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898)

作品数:11 被引量:36H指数:3
相关作者:徐东平刘妍叶海燕范振平丁宁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解放军302医院桂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乙型
  • 7篇细胞
  • 5篇受体
  • 5篇特异
  • 5篇特异性
  • 5篇肝炎
  • 4篇乙型肝炎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细胞
  • 4篇肝炎患者
  • 4篇T淋巴细胞
  • 4篇T细胞
  • 4篇HBV特异性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 3篇乙型肝炎患者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毒性
  • 2篇乙肝
  • 2篇乙肝患者

机构

  • 8篇解放军第30...
  • 3篇桂林医学院
  • 3篇解放军302...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11篇徐东平
  • 8篇刘妍
  • 6篇范振平
  • 6篇叶海燕
  • 4篇丁宁
  • 4篇王琳
  • 3篇许智慧
  • 3篇任晓强
  • 3篇钟彦伟
  • 3篇李晓东
  • 3篇刘永明
  • 2篇靳雪源
  • 2篇戴久增
  • 2篇黄丽利
  • 2篇王耀
  • 2篇张玲霞
  • 2篇李乐
  • 2篇赵平
  • 1篇刘立明
  • 1篇姚增涛

传媒

  • 6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快速诱导扩增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鉴定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淋巴细胞识别的优势表位并建立对其进行快速诱导扩增的方法,为研究HBV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1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针对HLA-A2限制性HBsAg表位(S181-181、S335-343)和HBcAg表位(C18-27)的3种HLA-A2/抗原肽荧光标记五聚体试剂(Pentamers)检测HBV特异性CD8 T细胞频率,筛选可能的优势表位。用细胞因子和相应的抗原多肽对PBMC进行1-2周刺激培养,用Pentamers检测特异CD8 T细胞,动态分析特异性CD8 T细胞的增高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分选。结果经过抗原多肽刺激并在合适条件下培养后,HBV特异性T细胞频率显著增高,培养2周时达到高峰,S183-191特异性T细胞从0.21%增高到15.17%,升高了73.8倍;S335-343特异性T细胞占总CD8 T细胞的高分比从0.44%增高到1.79%,升高了3.1倍;但C18-27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很低且刺激培养后无明显升高。结论通过HBV多肽诱导在适当条件下可使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在短期内获得明显诱导扩增,S-183-191特异性T细胞在控制急性HBV感染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王琳范振平李乐叶海燕高蓉张玲霞徐东平
关键词:肝炎乙型表位
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09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嗜肝双链DNA病毒,病毒基因组特点如下:①病毒的多聚酶/反转录酶(RT)缺乏校对功能,使HBV较其他DNA病毒更易产生变异;②病毒基因组开放读码框架重叠,1个基因位点上的突变有可能同时引起2种病毒蛋白突变;③生命周期中存在稳定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④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中;⑤病毒蛋白对某些宿主细胞基因表达具有反式调节作用。HBV的这些病毒学特点与乙型肝炎的慢性化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多位点检测HBVRT基因耐药突变对临床监测病毒耐药、合理进行抗病毒治疗十分重要,分析病毒基因组变异和检测cccDNA对深入了解HBV致病机制与疗效评价有积极意义。技术方法的创新与改进是进行HBV临床病毒学特点研究的基础。
徐东平
关键词:突变抗病毒药
乙型肝炎患者HBV前S/S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比较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前S/S蛋白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变异的差异,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机制。方法对262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HLA-A2分型;用巢式PCR扩增血清HBV前S/S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根据HBV前S/S基因序列,用VirusBlast软件鉴定患者感染的HBV基因型;用VectorNTI软件对目前已知的13个HLA-A2限制性前S/S蛋白特异性CTL表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123例(46.9%)患者HLA-A2阳性,其中CSHB71例,CHB52例。CTL表位变异分析结果如下:(1)两组间所有患者进行比较,患者S177-185和S338-347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2)两组间HBVB基因型患者进行比较,患者S131-139、S183-191和S204-212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极显著差异(P<0.01);(3)两组间HBVC基因型患者进行比较,CSHB组患者的S131-139表位较CHB组患者有增高(P=0.05)。结论某些HBV前S/S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在CSHB与CHB患者间变异有明显差异,受病毒基因型影响,CTL表位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机制相关。
