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1]14)

作品数:19 被引量:239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炜杨继昌程飚付小兵孙同柱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建筑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数值模拟
  • 5篇值模拟
  • 4篇细胞
  • 4篇覆盖件
  • 4篇车身
  • 4篇创面
  • 3篇愈合
  • 3篇拼焊
  • 3篇拼焊板
  • 3篇汽车
  • 2篇信号
  • 2篇压弯
  • 2篇压弯构件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细胞生长
  • 2篇细胞生长因子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纤维细胞生长...
  • 2篇拉延
  • 2篇化生

机构

  • 8篇江苏大学
  • 3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黑龙江科技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解放军总医院...
  • 1篇广州军区广州...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炜
  • 5篇杨继昌
  • 3篇郑宏
  • 3篇付小兵
  • 3篇俞茂宏
  • 3篇孙同柱
  • 3篇程飚
  • 2篇袁国定
  • 2篇林忠钦
  • 2篇孔凡朔
  • 2篇胡军
  • 2篇盛志勇
  • 1篇岳陆游
  • 1篇方利君
  • 1篇刘文忠
  • 1篇吕明德
  • 1篇姜银方
  • 1篇梁力健
  • 1篇黄洁夫
  • 1篇杨霆

传媒

  • 2篇汽车工程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甘肃工业大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结构工程师
  • 1篇长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第八届全国塑...

