试验室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4篇2013
  • 29篇2012
  • 14篇2011
  • 19篇2010
  • 17篇2009
  • 1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1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杀螨剂农药废水中碳酸钾的回收
2005年
杀螨剂农药废水中K 2CO3回收及精制采用碳化-溶剂化相结合的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影响K2CO3回收的因素主要有溶剂/溶液配比、饱和溶液比重以及结晶保温时间等,最佳工艺条件为V溶液∶V甲醇=1∶0.6,d=1.5,保温时间t=6h。该技术在生产上的实施将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董延茂赵丹鲍治宇
关键词:废水碳酸钾回收
混凝-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在城市污水回用中的处理效能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纳滤组合工艺处理苏州市新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纳滤膜而言,随着膜通量的提高,出水DEHP和莠去津浓度稍有上升,但截留率均维持在80%以上;同时,纳滤对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乐果都有较好的截留效果,出水水质总体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于纳滤组合工艺而言,当控制初始pH为5,温度为5℃,跨膜压力(TMP)为0.5 MPa的条件下,纳滤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其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截留率分别达到86.6%、94.8%、95.13%和88.6%,经过6.5 h运行后纳滤膜比通量下降了20%,纳滤组合工艺能长时间稳定运行。
沈智育沈耀良郭海娟
关键词:超滤纳滤城市污水膜通量
常温下基质与时间对ANAMMOX污泥活性保藏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厌氧氨氧化污泥,通过脱氮效能的测定,研究了常温(15±2)℃下保藏过程中基质添加与保藏时间对污泥活性的影响以及探讨长期保持污泥活性的保藏策略。结果表明,在无营养物添加的情况下,保藏的前45天厌氧氨氧化污泥氮去除速率由0.107 kg/(m3·d)下降到0.025 kg/(m3·d),其速率下降最快,但是经过6 d培养,污泥的活性可以得到恢复;当保藏365 d后,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基本消失,即使通过11 d恢复也无明显的厌氧氨氧化特性。说明常温下保藏时间对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影响显著,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污泥氮去除速率会大幅降低,甚至消失。根据衰减指数模型拟合出常温状态下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衰减模型为y=0.547×exp(-0.0109×t)。通过定期(15 d)投加营养物,经过150d和365 d保藏后的厌氧氨氧化污泥仍然保持48%和31%的活性。说明定期投加营养物可以有效缓解厌氧氨氧化污泥活性在常温保藏过程中的衰减,适用于厌氧氨氧化污泥常温下长期保藏。
李祥朱莉黄勇袁怡张丽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污泥常温
基于单像摄影测量的桥梁裂缝快速测量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传统桥梁裂缝量测操作复杂、效率差、危险性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单像摄影测量的桥梁裂缝快速测量方法。首先使用数码相机采集桥梁裂缝的单张影像;其次利用Levenberg-Marquardt算法进行相机标定并完成原始影像的畸变纠正;然后使用Wong-Ttrinder圆点定位算子自动定位出标志牌上标志点的中心位置并进行二维直接线性变换,实现影像平面坐标与物方空间坐标之间的转换;最后采用基于卡方检验的Canny边缘检测算子精确提取出裂缝边缘,并实现裂缝宽度的自动量测。实验结果表明,与裂缝测宽仪量测结果相比,本文方法的中误差为0.25 mm,相对误差的范围为0.15%~0.37%,能够满足桥梁裂缝监测工程的要求,在实际的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经济性与安全性。
杨朝辉唐毅何继峥
关键词:摄影测量桥梁裂缝
底泥预处理对磷等温吸附特征及磷形态的影响被引量:7
2007年
以校园河流底泥为材料,研究了通过不同预处理对有机质去除后,底泥对磷的等温吸附特征以及底泥中磷的赋存形态的转化.结果表明,对底泥曝气预处理强化了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Smax)达到714.3mg/kg.不同底泥灼烧后,最大吸附量为天然底泥的1.64-2.25倍,且明显高于未灼烧底泥.对底泥曝气与对水曝气预处理使易被生物利用态磷向难被生物利用态磷转化,易被生物利用态磷较预处理前分别减少了7.02%和0.23%,而空白试验底泥的易被生物利用态磷则增加了4.85%.底泥灼烧后,SMT法不适合分析磷的赋存形态.底泥预处理后,酸性或碱性均促进了磷的释放.底泥灼烧后,在pH5-6条件下,磷的释放量低于未灼烧底泥.
