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GC12C303-5)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戚基萍董祥慧刘楠李婧琦祝继原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胶质
  • 2篇细胞瘤
  • 2篇胶质瘤
  • 1篇凋亡
  • 1篇星形
  • 1篇星形细胞
  • 1篇星形细胞瘤
  • 1篇修复基因
  • 1篇异柠檬酸脱氢...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特点
  • 1篇预后
  • 1篇增殖
  • 1篇治疗及预后
  • 1篇神经胶质
  • 1篇神经胶质瘤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4篇戚基萍
  • 2篇佟志国
  • 2篇祝继原
  • 2篇董祥慧
  • 2篇李婧琦
  • 2篇刘楠
  • 1篇周敏
  • 1篇李嘉瑶
  • 1篇顾云鹤
  • 1篇梁瑞

传媒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年份

  • 3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星形细胞瘤中IDH1突变、MGMT蛋白表达与放射治疗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IDH1突变及MGMT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表达类型在放疗条件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应用EnVision二步法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48例星形细胞瘤(WHOⅡ~Ⅲ级)患者石蜡包埋组织中IDH1突变及MGMT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患者放化疗情况及生存时间进行随访.结果 星形细胞瘤中IDH1突变及MGMT蛋白表达率分别为62.7% (30/48)和47.9%(23/48),IDH1突变与MGMT蛋白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641,P<0.01).IDH1突变患者发病年龄较低,WHOⅡ级星形细胞瘤患者IDH1突变率高于WHOⅢ级患者(P<0.05).发病年龄为IDH1突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放射治疗后IDH1突变+/MGMT-表达型患者总体生存时间长于IDH1突变-/MGMT+表达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星形细胞瘤WHOⅡ~Ⅲ级中IDH1突变表达与MGMT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发病年龄为IDH1突变表达的独立影响因素;放射治疗对IDH1突变+/MGMT-表达型患者治疗效果优于IDH1突变-/MGMT+型患者.临床上对IDH1突变及MGMT蛋白表达的检测可为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蒋梦婉董祥慧李嘉瑶李婧琦戚基萍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预后
胶质瘤患者外周血 DNA 修复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胶质瘤患者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 O6-Methylguanine -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及人类错配修复基因 MSH2(Human mutS homolog2,hMSH2)蛋白表达与外周血相应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 ( MSP )检测275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hMSH2蛋白的表达及外周血中这两个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MGMT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分别为47.2%和62.5%;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41.8%和22.4%。统计学分析显示外周血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蛋白阴性表达相关(P<0.05)。 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肿瘤组织hMSH2蛋白表达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MGMT基因甲基化是脑胶质瘤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分子事件,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而hMSH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并不是胶质瘤hMSH2蛋白失活的主要原因,可能存在其他重要因素影响其表达。
刘楠佟志国周敏祝继原戚基萍
关键词:胶质瘤甲基化甲基化特异性PCR
细胞松弛素B对U8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细胞松弛素B(CB)对人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的CB对胶质瘤细胞系U87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得出一个最适时间及半抑制浓度(IC50)。观察最适半抑制浓度处理的细胞其透射电镜下的细胞形态及微丝改变。流式细胞术Annexin-Ⅴ-FITC/PI双染检测U87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CB对U87细胞的抑制效应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CB作用于U87细胞的最适作用时间为72 h,其最适半抑制浓度为2.694×10-5mol/mL。可诱导(12.667±1.159)%的细胞凋亡。电镜显示细胞内微丝结构,微丝断裂,出现大量短棒状微丝结构。结论 CB可能是通过破坏胶质瘤细胞质内微丝结构抑制U87细胞增殖,促进胶质瘤细胞凋亡。
李婧琦刘楠梁瑞佟志国顾云鹤祝继原戚基萍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松弛素B微丝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脑胶质母细胞瘤242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发病特点、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进一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照。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并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标本242例,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病理学特征观察,并结合CT和MR检查的影像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位于大脑229例,小脑9例,脑干2例,椎管2例;肿瘤所发生的部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位于大脑半球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癫痫发作等;病变位于小脑主要表现为头晕、共济失调或行走不稳;椎管内肿瘤常表现为感觉运动障碍。免疫组化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波形蛋白(vimentin)均呈强弱不等的阳性,Ki-67、CD34均高表达,其它标记物表达各不相同。CT和MR检查示界限不清的占位性病变常伴有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强化。结论胶质母细胞瘤额叶、颞叶高发,肿瘤大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恶性程度高,进展快,易复发。
董祥慧戚基萍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发病特点病理学特点影像学特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