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07-1949)

作品数:20 被引量:14H指数:2
相关作者:穆海亮吴彬段丽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大学安庆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艺术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解散
  • 3篇艺术
  • 3篇剧团
  • 3篇孤岛
  • 3篇官办
  • 2篇演剧
  • 2篇文学
  • 2篇舞台
  • 2篇抗战
  • 1篇大戏
  • 1篇大众娱乐
  • 1篇代文
  • 1篇新文学
  • 1篇学术
  • 1篇学术追求
  • 1篇巡演
  • 1篇演出
  • 1篇演出剧目
  • 1篇演技
  • 1篇演艺

机构

  • 10篇河南大学
  • 3篇安庆师范学院
  • 3篇南京晓庄学院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安庆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穆海亮
  • 6篇吴彬
  • 3篇段丽

传媒

  • 4篇戏剧文学
  • 2篇戏剧(中央戏...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南大戏剧论丛
  • 1篇兰州学刊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戏剧艺术
  • 1篇新文学史料
  • 1篇粤海风
  • 1篇新世纪剧坛
  • 1篇文化艺术研究
  • 1篇现代中国文化...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话剧社团从“爱美”走向职业化的历史动因与文化逻辑——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考察
2015年
就完整意义上的话剧艺术而言,其创作方式的集体性特征决定了其创作"单位"并非作为个体的戏剧家,而是融编剧、导演、演员、舞台工作者、演出事务管理者等众多艺术力量于一体的创作集体。这个集体在话剧发展史上就是以社团的形式呈现出来的,社团是话剧创作的"组织者"。而"一个社团应该是预先认真考虑建立的一个组织性的结构,而不仅仅是把所有的创建者并列在一起"。"
穆海亮
关键词:艺术力量文化逻辑南国社
文学性:戏剧突围的翅膀被引量:1
2014年
当下中国戏剧正处于一个相对困顿的境况之中,这在戏剧界早已成为共识。个中缘由当然十分复杂,社会转型期文化环境的变迁、多样化大众娱乐的兴起、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等等,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戏剧观众的流失。不过观众的流失和剧场的冷清只是戏剧困顿的表象,究其根源,其实是由于戏剧创作的低迷。当戏剧家无法以真正的精品佳作震撼我们的灵魂,
穆海亮
关键词:中国戏剧突围戏剧观众大众娱乐审美趣味
从于伶在上海剧艺社看孤岛剧人的文化处境
2016年
作为上海剧艺社的主要负责人,于伶在组织剧团、团结剧人、创作剧本诸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上海剧艺社成为孤岛剧运的中流砥柱。然而,在政治势力错综纠缠、商业做派五花八门、文娱市场竞争激烈的孤岛,领导着上海剧艺社这样一个带有浓郁政治气息的职业剧团开展演剧活动,于伶不得不在政治和商业的夹缝中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难免遭遇种种矛盾与无奈。于伶在上海剧艺社的贡献与无奈典型地体现着孤岛剧人复杂而微妙的文化处境,以及由此对剧人创作心态带来的深刻影响。
穆海亮
关键词:文化处境创作心态
人事纠纷与中华剧艺社的解散被引量:1
2016年
中华剧艺社(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的解散是诸多原因促成的,但内部人事纠纷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一方面是内部成员组织涣散,演员流失严重;另一方面是领导阶层龃龉不合,理事会形同虚设。话剧职业化,必然要求剧团现代化。中艺的解散充分说明,剧团职业化发展还不够充分,剧团现代化任重道远。
吴彬
关键词:人事纠纷
论中华剧艺社舞台艺术风格化探索被引量:1
2016年
中华剧艺社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它在演剧方面的风格化探索,为中国话剧舞台艺术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中艺的风格化演出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景的风格化,二是导演的风格化。从风格化尝试,到风格化的形成,再到把风格化作为传统,中艺的探索逐渐深入。这种探索,一方面,节省了物资,为抗战困境中剧团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真正实现了话剧舞台艺术的本土化,在精神层面与中国戏曲的写意美学达到了沟通与对话。
吴彬
关键词:舞台艺术风格化
论上海剧艺社舞台美术的艺术特点与历史局限被引量:4
2014年
在物质条件简陋、人才储备不足、创作经验欠缺的情况下,上海剧艺社的舞台美术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也存在诸多局限。在困境中追求严谨和创新是其基本成绩,写实主义的主流与诗意形式的探索是其主要风格,物质条件和美学观念的束缚是其难以避免的历史缺憾,而过度的世俗做派则影响了其艺术整一性。
穆海亮
关键词:舞台美术艺术特点历史局限
上海剧艺社的演剧历程及其历史地位
2013年
作为孤岛剧坛的中流砥柱和战后上海的剧运中坚,上海剧艺社在存续时间、剧目数量、演出场次、艺术品格、社会影响等方面,堪称上海剧运的一面旗帜;同时,它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中国现代话剧运动具体而微的表征,理应在话剧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穆海亮
关键词:历史地位
李健吾研究亟待推进——兼谈李健吾不为人知的笔名“运平”被引量:1
2014年
集杰出的剧作家、散文家、小说家、文艺批评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研究专家于一身,李健吾确实堪称中国现代文艺全才。他的戏剧创作与改编多产而高质,而且编导兼擅,俨然话剧史上一大家;他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早期作品就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得到鲁迅的高度评价;他的散文佳作才情横溢,美不胜收,中学语文教材屡有收录;他的文学批评自成一家,感悟之敏锐、思维之灵动、言辞之奇谲,至今罕有其匹;
穆海亮
关键词:中国新文学笔名法国文学研究文艺批评家现代文艺
1946:国民党官办剧团的解散与分化——以中万、中电、中青为例
2014年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一方面利用高额的娱乐捐,将包括官办剧团在内的职业剧团推入每演必亏的生存境地,致使巨额亏损成为中电、中青被裁撤的导火索;另一方面,大幅度调整官办演剧系统,只保留以中万为代表的军中演剧团队,以为戡乱宣传服务。这就证明:当抗击外侮的任务完成后,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专制性被再次强化。官办剧团必须先以裁撤为代价,才能换来新的组织形态再次接近市民社会。
段丽
关键词:国民党解散
论中华剧艺社的管理模式
2014年
中华剧艺社("中艺")是抗战时期出现的著名剧团。作为职业化演剧团体,"中艺"的组织结构采取的是企业化管理模式,内部成立理事会和艺委会,实行集体领导。它既重视领导核心的作用,又考虑到社务民主的重要。企业化管理模式,这是现代剧团的重要特征,也是"中艺"剧团的生存机制。
吴彬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