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1151)
- 作品数:4 被引量:77H指数:4
- 相关作者:苏慧金凤钟王晓明王艳妮徐先桔更多>>
- 相关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糖波动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波动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大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66例)和无大血管并发症组(76例)。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动态血糖监测(CGM)资料。结果 (1)大血管并发症组的年龄、DM病程、高血糖时间百分比、高血糖AUC、MBG、低血糖发生率、2h PPG、SDBG、MAGE、LAGE均显著大于或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5或P<0.01)。而两组间性别比例、吸烟史、高血压史、降糖药物使用情况、血脂、肝功、FPG及HbA1c等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2)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与年龄、MAGE呈独立正相关。(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大血管并发症与年龄、DM病程、高血糖时间百分比、高血糖AUC、低血糖发生率、MBG、2h PPG、SDBG、MAGE、LAGE均呈正相关。结论血糖波动指标MAGE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相关。
- 段建芳王艳妮金凤钟彭燕徐先桔王晓明苏慧
-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波动大血管并发症
- 脂肪因子CTRP9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的舒张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脂肪因子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对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离体肺动脉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HPH 2周组和HPH 4周组,每组8只。对照组动物在正常环境中饲养,低氧组动物按低压低氧法建立HPH模型。模型建立后,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 PAP)、右心室平均压(mRVP),称质量测量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右心室/体质量(RV/BW);ELISA法检测血清NO和CTRP9水平;HE染色高倍镜下观察肺小动脉显微结构改变。取大鼠左、右肺动脉干制备血管环,行离体灌流实验,观察不同浓度CTRP9的舒张血管作用;收集作用于血管环的灌流液,检测NO产物。收集剩余的肺动脉血管组织,分组后用不同浓度CTRP9孵育,部分组别孵育前加入Compound C或L-NAME,然后行Western blot检测p AMPK/AMPK、p Akt/Akt、pe NOS/e NOS等信号蛋白分子。结果与对照组比,HPH组大鼠的m PAP、mRVP、RV/(LV+S)、RV/BW均显著增高(P<0.01),且血清NO、CTRP9水平下降(P<0.05,P<0.01)。病理切片显示HPH组大鼠肺动脉平滑肌和弹力纤维层增生,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变形。选取对乙酰胆碱和硝普钠有良好舒张反应的血管环,加入CTRP9后血管环明显舒张,预先加入Compound C或L-NAME组,CTRP9舒血管作用被显著抑制;血管环组织AMPK、Akt和e NOS磷酸化水平、灌流液NO产物增加(P<0.05,P<0.01)。结论 HPH时血管内皮功能受损,CTRP9有明显的舒张血管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AMPK/Akt/e NOS磷酸化和NO释放有关。
- 杨瑞张存娟邢文娟梁向艳苏慧张海锋孙新
- 关键词: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内皮功能障碍
- 血糖波动与老年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 2016年
- 对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降糖治疗可以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和大血管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但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多种疾病共存、用药复杂、血糖波动幅度大及易发低血糖等特点,而过大的血糖波动和严重的低血糖被认为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新的治疗理念认为,对于病程较长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减少血糖波动和严重低血糖的发生,从而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 段建芳金凤钟王晓明苏慧
- 关键词:血糖波动老年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8
- 2018年
-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西京医院老年病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52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4例,年龄75~89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地特胰岛素+门冬胰岛素治疗,通过增加胰岛素用量来控制血糖;二甲双胍组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持续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糖波动性及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相比治疗前,治疗12周后二甲双胍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7.33(6.21,9.25)vs 8.33(6.23,10.89)mmol/L]和餐后2h血糖(2h-PBG)[8.35(7.31,9.80)vs 9.48(8.28,11.40)mmol/L]和对照组的FBG[7.60(6.10,10.10)vs 8.60(6.80,11.80)mmol/L]和2h-PBG[10.32(7.31,11.20)vs 11.62(8.37,13.39)mmol/L]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24 h胰岛素用量、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糖标准差(SD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餐后血糖波动幅度(MPPGE)水平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的Hb A1c、SDBG、MAGE、LAGE、MPPGE水平显著降低,24 h胰岛素用量显著减少,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共发生6例7次低血糖事件,均为症状性低血糖,经进食后缓解,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二甲双胍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9%(2/26)vs 19.23%(5/26),χ2=6.892;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加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稳定地控制血糖,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王艳妮段建芳彭燕徐先橘王晓明苏慧
- 关键词:二甲双胍老年人安全性疗效