许智慧任晓强刘妍王耀李晓东戴久增李乐姚增涛钟彦伟徐东平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受体α和β链亚家族特点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受体α和β链亚家族特点。方法:从1例HLA*0201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乙肝抗原HBsAg表位S335-343多肽和细胞因子刺激PBMC以诱导CD8+ T增殖,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特异性CTL到96孔培养板,培养10~14 d后,提取细胞RNA,PolyA介导反转录,巢式PCR扩增TCR Vα和TCR Vβ,并用非特异性CD8+ T细胞作为对照。对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直接测序和克隆测序分析。结果:从HBV急性肝炎患者分离的HBsAg335-343表位特异性CD8+ T细胞扩增出15个Vα亚家族和10个Vβ亚家族,其中用少量CTL仅检出Vα2、Vα9和TCR Vβ3、Vβ4、Vβ9,提示这几种亚家族可能为该特异性CTL TCR的优势取用亚家族,除Vα2呈现3种序列和Vβ9呈现2种序列外,其他亚家族内序列单一;而从患者非特异性CD8+ T对照细胞中可扩增到所有的32个TCRVα和25个Vβ亚家族,且同一亚家族序列呈现高度多样性。结论: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受体存在优势利用的特点,可能是由于针对同一抗原的特异性CD8+ T细胞克隆性增殖所致,其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
叶海燕王琳丁宁范振平刘妍钟彦伟刘永明徐东平
关键词:T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心区与聚合酶区特异性CTL表位变异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HBV C蛋白和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变异的差异,以探讨乙型肝炎重症化和慢性化的可能机理。方法对51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HLA-A2和A11分型;用巢式PCR扩增血清HBV C基因与Pol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根据HBV S基因序列,用VirusBlast软件鉴定患者感染的HBV基因型;用Vector NTI软件对目前已知的HLA-A2限制性的4个C蛋白和5个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与HLA-A11限制性的1个C蛋白表位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47例(47.86%)患者HLA-A2阳性,其中AHB 67例,CHB 109例,CSHB 71例;220例(42.64%)患者HLA-A11阳性,其中AHB 67例,CHB 107例,CSHB 46例;CTL表位变异分析结果如下:①在3组HLA-A2阳性患者,表位变异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三组HLA-A2阳性HBV B基因型患者,P455-463和P816-824表位变异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③在三组HLA-A2阳性HBV C基因型患者,各表位变异无显著性差异;④在三组HLA-A11阳性患者,C88-96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HBV C基因型患者,表位变异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HBV B基因型患者,各表位变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某些HBV C蛋白和Pol蛋白特异性CTL表位在AHB、CHB和CSHB患者间变异有明显差异,并且受感染病毒基因型的影响。CTL表位变异可能与乙型肝炎的重症化和慢性化机制相关。
许智慧任晓强刘妍李晓东王耀戴久增徐东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急性乙肝患者HBV特异性CD8T细胞受体基因的克隆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乙肝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受体(TCR)参与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方法分离HLA-A2阳性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荧光标记的CD3、CD8抗体和五聚体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HBsAg183-191和HB-sAg335-343特异性CD8 T细胞频率。取6例患者PBMCs,用HBsAg335-343表位多肽诱导培养34周,用磁珠分选出CD8 T细胞后再用流式细胞术分选HBV特异性CD8 T细胞,经IL-2/CD3抗体/CD28抗体扩增后提取细胞mRNA,用cDNA5′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取TCR分子α链和β链全长可变区基因片段并进行克隆和测序,每个样本的克隆测序数≥50个。确定TCRα、β链基因家族并比较CDR3区序列特点。结果 6例患者样本600多个TCRα、β链克隆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HBV特异性CD8 T细胞均呈现TCR分子α、β链基因家族优势表达特点,每例患者样本以24种α链和14种β链家族为主,其中α2、α14、α15、β3、β13和23链家族同时出现在1例以上患者,有1例患者所有克隆分析的β链基因均为β13家族。同一患者同一家族α、β链CDR3区序列趋于一致,而不同患者同一家族α、β链CDR3区序列相差较大。结论经HBV抗原表位多肽诱导增殖的特异性CD8 T细胞具有明显的TCRα、β链取用优势特点,这种TCR链的优势表达特点可能是影响抗HBV感染特异性细胞免疫力的重要分子基础。
丁宁叶海燕刘妍范振平黄丽利赵平靳雪源邹正升徐东平
关键词:乙型急性受体
一种高效扩增人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基因的方法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扩增人T细胞受体(TCR)β链可变区(Vβ)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TCRVβ26个亚家族基因序列特点设计扩增Vβ基因的上游内引物34条、上游外引物37条,并将内、外上游引物各分为8个简并组。在恒定区(C区)设计下游内、外和测序引物各1条以及扩增Cβ基因的上游引物1条。提取细胞RNA,用PolyA介导反转录后,采用巢式PCR扩增正常人CD8T细胞TCRVβ26个亚家族基因,并用JurkatT淋巴瘤细胞作为对照。用T-easy载体克隆RT-PCR产物,对克隆基因进行测序。结果:从正常人的CD8T细胞中扩增到所有TCRVβ亚家族基因,克隆后测序与相应的参考序列同源。从Jurkat细胞扩增出TCRVβ8基因,经测序验证与文献报道一致,且最少可从10个细胞提取的RNA模板中扩增成功。结论:建立的巢式RT-PCR方法可以高效、广谱地扩增人TCRVβ基因,为进一步进行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TCR克隆和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叶海燕王琳范振平钟彦伟苏何玲刘永明徐东平
