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A790036)

作品数:6 被引量:339H指数:5
相关作者:简泽吕大国张涛伏玉林符通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2篇企业
  • 2篇技术进步
  • 1篇信贷
  • 1篇信贷配置
  • 1篇要素生产率
  • 1篇制造业
  • 1篇制造业行业
  • 1篇中国加入WT...
  • 1篇中国制造业
  • 1篇生产率
  • 1篇收入分配
  • 1篇收入份额
  • 1篇企业间
  • 1篇全要素生产率
  • 1篇资本
  • 1篇资本配置
  • 1篇资源错配
  • 1篇自然实验
  • 1篇租金
  • 1篇租金分配

机构

  • 4篇江西财经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6篇简泽
  • 4篇吕大国
  • 1篇李晓萍
  • 1篇黎德福
  • 1篇王燕梅
  • 1篇伏玉林
  • 1篇张涛
  • 1篇符通

传媒

  • 4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经济研究
  • 1篇经济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流动壁垒与企业间的利润率差异——基于产业内部二元结构的视角
2016年
在中国制造业部门里,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利润率存在很大的持久的差异。不同于过去研究强调的资源基础观,本文从产业内部的结构出发,提供了一个理解产业内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利润率差异的新视角。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得到了一些新颖的结果:(1)在四位数产业层面上,产业组织具有少数几个大企业和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并存的二元结构特征。在这种二元结构下,具有市场势力的大企业与竞争性中小企业之间市场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它们之间利润率的差异;(2)外生规模经济构成了居于市场中心的大企业与市场边缘的中小企业之间的流动壁垒;(3)在流动壁垒的作用下,产业组织的二元结构具有动态稳定性。这些结果揭示了中国制造业部门产业组织被忽视的一个重要特征,突出了产业整合对于增进市场竞争和社会福利的重要性。
简泽吕大国
关键词:流动壁垒
不完全竞争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一个融合产品—劳动力市场的视角被引量:18
2016年
劳动报酬偏离劳动在生产中的贡献是当前收入分配的一个突出问题。现有研究认为,企业内部权力分配的资本偏向是劳动收入份额偏低的根源。本文从企业外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出发,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结合起来,提供了一个理解劳动报酬偏离劳动贡献的新视角。研究发现,在中国工业部门的绝大多数产业里,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同时,劳动力市场具有讨价还价的特征,作为雇主的企业处于支配地位。在这种联合市场结构下,产品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产生了很高的垄断租金。由于劳动者讨价还价的能力很弱,所以,大部分的垄断租金转化为企业利润,从而造成了劳动报酬对劳动贡献的偏离。这些结果表明,在一个市场不完善的环境下,企业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的市场势力扭曲了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了偏低的劳动收入份额。因此,推动产品市场的竞争和提高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讨价还价的能力成为促进收入公正分配与共享发展的关键。
简泽黎德福沈筠彬吕大国
关键词:垄断租金租金分配劳动收入份额
中国跨企业的资本配置扭曲:金融摩擦还是信贷配置的制度偏向被引量:47
2018年
基于中国12个代表性产业企业层面的数据,本文考察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全对企业间资本配置的扭曲和总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发现,与劳动力的配置相比,中国制造业部门存在严重的资本扭曲:生产率低的企业过多地使用了资本,而生产率高的企业过少地使用了资本。微观层面的资本扭曲引起了资本、劳动和产出的配置与企业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的偏离,进而造成了微观层面企业间的资源错配和产业组织的扭曲。进一步的计算试验发现,资本扭曲引起的企业间的资源错配造成了总量层面实质性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最后,在控制劳动力市场特征的基础上,本文发现,除了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以外,资本扭曲还内生于金融部门信贷配置的非市场化,尤其是银行信贷配置对国有企业的偏向。这些结果表明,推进金融部门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是优化制造业部门的产业组织和改善实体经济微观层面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
简泽徐扬吕大国卢任李晓萍
关键词:资源错配
进口自由化、竞争与本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中国加入WTO的一个自然实验被引量:180
2014年
在一个自然实验的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加入WTO后进口自由化带来的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利用一个大规模的微观数据集,本文得到了以下结果:(1)进口竞争促进了本土企业平均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进口竞争对效率不同的企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它阻碍了低效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促进了高效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进口竞争对本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是激励效应和规模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低效率企业,进口竞争负向作用的规模效应超过了正向作用的激励效应,因而,进口竞争阻碍了它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相反,对于高效率企业,进口竞争正向作用的激励效应超过了负向作用的规模效应,甚至获得了正的规模效应,因而,进口竞争促进了它们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简泽张涛伏玉林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
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对技术进步效应的影响——基于中国4个制造业行业的微观检验被引量:19
2013年
本文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参与产品内国际分工的两种模式:被动吸纳型和主动参与型。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参与国际分工的主导权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还是本土企业手中,反映在代表性行业层面,就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一些特征变量表现出显著的行业差异。分工模式影响到技术进步效应,对4个行业进行的微观层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进口还是"干中学"对企业技术进步的贡献力度,主动参与型模式都优于被动吸纳型模式;在被动吸纳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小于"干中学"效应;而在主动参与型模式下,进口技术溢出效应是"干中学"效应的2倍以上。这意味着,为促进主动参与型模式下外源技术进步的内部化,企业要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培育。
王燕梅简泽
关键词:产品内国际分工技术进步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
市场竞争的创造性、破坏性与技术升级被引量:76
2017年
在一个马克思—熊彼特的视角下,本文考察了市场竞争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利用中国加入WTO以后部分产业非关税壁垒取消引起市场竞争环境变化提供的自然实验,本文得到以下结果:通过促进扩展边际上更多的企业投资于R&D和集约边际上创新型企业R&D投入密度的上升,市场竞争推动了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企业层面R&D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进而通过技术进步推动了企业实际利润的增长;基于以创新利润为基础的市场选择机制,市场竞争压缩了低技术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将它们逐出市场。这些结果表明,在技术变迁的过程中,市场竞争具有两面性:创造性和破坏性。通过创造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微观层面的技术升级;通过破坏性,市场竞争推动了市场份额从低技术企业向高技术企业转移,进而通过再配置效应推动了总量层面的技术升级。因此,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常态下,以培育竞争性市场为核心的产业政策应该成为当前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重要政策工具。
简泽谭利萍吕大国符通
关键词:R&D投入技术进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