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4BYY007)

作品数:33 被引量:423H指数:14
相关作者:张积家刘丽虹陆爱桃张萌陈新葵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香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9篇哲学宗教
  • 4篇医药卫生
  • 3篇语言文字

主题

  • 5篇心理
  • 5篇语义
  • 5篇语音
  • 3篇大学生
  • 3篇颜色词
  • 3篇语义激活
  • 3篇年龄
  • 3篇中文
  • 3篇汉语
  • 3篇反语
  • 2篇言语
  • 2篇义符
  • 2篇音素
  • 2篇语言
  • 2篇语音激活
  • 2篇知识
  • 2篇听觉
  • 2篇流畅
  • 2篇句子
  • 2篇汉族

机构

  • 33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大理学院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井冈山学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烟台师范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33篇张积家
  • 4篇陆爱桃
  • 4篇刘丽虹
  • 4篇张萌
  • 3篇陈俊
  • 3篇陈新葵
  • 2篇陈栩茜
  • 2篇莫雷
  • 1篇和秀梅
  • 1篇张向阳
  • 1篇许思安
  • 1篇王惠萍
  • 1篇陈曦
  • 1篇张倩秋
  • 1篇郭智颖
  • 1篇方燕红
  • 1篇李德高
  • 1篇林新英
  • 1篇董昌锋
  • 1篇刘红艳