关键词:CD8T细胞反转录PCR
一种高效扩增人T细胞受体α链可变区基因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扩增人T细胞受体(TCR)α链可变区(Vα)基因的方法。方法根据TCR Vα32个亚家族的基因序列特点,设计扩增Vα基因的上游内、外引物各42条,并将上游内、外引物各分为5组简并引物。在恒定区(C区)设计下游内、外引物,测序引物以及扩增Cα基因的上游引物各1条。提取细胞RNA,用PolyA介导反转录后,采用巢式PCR扩增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8 T细胞TCR Vα的32个亚家族基因,以Jurkat T淋巴瘤细胞作为对照。用T-easy载体克隆RT-PCR产物,对克隆基因进行测序分析。结果从正常人CD8 T细胞中扩增到了所有TCR Vα亚家族基因,以10个Jurkat细胞所提取的RNA作为模板即可获得成功扩增。TCR Vα同一亚家族基因的同源性均大于75%,序列差异主要在CDR3高变区。结论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TCR Vα编码基因扩增方法,为抗原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TCR克隆和功能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王琳叶海燕李晓东刘妍范振平张玲霞徐东平
关键词:T淋巴细胞
转基因表达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受体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表达,初步观察其结合活性。方法从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分选、克隆和扩增HBV抗原特异性CTL;提取细胞RNA,用RT-PCR、5'-RACE和OVER-LAP PCR等方法获取TCR的α和β链编码基因;构建TCR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特异性TCR分别在人Jurkat T细胞和HLA-A2阳性健康人CD8 T淋巴细胞上表达。结果从1例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样本中分别获得了2组TCR Vα、Vβ配对,分别命名为α21β13、α15β13,包装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为(1.5~5.0)×105IU/mL,用针对目标TCR的特异性Vβ链抗体(抗Vβ13 TCR-PE)和HLA-A2限制性表位特异性五聚体(pentamer)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重组TCR在T细胞表面获得表达:其中在Jurkat细胞上转入的Vβ13链表达细胞占1.06%~2.25%,在HLA-A2阳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阳性细胞分别占到1.03%~2.06%和1.05%~1.12%,在HLA-A2阴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阳性细胞均低于0.05%。结论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可以使HBV特异性CTL TCR获得转基因表达,具有结合HLA-A2限制性表位的活性。
吴静王琳刘妍叶海燕丁宁刘永明徐东平
关键词: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细胞受体
乙肝患者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分析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HBV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表达特点及其在免疫应答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008年10月-2010年6月于解放军302医院就诊的40例急性乙肝患者血样进行人白细胞抗原-A2(HLA-A2)检测,对其中18例HLA-A2阳性患者取病程极期及恢复期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并以6例HLA-A2阴性急性乙肝患者、18例HLA-A2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和6例HLA-A2阳性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经CD3、CD8单克隆抗体和HBV多肽抗原(HBsAg183-191,HB-sAg335-343)特异性五聚体(pentamer)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BV特异性CTL频率,Cell-quest软件分析结果。同时检测患者发病极期丙氨酶转氨酶(ALT)峰值及HBV DNA载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8例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急性期HB-sAg183-191的特异性CTL频率为0.23%±0.18%,HBsAg335-343特异性CTL频率为0.49%±0.31%,较HLA-A2阳性慢性乙肝患者发病极期上述抗原的特异性CTL频率(分别为0.07%±0.03%和0.08%±0.04%)明显升高(P<0.01);HBsAg183-191的特异性CTL频率与ALT峰值无显著相关性(r=0.4506,P=0.0528),而HBsAg335-343特异性CTL频率与ALT水平呈正相关(r=0.5642,P=0.0119),但上述CTL频率均与乙肝病毒载量无明显相关。与发病极期相比,患者在恢复期HBsAg335-343特异性CTL频率明显降低(P=0.011)。HLA-A2阴性急性乙肝患者及HLA-A2阳性正常人均未检出上述2种抗原的特异性CTL。结论 HBV特异性CTL在病毒清除和肝损伤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不同HBV抗原表位的CTL,其作用可有一定差别。
丁宁黄丽利刘妍范振平刘立明赵平靳雪源叶海燕徐东平
关键词:HLA抗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