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EW-301-1)

作品数:6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李新荣回嵘赵昕张志山刘艳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甘肃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UV-B辐射
  • 3篇结皮
  • 2篇植物
  • 2篇生物土壤结皮
  • 2篇土壤
  • 2篇土壤结皮
  • 2篇干旱荒漠
  • 2篇UV-B
  • 1篇地衣
  • 1篇对齿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荧光
  • 1篇叶绿素荧光参...
  • 1篇隐花植物
  • 1篇荧光参数
  • 1篇藻类
  • 1篇增强UV-B...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李新荣
  • 4篇赵昕
  • 4篇回嵘
  • 2篇赵锐明
  • 2篇刘艳梅
  • 2篇张志山
  • 2篇贾荣亮
  • 2篇陈翠云
  • 1篇刘立超
  • 1篇冯丽
  • 1篇李培广
  • 1篇张景光
  • 1篇苏洁琼
  • 1篇郭群
  • 1篇张鹏
  • 1篇潘艳霞

传媒

  • 2篇干旱区地理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生物土壤结皮的固氮潜力被引量:16
2012年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广泛分布的3类典型生物土壤结皮(藻类结皮、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为研究对象,在野外环境下连续一年(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测定了不同类型结皮的固氮潜力、季节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间,藻类、地衣和藓类结皮的固氮活性分别为14~133、20~101和4~28μmol.m-2.h-1,差异显著,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结皮种类组成的差异所致.3类结皮固氮活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特征基本一致.3类结皮固氮活性与降水量关系不显著,但与试验前3天小于3mm的降水量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该地区3类结皮在3mm降水条件下即可达到最大固氮速率.3类结皮固氮活性与试验期温度均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随气温升高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藻类和地衣结皮的固氮活性在超过30℃后即迅速下降,而藓类结皮的固氮活性在超过25℃后即开始下降,说明不同类型结皮具有不同的固氮适宜温度区间.3类结皮固氮活性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抑制了结皮固氮酶活性,而春末秋初适宜的水热条件促进了其固氮活性的提高,结皮固氮活性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水热因子的共同调控.温带荒漠区生物土壤结皮在湿润条件下全年均具有固氮能力,环境因子对其氮固定的控制作用层次分明,水分是影响其固氮速率和持续时间的关键因子,在水分和碳源充足的条件下,温度则是制约其固氮能力的主要因子.
张鹏李新荣张志山潘艳霞刘艳梅苏洁琼
关键词:干旱荒漠生物土壤结皮固氮活性环境因子
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公路对路域植被物种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0
2011年
沿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省道201线沙坡头-景泰段2侧设置48条垂直于公路的样线,调查距路缘不同距离处植被的物种分布特征,研究干旱荒漠区公路建设和运营对植被物种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距路缘距离的增加,草本植物的种数、盖度、生物量和α多样性均逐渐减小,5m后与对照差异不显著,高度在0~6m处较大,密度变化不显著.0~2m处草本植物的物种周转速率较低,2~5m处最高,10m后物种组成与对照相似.路缘处的草本植物群落以禾本科植物占优势,抗干扰能力较强的白草、虎尾草和冰草占草本植物总个体数的68.6%.其中,虎尾草在距路缘1m后,白草和冰草在距路缘2m后数量和频度迅速减小,而菊科植物茵陈蒿和冷蒿急剧增加,距路缘2m后占草本植物总个体数的70%.路缘处灌木植物的盖度和密度显著小于对照,物种组成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
冯丽李新荣郭群张景光张志山
关键词:干旱荒漠物种多样性
UV-B辐射对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人工固沙植被区常见藓类结皮中的真藓(Bryum argenteum)和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沙坡头地区臭氧损耗0%(对照)、6%、9%和12%所达到的UV-B强度梯度(2.75、3.08、3.25、3.41 W·m-2),研究了增强UV-B辐射对两种藓类植物渗透调节物质、膜质过氧化程度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增加,两种藓类植物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则降低;且UV-B辐射对真藓的影响大于土生对齿藓,说明真藓对UV-B辐射相对更敏感。本研究结果也预示着在未来UV-B辐射增强的情况下,温带荒漠生物土壤结皮(BSC)的组成和结构将会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变化将会深刻地影响BSC在荒漠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进而影响荒漠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回嵘李新荣赵锐明赵昕
UV-B辐射增强对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结皮生理代谢及光系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以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人工固沙植被区的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Brid.)Zand.)结皮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模拟UV-B4个辐射强度[2.75(对照)、3.08、3.25和3.41W·m-2]的处理,研究了UV-B辐射增强对土生对齿藓结皮生理代谢及光系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强度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绿素a荧光诱导动力学参数、可溶性蛋白质及类囊体膜蛋白表达量随着辐射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且与辐射强度呈反比。模拟UV-B辐射增强促进了土生对齿藓结皮活性氧的代谢速率,导致了膜脂过氧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减少,进而降低PSII反应中心活性,最终导致光合作用能力下降,这一结果对于进一步理解生物土壤结皮对UV-B辐射的响应机制,探索应用生物土壤结皮进行荒漠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回嵘李新荣陈翠云赵锐明赵昕李培广
关键词:UV-B辐射类囊体膜
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2年
隐花植物是指不产生种子的植物,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表面特征——生物土壤结皮的组成成分,并在其中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生态作用。隐花植物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大小对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有关增强UV-B辐射对隐花植物影响的研究已成为目前UV-B辐射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和热点之一。通过系统地综述国内外有关隐花植物对UV-B辐射响应和适应机制研究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研究趋势,讨论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一些不足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以期促进隐花植物的研究,加深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隐花植物在应对UV-B辐射增强的响应和适应机制的认识。
回嵘李新荣贾荣亮赵昕刘立超
关键词:UV-B藻类地衣
增强UV-B辐射对真藓结皮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以中国腾格里荒漠地区广泛存在的生物土壤结皮——真藓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UV-B辐射强度对真藓光合作用、细胞膜完整性、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经UV-B辐射处理的真藓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其抗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且与辐射强度成正比,而丙二醛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着辐射强度增加而增大。研究表明,UV-B辐射强度升高降低了真藓的光合速率,并造成了细胞膜的损伤,导致抗氧化酶系统的紊乱,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其抵御UV-B胁迫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
回嵘李新荣贾荣亮赵昕刘艳梅陈翠云
关键词:UV-B辐射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生理特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