传媒

  • 11篇心理学报
  • 10篇心理科学
  • 3篇心理学探新
  • 2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中国临床心理...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应用心理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语言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07
  • 16篇2006
  • 11篇2005
  • 1篇2004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言在双语患者心理治疗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6年
从双语者的语言存储、双语者的情感表征、语言对双语患者评定的影响、双语患者在心理治疗中的特殊表现几个方面,论述了语言在双语患者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郭智颖张积家
关键词:心理治疗语言
主体关联性对贝叶斯推理概率估计的影响被引量:10
2006年
用贝叶斯推理问题为实验材料,探讨了主体关联性对贝叶斯推理概率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估计的事件与主体有关时,被试对消极事件概率估计较低,对积极事件概率估计值;当估计的事件与主体无关时,被试对消极事件和积极事件的概率估计无显著差异。反应时分析表明,被试对消极事件的概率估计比对积极事件的概率估计时间显著地长,当消极事件与主体有关时概率估计时间就更长;而对积极事件的概率估计,与主体有关和与主体无关时反应时差异不显著。这表明,被试对消极事件的概率估计(特别是消极事件与己有关时)更为慎重。
张向阳刘鸣张积家
关键词:贝叶斯推理
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被引量:41
2005年
通过4个实验,探讨汉字义符在汉语动作动词意义认知中的作用。实验1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不一致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实验2探讨汉字义符对认知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一致时,会促进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当义符与动作工具不一致或无关时,会抑制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实验3探讨汉字义符的作用是否随词频而变化。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高频词和低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高频词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低频词快。实验4探讨汉字义符与动作器官是否一致对具体性不同的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意义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义符与动作器官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和具体性低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不存在显著差异;不一致时,对具体性高的词的动作器官意义的认知比对具体性低的词快。整个研究表明,汉语动词的结构特点影响对动作动词的动作器官或动作工具意义的认知。
张积家陈新葵
关键词:义符语义词频
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被引量:13
2005年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指标,探讨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他人期望类型(内隐和外显)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探测,但不影响语言现象探测;(2)儿童在反语认知不同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6岁儿童已具备初步的反语认知能力,开始能够理解反语中说话者的态度和话语含义,但还不能正确解释反语现象.直至10岁,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能力仍在发展中.(3)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水平不同.6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解释不存在显著差异,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反语解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语恭维比,8岁和10岁儿童能更好地解释反语批评.
张积家张萌
关键词:反语年龄
颜色词素在词义不透明双字词中的语义激活被引量:12
2006年
多词素词的心理表征和和词义激活已成为心理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论:词素分解储存模型、整词储存模型和混合表征模型。针对词义不透明词中词素与整词的关系,利用语义启动和色词干扰的实验范式,对颜色词素在词义不透明双字词中的语义激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词义不透明双字词的词素与整词之间存在着心理资源竞争,表现出相互抑制的关系,它们的力量对比随时间变化而改变,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研究还表明,多词素词中的词素加工,不仅受词素结构影响,也受词素本身性质影响。由于颜色词素的加工既涉及语义系统,也涉及知觉系统,所以虽然在多词素词中处于附加词素的地位,也具有加工上的优势。
陈曦张积家舒华
关键词:STROOP效应
普通话和粤语记忆中的语言依赖效应被引量:12
2006年
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普通话和粤语环境下的记忆语言依赖效应。实验1运用自传式回忆范式,考察语言环境对情境记忆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普通话和粤语环境下,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的回忆体现了对语言环境的依赖。当回忆时的语言环境和事件发生时的语言环境相同时,获得了更多的同类记忆。实验2通过听觉方式呈现词,考察语音和语言表达方式对再认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对用粤语方言表达的词反应时间短,误报率低,辨别力强,表明语音和语言表达方式是影响普通话-粤语双言被试记忆语言依赖效应的重要因素。
张积家张倩秋
关键词:语音
言语流畅的现代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目的:近年来,国外对言语流畅性的研究逐渐增多,特别是在神经生理学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临床上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国外关于言语流畅性的研究及进展,为国内的言语流畅性研究提供某些启示。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Sciencedirect1990-07/2005-05中与言语流畅性相关的文献,检索词为“verbalfluency”,并限定文献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文章标题中含有“verbalfluency”的英文文献,纳入标准:①对言语流畅性结构及功能的研究。②对言语流畅性影响因素的研究。③对言语流畅性神经生理基础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51篇关于言语流畅性的文章,纳入19篇用于综述。资料综合:言语流畅性的结构要素包括音位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言语流畅性测验为脑损伤提供定位诊断的症状学依据,为高级神经机能康复提供心理学依据。言语流畅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具体因素有脑的整体功能、言语智力和教育与年龄因素,言语流畅性的神经生理机制为:音位流畅性相对依赖额叶结构,语义流畅性相对依赖颞叶结构。结论:言语流畅性是人类言语能力的一个衡量标准,可作为脑损伤患者言语诊断的一个指标。同时对言语流畅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人类的认知能力。
陆爱桃张积家
关键词:言语语义学
语调在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06年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测量指标,探讨语调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1)6~10岁是儿童反语认知能力迅速提高的时期,这不仅表现在儿童对说话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理解上,还表现在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上。但是儿童在反语认知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6岁儿童已能初步理解反语中说话人的态度和话语的含义,但还不能正确解释反语现象;直至10岁,儿童解释反语现象的能力仍在发展之中。(2)语调(中性语调和强调语调)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理解,在强调语凋下,儿童能更好地理解说话人的态度和话语的含义;但语调不影响童对语言现象的解释。(3)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的认知水平不同,6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态度判断、话语含义判断和语言现象解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态度判断和话语含义判断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语言现象解释上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语恭维相比,8岁和10岁儿童能更好地解释反语批评。
张萌张积家
关键词:语调反语年龄
反语认知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及其进展被引量:4
2007年
反语是指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语句表达本意的修辞形式。从脑损伤者和神经发展异常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和孤独症患者)角度,介绍了反语认知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评述了现有研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张萌张积家
关键词:反语脑损伤
名字对个体吸引力的影响被引量:20
2006年
用评定法研究名字对个体吸引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名字吸引力水平影响对个体吸引力的评定,名字性别倾向与实际性别匹配能获得更好评价;(2)名字在对个体吸引力评定有先入为主的影响;(3)在外表知觉完成后,名字亦能影响对个体吸引力的评定。
张积家刘红艳叶倩仪
关键词:名字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