李大鹏黄勇李伟光
关键词:曝气灼烧磷形态底泥
介质阻挡放电降解异味物质CS_2研究
2012年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降解二硫化碳(CS2)模拟废气,考察了外加气体空气、氮气(N2)、电源输入功率、初始浓度和停留时间对CS2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S2的去除率呈现空气>N2。在输入功率63 W,停留时间为5.34 s,CS2的初始浓度300 mg/m3,N2氛围下的去除效率为36.9%,而空气氛围下的去除效率可达62.5%。在N2与空气氛围下其产物明显不同,在空气氛围下,主要产物为SO2、COS、CO和CO2;而在N2氛围下其主要产物为大量单质硫、少量CO与CO2。对DBD降解CS2的机理分析表明,在N2条件下主要是高能电子与紫外光的作用;而在有空气条件下,O2的存在促进了CS2的深度氧化。
李冬妮陆军汪小会黄琴朱承驻
关键词:二硫化碳降解
新型SBR工艺污泥转移规律及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污泥转移SBR工艺的特点是在并联运行的SBR间以污泥回流方式实现活性污泥的筛选与转移利用,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对比了该新型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污泥总量及浓度变化,并研究了污泥转移量对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可显著提高SBR池中的活性污泥总量,当污泥转移量为15%、30%、40%时,单池SBR中的污泥总量比传统SBR分别提高了8.1%、17.7%、34.5%,SVI平均值分别为208、96、94 m L/g,系统的充水比分别可达到39%、45%和56%,污泥转移使新工艺的处理能力比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0%、50%和87%。另外,污泥转移量对工艺除磷性能影响显著,在30%转移量的优化工况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潘杨阮文权黄勇俞苗新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泥转移污泥回流比
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的表面修饰研究及应用进展被引量:12
2010年
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修饰,目的在于使其综合性能得到较大改善,根据不同的使用目的,可以选用不同的改性剂及改性工艺。采用有机物改性方法可以改善纳米TiO2颗粒表面的润湿性和分散性;采用无机物包裹的方法可以提高纳米TiO2颗粒的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采用光活性化合物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可以提高其催化氧化性能。概述了纳米TiO2的制备方法和光催化性能,重点介绍了主要的表面改性剂和表面修饰工艺方法,并提出当前对纳米TiO2的研究重点。
李鹏飞袁福根李婷婷姜鹏
关键词: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表面修饰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嘉陵江流域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预测被引量:7
2011年
为研究在大尺度流域上以降雨径流为载体的非点源污染,以基于土地利用的分布式水文模型(SLURP Hydrological model)为基础,提出氮磷负荷预测模型及未来气象参数和土地利用分布图的构建方法。就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畜禽养殖和农业人口未来变化产生的总氮与总磷的月负荷量进行模拟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年降雨径流、畜禽养殖量的增加导致污染负荷增大,与基期年相比,氮磷负荷的月均值最大增幅均在6月,分别为28.6%和22.5%;因退耕还林等措施使土地利用调整后产生的负荷总量变化不大,但其贡献率依然最大。
吴磊龙天渝王玉霞卢齐齐
关键词:非点源污染嘉陵江流域
纳滤工艺去除水中微量内分泌干扰物被引量:2
2014年
主要研究了DL1210型纳滤膜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影响因素,考察了温度、pH值、初始浓度、跨膜压力(TMP)和运行时间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工艺是去除水中微量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有效方法,初始pH值和温度的升高会导致纳滤膜对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截留率的降低,膜对DBP和DEHP的截留率随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TMP和运行时间不会对膜通量和目标污染物的截留率造成显著影响。当初始pH为5、初始浓度为5μg/L、温度为5℃、TMP为0.4 MPa时,纳滤工艺对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的截留率达到最佳,分别为91.8%、89.8%、98.02%和77.6%,出水中DBP、DEHP、乐果和莠去津浓度分别为0.41、0.49、0.099和1.12μg/L。
沈智育沈耀良郭海娟
关键词:纳滤邻苯二甲酸酯乐果莠去津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