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B04A08)

作品数:53 被引量:564H指数:13
相关作者:严登华王红瑞俞烜张明珠胡东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水利工程
  • 23篇天文地球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12篇南水北调
  • 11篇水文
  • 9篇南水北调西线
  • 7篇降水
  • 6篇生态
  • 6篇流域
  • 5篇西线一期工程
  • 5篇南水北调西线...
  • 4篇水文过程
  • 4篇西线工程
  • 4篇南水北调西线...
  • 3篇地理信息
  • 3篇若尔盖高原
  • 3篇山地
  • 3篇生态环境
  • 3篇生态水文
  • 3篇石流
  • 3篇水文模型
  • 3篇水资源
  • 3篇泥石

机构

  • 2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8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东华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北京教育学院
  • 4篇清华大学
  • 3篇国家环境保护...
  • 3篇天津大学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黄河勘测规划...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国家防汛抗旱...

作者

  • 15篇严登华
  • 12篇王红瑞
  • 11篇俞烜
  • 10篇张明珠
  • 10篇杨舒媛
  • 10篇胡东来
  • 6篇王庆改
  • 6篇林欣
  • 5篇宋新山
  • 5篇白军红
  • 4篇丁秋祎
  • 4篇欧国强
  • 4篇冯启磊
  • 4篇潘华利
  • 4篇王兆印
  • 4篇贾仰文
  • 3篇高海峰
  • 3篇江晓波
  • 3篇许新宜
  • 3篇段学花

传媒

  • 4篇水利学报
  • 4篇水利水电技术
  • 4篇人民长江
  • 3篇系统工程理论...
  • 3篇南水北调与水...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水文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中国水利
  • 2篇节水灌溉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给水排水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E...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8篇2010
  • 16篇2009
  • 18篇2008
  • 6篇2007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湖南省山区范围划分初探被引量:3
2010年
山地和山区范围的界定是山区数据库建设和数字山地战略实施的基础。该文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选取高程、道路密度、林草地比例、耕地比例、人口密度和GDP 6个因子,通过构建基于栅格单元的边缘生长模型,计算非山地的栅格单元被划分为山区的概率,并设定一个阈值以区分山区和非山区,在湖南省山地范围的基础上探讨其山区范围的划分。计算得到湖南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64.52%,相对于山地面积增长了43.47%,且将原本孤立的山地连接成片,山区更具连续性和完整性。
计伟江晓波
关键词:山地地理信息系统
量化中国山区范围——以四川省为例被引量:19
2009年
山区范围较之山地范围更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山区在空间分布上更为连续和完整。在计算中国山地范围的基础上,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和统计模型中的聚类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技术,选择人口、土地利用、GDP、道路等社会经济因子,构建了计算山区范围的边缘生长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计算出四川省的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6.77%,较之四川省的山地面积增长了3.21%,主要分布在川西及盆地周边区域。
江晓波曾鸿程
关键词:山地地理信息系统统计分析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干旱河谷区河流生态系统影响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在介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方案、工程所在位置及调水影响所涉及干旱河谷区的基础上,对干旱河谷的分布及其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选取大金川河段干旱河谷为典型研究区,以该区河流生态系统为重点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西线调水后研究区可能发生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初步分析研究,其中包括调水对河道生态用水、水生生物、河岸植被等方面影响因子的分析。可为西线调水工程对干旱河谷区的影响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成瑶舒安平刘孝盈于琪洋
关键词:干旱河谷河流生态系统环境影响
金沙江中上游下垫面变化的水文过程响应被引量:2
2008年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下垫面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模拟变化条件下的水文循环过程,对于深刻了解水循环物理机制和制定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等至关重要。以分布式水文模型为基础,建立了6种覆被变化下的情景模式,针对两种决策方案分别进行了水文过程模拟,对比了变化前后的逐月径流过程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等水循环要素,并就8种情景下的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下垫面条件和地表糙度的变化带来了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和水循环要素的变化,对该流域产流影响较大。
杨舒媛严登华李扬俞烜胡东来张明珠
关键词:覆被变化
黄河河口地区生态供水效益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流域生态需水是指流域生态系统为维持一定程度的生态系统健康所需要一定质量的水量,以保证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等为目标,实现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流域生态需水量的研究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论文针对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的供水规划,在提出配水效益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配水量,计算了黄河河口地区的生态需水量、生态效益以及供水对减少断流所带来的生态效益,并进行了方案比较分析。主要结论是:当来水量分别为55×108、122.8×108或240×108m3时,产生的湿地综合生态效益则为34.85×108、47.18×108或54.72×108元。
王红瑞董艳艳王军红彭晓明韩鲁杰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供水效益生态效益生态需水量
水文序列ARIMA模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式被引量:30
2008年
经典的ARMIA模型应用是对水文过程年际月变化所形成的时序数据进行计算处理,而忽略了水文过程平稳性检验和月际年变化对时序预测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对这一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基于聚类提取分类后月份的特征,利用回归分析建立特征量和月水文数据间的关系,通过差分对特征量时序做平稳性处理,使用ARIMA模型按类预测特征量,由此,提出了一种新的挖掘水文时序月际年变化信息的方法,建立了改进的ARIMA模型及预测方法.作者以兰州降水站为例进行了应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ARIMA模型的精度要明显高于季节ARIMA模型,其平均残差达到了9.41,预报精度提高了21%,效果十分明显.最后就改进后的ARIMA模型的应用给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王红瑞康健林欣钱龙霞
关键词:水文过程聚类降水量
宜宾以上长江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结合宜宾以上长江流域1956─2000年降水、水资源量序列及监测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法、累积距平法以及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调水区近45年来降水除了青衣江与岷江流域有下降趋势之外,其他各流域的降水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而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变化均没有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这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而大范围地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区水资源的变化趋势。
胡东来严登华宋新山张明珠俞烜杨舒媛
关键词:降水水资源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草地退化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2010年
以气候变化为研究背景,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通过改变研究区土地覆被类型进行模拟试验,探讨草地退化对西线水源区大气环流、地表温度、降水和径流深等关键气候水文要素的影响。草地退化后,水源区的气候出现暖干化趋势,具体表现为:青藏高原地区500hPa和850hPa处的高度场出现大范围的负值区,而研究区东部增加;年平均温度升高,时空变化明显;年均降水量减少了5.08%,夏秋季减少最多,四川东部和西藏南端减少明显;年均径流量减少了4.83%,且主要发生在夏季。
张明珠秦天玲王凌河胡东来张诚
关键词:区域气候模式西线工程草地退化
山地科学信息化与数字山地进展
2009年
人类对山地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山地信息形态经历了数据-信息-知识-数据的变化,而信息的属性也经历了从客观信息-主观信息-客观信息的变化,山地的空间认知正是在这种信息转变过程中完成的。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山地信息化的基本情况,对构建数字山地(中国)提出了三个方面重点突破方向:1)山地信息的整合集成和共享服务;2)山地信息的挖掘方法和模型;3)山地地表过程的虚拟和三维仿真。
江晓波计伟
关键词:山地E-SCIENCE
生态水文耦合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9年
在明确生态水文学概念及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态水文耦合的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生态水文耦合研究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即生态水文研究内容和范围纷繁复杂,尚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尺度转化是解决生态水文耦合的关键;生态水文学的机理探索是解决紧密耦合的基础;实现生态水文的紧密耦合是生态水文耦合研究的终极目标。文中还探寻并阐述了解决生态水文耦合模型的切入点,即物理参数传递和树木年轮法等。
杨舒媛严登华李扬胡东来俞烜张明珠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