年份

  • 1篇2006
  • 4篇2004
  • 12篇2003
  • 3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差厚拼焊板拉延成形工艺研究被引量:25
2003年
为了减轻车身重量和加强汽车安全性,差厚拼焊板在车身覆盖件制造中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笔者分析了采用普通工艺对差厚拼焊板进行拉延成形时发生的主要问题———薄侧材料的起皱和焊缝的移动等,给出了消除或控制上述问题的方法 采用Ls dyna求解器,以矩形盒件为例,对其应用差厚拼焊板成形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比较不同的拉延工艺,得到了差厚拼焊板拉延成形的一种有效工艺措施。
杨继昌陈炜张福祥仲志刚方禾朱国璋
关键词:拼焊板拉延
车身骨架件多步冲压工艺数值模拟
车身骨架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多道冲压成形工序才能加工出来,工序数量及各工序内容(即塑性变形程度)都会决定成形过程能否顺利完成并影响产品最终成形质量。首先分析了左后悬挂架成形特点,决定采用两步拉延方式完成成形;然后确...
陈炜余雷杨继昌仲志刚方禾朱国璋
关键词: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基于装配模型的车辆覆盖件拉延模结构变形设计被引量:4
2003年
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开发汽车新车型的“瓶颈”环节。介绍了产品装配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描述 ,然后应用基于特征的三维参数化建模技术 ,针对某一几何拓扑关系类似的系列覆盖件产品中的一典型件 ,建立其参数化模具结构装配模型并实现模具结构的变形设计 ,最后以汽车前框架下横梁零件为例进行相关拉延模结构变形设计。结果表明 ,应用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 。
袁国定陈炜岳陆游仲志刚方禾朱国璋
关键词:汽车新车型
钢构件考虑损伤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03年
提出了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模型 ,该模型采用混合强化准则 ,考虑Bauschinger效应、屈服平台、硬化 (软化 )效应及损伤和损伤演化影响 ,客观地反映了结构钢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 ;采用U .L .格式的壳体大挠度双重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 ,对箱型组合截面柱进行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分析 .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 。
郑宏俞茂宏
关键词:钢构件本构模型有限元分析
板件宽厚比对高层钢结构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03年
根据能量等效性假设及热力学第二定律 ,推出损伤材料的弹性本构方程 ;采用混合强化准则 ,考虑Bauschinger效应、屈服平台、硬化 (软化 )效应及损伤和损伤演化影响 ,建立了结构钢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本构关系 .结合构建的本构关系 ,采用八节点超参数壳体单元 ,推导了用U .L .格式及Cauchy应力描述的板壳双重非线性有限元方程 ,并编制了计算程序 .分析了翼缘宽厚比、腹板高厚比对工形截面钢压弯构件滞回性能的影响 ,提出了压弯构件板件宽 (高 )
郑宏俞茂宏
关键词:滞回性能分析宽厚比限值
基于数值模拟的车身覆盖件成形工艺参数优化
首先研究板料冲压成形数值模拟关键技术,然后提出覆盖件拉延成形质量评判推则,接着针对某轿车前纵梁侧封板拉延成形工艺,根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通过修改拉延筋布置、坯料尺寸、压边力等工艺边界条件,来实现拉延成形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
仲志刚方禾陈炜
关键词:数值模拟车身覆盖件
文献传递
深Ⅱ度烫伤大鼠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1,2及其抑制剂表达变化机制的探讨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观察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1,2 (MMP 1,2 )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2 (TIMP 1,2 )的表达规律以及其变化机制。 方法  150只Wistar大鼠 3 0 %深Ⅱ度烫伤后随机分为 5组 :(1)正常对照组 (n =6) ;(2 )单纯烫伤组 (n =3 6) ;(3 )激酶激活剂BDM组 (n =3 6) ;(4)蛋白激酶C制剂H7组 (n =3 6) ;(5)c fos抗体组 (n =3 6)。分别于伤后 3、6h和 1、3、7、14d采取创面皮肤标本 ,检测创面组织c fosmRNA与c fos蛋白的表达 ,以及MMP 1,2 /TIMP 1,2相应变化。 结果 伤后 3~ 6h ,c fosmRNA与c fos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 ,随后逐渐下降。MMP 1,2 /TIMP 1,2的表达滞后于前者 ,在伤后 3~ 7d表达较高 ,MMP 2 /TIMP 2的表达增加显著。使用BDM后 ,烫伤 3~6h组织c fosmRNA与c fos蛋白的表达增加 ,MMP 1,2 /TIMP 1,2的表达也增强。使用H7后 ,c fosmRNA与c fos蛋白的表达被抑制 ,MMP 1,2 /TIMP 1,2的表达随之减弱。c fos抗体中和内源性c fos蛋白表达后 ,MMP 1/TIMP 1,2的表达受抑制 ,MMP 2的变化不明显。 结论 创面愈合过程中 ,MMP 1,2和TIMP 1,2的表达与蛋白激酶信号途径的激活有密切关系 ,c fos调节MMP 1和TIMP 1和TIMP 2的含量 ,完成对愈合的调控。
程飚付小兵顾小曼孙同柱孙晓庆盛志勇
关键词:MMP-1C-FOS蛋白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1信号途径
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I型分子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胆囊癌患者红细胞补体I型分子 (CR1)及其基因多态性变化。方法 :采用PCR技术和HindIII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 ,采用酶联免疫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的数量 ,采用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粘附活性。结果 :(1)胆囊癌患者手术前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胆结石和胆囊炎组 (P均 <0 .0 1) ,胆结石和胆囊炎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亦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CR1分子数量A4 0 5下降程度与CR1粘附活性下降程度相一致 ;(2 )与术前相比 ,手术后 3d ,胆囊癌患者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急剧下降 (P <0 .0 1) ;术后 1周较术后 3d ,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有所上升 ,但仍低于术前 (P <0 .0 1) ;术后 2周较术前 ,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已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术后 3周较术前 ,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明显升高 (P <0 .0 1) ;(3)凡有局部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其它脏器转移的胆囊癌患者 ,其红细胞CR1分子数量A4 0 5值及CR1分子粘附活性较无这些改变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P均 <0 .0 1) ;(4) 31例胆囊癌患者?
焦兴元吕明德黄洁夫梁力健石景森
关键词:胆囊肿瘤红细胞基因表达
汽车后地板多步拉延工艺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06年
运用仿真和实冲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两步拉延成形方式的FLD曲线、材料厚度分布图和变形路径图的分析,研究了汽车后地板多步冲压成形特点和成形质量控制方法,以探索通过改变变形路径的方法设计成形工序。
袁国定杨霆姜银方陈炜
关键词:汽车覆盖件数值模拟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rhPDGF)促进糖尿病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可能涉及的信号通路。 方法  2 6只糖尿病大鼠背部各制备 4个全层皮肤缺损创面 ,创面随机分成A和B两组 ,A组对照组 ,B组为rhPDGF(7.0 μg/cm2 )治疗组。观察伤后 3,7,14d创面肉芽形成、胶原沉积、再上皮化速率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情况 ,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创周和创基修复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 2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kinase 1/ 2 ,ERK1/ 2 )的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原癌基因c -fos、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 NA)、黏着斑激酶 (focaladhesionkinase ,FAK)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组织学检查显示 ,rhPDGF治疗的创面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 ,毛细血管胚芽与成纤维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对照组 ,胶原沉积明显 ,肉芽组织生长活跃 ,创面收缩显著。免疫学研究显示 ,伤后 3d ,rhPDGF治疗组ERK1/ 2和c -fos的表达明显增强 ,7d时 ,ERK1/ 2和c -fos进一步增强 ,14d后开始减弱。rhPDGF治疗组各时相点修复细胞PCNA和FAK的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 结论 ERK1/ 2信号通路在rhPDGF促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中起一定作用 ,并在细胞增殖与迁移中充当重要角色。
程飚付小兵盛志勇孙同柱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血小板源生长因子糖尿病创面愈合炎症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